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殊的战船对比与初战
七月二十一日,鄱阳湖战役正式打响。双方在湖上布阵时,朱元璋的士兵们惊觉一个严峻问题:己方战船相较陈友谅的巨舰显得太过渺小,仿若玩具。陈友谅的战船,最大的长达十五丈,宽两丈,高三丈,规模惊人,分三层,船面上甚至有士兵骑马来回巡视,站在朱元璋的战船上根本看不到其船尾,且只能仰视敌船,难以发动有效攻击。
而朱元璋这边,战船主力竟是至正二十年龙湾之战缴获自陈友谅的船只,还夹杂着若干渔船。此前虽听闻陈友谅战船厉害,但如此近距离目睹,才深知其舰队的可怕。
然而,此时已无退路,只能迎战。朱元璋提出破敌之策,认为敌人船只虽大但机动性欠佳,可利用己方船只的灵活性破敌。徐达挺身而出愿做先锋,他并非盲目逞勇,而是仔细分析了敌方弱点,制定详细作战计划。他命船只编成小队,配备火枪和箭弩,临敌先发射火枪、弩箭,靠近敌船后再攀上去短兵相接。
第二天,徐达率领舰队展开突击。他身先士卒,带领前军出其不意地突袭陈友谅前军。陈友谅军慌乱不已,急忙派舰队迎击,徐达舰队随即分成十一队,从不同角度围攻巨舰,因巨舰行动不便,顾此失彼,徐达军成功攀上一条巨舰,杀敌千余并俘获该舰,陈友谅前军战败。
陈友谅军发现徐达攻击特点后,集中几十艘巨舰发动集群攻击,徐达急忙后撤,陈友谅军顺势追击,却未料到这是圈套。风向突然转为逆风,中军舰队里等候多时的俞通海集中大量火炮,向进入射程的陈友谅军猛烈轰击,其前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二十余条战船被焚毁,朱元璋军旗开得胜。
但陈友谅迅速整顿舰队,发挥巨舰优势,以船上火炮猛攻徐达军。徐达的战舰被击中,他只得放弃旗舰转移,暂时失去指挥能力,陈友谅军趁机反攻,击沉朱元璋军几十条战船,朱元璋军损失惨重,双方陷入僵持。
第一猛将张定边的冲锋
元末名将辈出,朱元璋手下将领各有所长,而若论勇猛,无人能及张定边。张定边生于 1318 年,原籍湖北沔阳,与陈友谅同出身渔家。他不仅勇猛善战,还通天文、识地理、懂算卦,是陈友谅的儿时伙伴与死党,二人早与张必先结拜,陈友谅多疑,却对他极为信任。
战局僵持时,张定边擅自行动,率领旗舰和两艘副舰从陈友谅水军阵营驶出,起初双方都以为他是巡航,未加在意。谁知他竟径直冲向朱元璋旗舰,欲 “百万军中取元璋首级”,其勇不可当,孤军冲进朱元璋水军前阵,令双方军队皆惊愕不已。
朱元璋军前锋败退,张定边直奔朱元璋而去,一直冲到中军,才被三十余条战舰围住。众人以为他插翅难逃,可他身陷重围却越战越勇,亲自持剑站在船头鼓舞士气,士兵受其感染奋力作战,舰船竟从重围杀出,一路斩杀大将韩成、陈兆先、宋贵等人,冲开朱元璋水军,直逼朱元璋。
朱元璋眼见张定边战船冲来,慌乱下令躲避,结果因转舵太急,船只搁浅,束手无策,眼看就要被俘。关键时刻,常遇春出手相助。
射击冠军常遇春
常遇春的战船离朱元璋不远,众人慌乱时,他沉稳地来到瞭望军士身边,询问张定边所在,军士指明后,他拉弓搭箭,手未放下箭已离弦,一箭射中张定边,使其无力指挥战斗,就此退出朱元璋水军,无人能挡。张定边此番表现堪称赵子龙再世,可惜朱元璋不是曹操,没有不许放箭的规定。
当天夜里,陈友谅召开作战会议,总结经验后,他为发挥战船长处,决定把船只用铁索连起来,这一招似曾相识,不知他为何会采用曹操用过的昏招,或许与他和施耐庵关系好、可能认识罗贯中却未读过《三国演义》有关。
第三天的战况
第三天,朱元璋先攻,亲自吹响号角召集众军布阵决战。陈友谅的铁索连环舰队威力巨大,绵延十里,望之如山。朱元璋连续派出三支舰队轮番进攻,均被打败,陈友谅又敏锐察觉到朱元璋右翼薄弱,猛攻其右翼,朱元璋军队抵挡不住,形势危急,他亲自仗剑守在船前,斩杀十余名后退的千户,仍难阻败势。
此时,丁普郎登场。他是赵普胜的结拜兄弟、徐军四大金刚之一,因不得已投奔朱元璋,作战向来不积极,但此次为给赵普胜报仇,他露出狂人本色。他在船头竖起七尺白布,上书 “旁人不问,唯诛九四”,表明只找陈友谅算账。他率领战舰冲向敌阵,虽冲锋方向不理想,勇则勇矣却成效不佳,自身还多处受伤,但他的攻击带动了军队士气,使朱元璋能撑到决战时刻。这也体现了名将之勇与匹夫之勇的区别。
【百万军中如何取上将首级】
在战争中,“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可算是一种奇特且高难度的现象,实则是个技术活。
就像在日本横版过关游戏(如《三国志》)里,要打倒后面的大将,得先过小兵这一关,技术不佳的话,往往还没见到大将就折在无名小卒手中了。实际战争亦如此,想越过万军去斩杀大将谈何容易。
