“这一点你尽管放心,我和吴姑娘相处多年,她的为人我自认还是比较了解的,老吴家在村里也是情理家门儿,她虽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温顺,但是,出格儿的要求,她是不会提的。若不是情非得已,我想她也不会自折身价,情愿为了父母而去牺牲爱情的。”
赵父的口气已不像刚开始那般决绝,但他仍就不愿放弃,极力想要挽回儿子的心:“常言道:树高千丈,落叶归根。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别人家待你再好,毕竟也不是自己的根呀。”
“爹,您就权当我是你的女儿吧。古人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劝你还是把心放宽一点,我又不是一去不返了,您又何必这么伤感呢?”
赵父沉思良久,觉得儿子的话也不无道理,于是软下口气道:“你再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还考虑什么呀,你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总这么前怕狼后怕虎的,一点也不爽快!”
“你把事情想的也太简单了,你就不怕别人说咱的闲话?”
“别人怎么说都无关紧要,要紧的是自己要把握住命运的方向,不要为他人的言行所左右。”
“不管怎么说,我也拉不下这张老脸。你再和姑娘商量商量,别再让咱去她家了行不行?只要她愿意来咱家生活,她就是要我这条老命,我也舍得。”
“你这不是让我从中为难吗?人家要你的命干什么?难道脸面比命还重要吗?我并不认为男到女家有多么丢人。”
赵父似有所悟:“啊,我明白了,怪不得人家会向我提这种条件呢,原来你小子就不是和我站在一个立场,总在一边拉斜套。真是家贼难防啊!人家给你几句好话,就把你哄得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人们常说:麻野雀,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我们刚把你养大,还未曾沾过你一点孝心,没想到你就和媳妇成了一条心,扔下我们撒手不管了,纵使你不念咱俩的父子之情,也该想想你娘和我对你的养育之恩呀,我们养你这么大容易吗?”老爷子说到伤心处,竟不由自主的落下泪来。
赵生见状忙又在旁劝道:“爹,你别难过了,我知道您和俺娘为我吃尽了千辛万苦,父母大恩必当厚报。我之所以要答应去她家生活,并非是孩儿狠心,而是她这样的女子实在是太难得了。姑娘不但知书达理,而且满怀孝心,孩儿正是为她真情所感化,因此,情愿为她做出牺牲。虽然我们的观点可能还存在分歧,但我绝不会扔下你们不管的。”
“如果我执意让你留在家里呢?”
“那我宁可不娶。”
“你不娶我是不会答应的。你爹过了大半辈子,还不是为了让你们哥儿俩成家立业有个依靠吗?谁家的父母还能忍心看着儿子打光棍儿?我不管你想什么法子,反正能娶回来媳妇就行。”
“爹,我希望你能以孩儿的前程为重,不要把我只当成一个传宗接代的工具。我们两个早已日久生情、难分难舍,而今你要强加干涉,你这不是把我往绝路上逼吗?”
“你不要拿死来吓唬我,我看你是让人家勾了你的魂儿了,为个女人值当的吗?”
“求您老人家开开恩吧,别再让孩儿从中为难了。一旦酿成大错,再要后悔可就说什么也晚了。”
“你还别拿这话来吓唬我,你爹偏就不吃这一套。我看你能玩出什么花样来!”父亲说完,一甩手拂袖而去。
父子之间的谈话,一时陷入僵局,闹的是不欢而散。正当赵生束手无策、无计可施之际,村里发生的一件事,对他们触动很大:赵生的一个儿时的好伙伴,也因为婚事和家人意见不合,一气之下喝了农药,抢救无效、不治身亡。
这件事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影响,一石激起千层浪,都在为年轻人的草率轻生而深感惋惜。
赵生闻知此事,忍不住掉下泪来:“我的傻兄弟,你好糊涂呀!昨天还来同我畅谈人生、憧憬未来。想不到一念之差竟然是阴阳两隔、两世为人啊,你可太不够意思了!”
赵父由衷地感叹:“多好的孩子呀,有什么想不开的呢?常言说: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干嘛非走这一步呢?这不是往爹娘心上扎刀子吗?”
“是啊,天大的事有地接着,退一步海阔天空,都在一个屋檐下生活,锅头哪有不碰马勺的。让一让不就过去了吗?”
“他爹也是的,孩子不愿意,就别硬逼他呀,你看好不好?出岔子了吧?他爹那时候还总是劝别人呢,事情真到了自己头上,咋就变糊涂了呢?真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啊。”
赵生借机劝道:“这人啊,还真是这么回事儿,劝说别人的时候,讲起大道理来头头是道,而一旦真轮到自己头上,怎么就想不明白了呢?”
赵父听出儿子话中有话,于是骂道:“好小子,你这是在说我呐?”
“不敢,我只是在就事论事。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等到大错铸成,可到哪里去找这后悔药去哟!只可惜了我那位好兄弟,愿你来世一定要托生到一个好人家,能够遇到一对通情达理的父母,再也不要让白发人送黑发人了。”
父亲见他说的恳切,担心自己再这么固执下去,真的会发生什么意外。于是软下口气道:“好吧,爹就不再难为你了。自古道:儿大不由爹,女大不由娘。如今你也长大了,翅膀也硬了,反正我也不能整天捆着你的,你要走我也留不住。唉!人呀,也就象飞鸟一样,刚把小鸟养大,小鸟就该飞走了。”
赵生觉得父亲很是可怜,于是歉意地说:“爹,您老别伤心,我们会经常来看您的。”
“爹老了,不中用了,你们高兴了就多来走动走动,你爹上了岁数,脾气也不好,有时,说话也难听,你们也不要和我这个老头子一般见识。你们俩的事,我也不再过问了,你们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爹,您说到哪儿去了,我知道您也有难处,对此,我们这些做晚辈的是可以理解的,我又怎么会怪你呢?”
赵吴两人的关系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终于使有情人终成眷属,两家商定了婚期,又忙着为二人操办婚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