以关羽斩杀颜良为例,这一史实过程有值得研究之处。颜良站在阵前不知关羽来袭,关羽凭借快速的交通工具(马),“大喝一声,冲将下来”,颜良还没反应过来就已身首异处。可见这种杀法关键在于找空子、趁对方不备,给其一刀,有点类似捅黑刀。
要达成此目标,需具备几个条件。首先是突然性,不能提前告知对方要杀其上将,得专挑对方没准备的时候下手。其次要看得准,不能盲目往人堆里冲,要像羽毛球选手找接合部那样,专朝人缝里打,不然在人堆里要么被打死,要么被挤死。最后,速度要够快,有先进交通工具(如快马、快船),还可利用配音(如大喝)迷惑对方,然后出其不意地给一刀。
张定边就具备这些条件,他深知兵法,能把握时机,所以能给朱元璋沉重打击。而丁普郎虽勇,却只是一味左冲右杀,不仅无法接近陈友谅,还把自己陷入重围。关于丁普郎的结局,《明史》记载其身受重伤,头掉了还拿兵器稳稳站立,令陈友谅的士兵以为天神下凡;也有其他史料说他是被包围后不愿做俘虏而自杀,不管怎样,丁普郎够义气,虽未与兄弟同死,但求仁得仁,他的攻击也给了朱元璋军坚持下去的勇气。
【大风!大风!】
朱元璋在不断败退中,部将郭兴建议用火攻对付陈友谅的大船,朱元璋认同并布置妥当,可却因没风而无法实施,只能苦等。
直到下午三点,奇迹出现,东北风起。朱元璋即刻下令火船出发,七条装火药且有稻草人伪装的船点火后靠近陈友谅战舰,因陈友谅的战船铁索连江无法脱离,顿时陷入火海。朱元璋趁机发动总攻,杀声震天。
此时陈友谅正在中军休息做美梦,被慌乱的士兵喊醒后出舱察看,映入眼帘的是士兵们被火光映红的恐怖双眼,他明白大势已去。
黄昏时刻,鄱阳湖往日的美景不复存在,变成了血湖,喊杀声、火光、血水交织,陈友谅的数十条战船被焚毁,这里成了真正的人间地狱。
陈友谅虽收拾残军,舰队只剩一半,但这场赌局未结束,他不能回江州,只能继续。
【陈友谅的最后一击!白色旗舰】
陈友谅战败后召集将领,虽未责怪他们,还称胜利仍有可能。他凭借情报得知朱元璋旗舰为白色,想集中兵力攻打,可到战场却发现朱元璋军队很多战舰都被刷成白色,认不出旗舰。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朱元璋已发动总攻,凭借前两日战果,朱元璋军异常勇猛,利用分船战术和陈友谅巨舰不灵活的特点,连续击沉多艘陈友谅军战舰。此战从清晨打到晚上,陈友谅军最终不支退却,鄱阳湖大战第一阶段结束,陈友谅惨败退守渚溪。
【陈友谅的失败】
陈友谅陷入军事与人生的双重绝望,他一直信奉心黑手狠能获一切,可洪都坚守三月、张子明不怕死等事让他开始怀疑自己。
随后其左右金吾将军投降朱元璋,他下令处决朱元璋军俘虏,而朱元璋善待并放走陈友谅军俘虏,这两道命令使陈友谅军心大乱,士兵纷纷逃亡,将领不再效忠。
八月二十六日,陈友谅决定逃跑,来时的舰队和六十万大军只剩败卒残兵,他不明白自己为何失败。其实从他杀害兄弟和首领开始,其行为准则让将领们只认力量和狠毒,当他失势,军队便不再效命,如同星宿派,失败后的他对将领们只剩脑袋还有 “价值”。
陈友谅迷信暴力,其将领更甚,当暴力统治的基础被掀翻,他便走向灭亡。他逃跑时选择湖口为突破口,拼死打开通道后,却被朱元璋亲率十余万大军追击,最终被冷箭射死。
张定边将陈友谅儿子陈理和尸体抢回武昌,历时三十六天的鄱阳湖之战以朱元璋全胜、陈友谅全败告终,此役奠定朱元璋问鼎天下基础,载入史册。朱元璋未放过陈理,至正二十四年二月亲往武昌督战,张定边带陈理投降。
陈友谅虽为传统意义上的坏人,但在乱世其行为法则有一定普遍性,他将此法则发展到极致,迷信暴力、不讲信义致失人心,不过他也是枭雄,有军事和政治才能,反抗元朝统治从未妥协,从另一角度看也算好汉,只是相比之下,朱元璋才是真正英雄。
【地主是怎样炼成的】
朱元璋已从贫农乞丐变成地主,这涉及封建社会历史规律。
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成功后,以平分土地为目标的农民领袖往往变成大地主,几千年来皆是如此。比如农民领袖张三起义后召集三万人,要养活军队就得解决吃饭问题,抢地主家粮食终非长久之计,吃光粮食后只能将土地分给农民然后收租,于是就变成了地主张三。
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民选择有限,不是做农民就是做地主,商人未形成独立政治力量,农民的主张也只能是种地或收租,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说,农民两千年起义只为一块土地,别无选择。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