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素有肥沃耕地,滋养良田的美用,何先生推荐单行初种油菜也是因为这玩意儿不挑地,正适合用来养新开垦的地。不过他心里也打鼓,山林地下多为岩石,肥力不足,若是连油菜都撑不起,那稻谷就更别提。
可以说,直到油菜和稻米收获前,都不敢说梯田能大获成功。
瑾朝上上下下都在盯着这一块肥肉,光是蒲泉镇就来了一波又一波打探的外地人,于粮铺酒坊食肆等地神出鬼没,齐马两家更是打发了不少踅摸收米路子的西域来客。满意小馆趁着这阵东风,生意倒是一如既往得稳定。
就在众人对丰收翘首以盼时,一个震惊全镇的消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遍杭熙县所有镇——朝廷下旨在蒲泉镇建转粮衢。
何为转粮衢?
马捕头在满意小馆喝得尽兴,细细解释一番:“转粮衢,顾名思义嘛,咱们这儿往南百里、不、千里之地的粮食都要经咱们镇转运到北方去,贯通南北之所谓之衢嘛!”
听起来似乎不得了,可也有人不太明白其中关窍,傻傻发问:“跟咱们有什么关系?”
旁的食客听不下去,骂他笨,说:“动动脑子!那么多粮食从咱们这儿转,税也从咱们这走,那人来了不吃饭、不住宿?来的人不得带点儿当地特产买卖?这不都是生意?”食客喊了一声:“许先生,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许诗竹正坐在柜台前滋滋有味地看手中的木册,闻言抬头,肯定地颔首:“这位兄弟说的对。”
连普通百姓都能看出来的道道,那些消息灵通的大家族早就下手为强做足准备,百两千两的昂贵礼品不要钱地送到衙门,为的就是能从官府口中得个准信儿,转粮衢究竟有何高深之处?最重要的是,这转粮衢应该落在何处?
三月底,转粮衢的消息落定了,官府将南兿巷划为官营之地,入口处将直连官道,日后外来大商户必须从此经过,缴纳过路税后方可进镇北上,原先的镇子入口依旧保留,周边村户或小商户依旧可以从那经过,无须交税。
大小商户以马车数量为界,五匹马及以上归类于大商户,需经新关□□税后方可在路引上盖章通过,小商户的路引则需进城后去衙门盖章。为了保证官营转粮衢的正统,朝廷规定,所有北上商户必须取得蒲泉镇印章,否则一律不予离开。当然,防止官家势大压人,朝廷也明文规定,收税价格十分透明,五辆至十辆马车的商户,缴纳十两银;十辆至二十辆则缴纳十五两银,二十辆及以上需缴纳二十两银。
这些税收并不经过蒲泉镇,而是由朝廷垂管,转粮衢相当于朝廷在地方上设立的经办处,并不直接受宣暨府管辖。
牵一发而动全身,朝廷此举不仅影响了蒲泉镇的百姓,更改变了山南东道以府为尊的格局,蒲泉镇的衙门一跃成为官场上的香饽饽,油菜和稻米丰收后,这个小小的镇子更是令小官和商户都趋之若鹜。
这些事情离镇子上的百姓生活太过遥远,短时间内他们只觉得镇上人越来越多,并没有其他更深的感触,倒是做买卖的会敏锐一些,察觉了即将到来的风起云涌,为了稳固自家生意,防止外来商户侵占地盘,各行业自发成立商户联盟,有齐马两家保驾护航,面对外来大商贾低价倾销的恶意竞争,倒也保下了九成小商户。
令人惊讶的是,食肆一行的商户联盟,满意小馆竟也打败众多老字号饭馆,跻身蒲泉镇食肆行当的前列,成了联盟里说话举足轻重的元老,为后日满意小馆晋升酒楼打下坚实基础。
这些都是后话了,当下,得知南兿巷被划为官府垂管之地,夏满不可谓不惊喜,吃饭时还同毛平秋说这事儿。
“当初游招说那话我也盼过,这么些年都没个消息,我还当不成了,没成想说来就来了。”夏满替儿子剃了骨头,将软糯的排骨肉放进毛衍碗里,“今日还有人同我打听咱们这房子卖不卖呢。”
不光一个人,好些人都来问他买房子,遭拒后也不气恼,托夏满帮他们留意南兿巷的房屋,若是有人要卖房可以先考虑他们。
毛平秋近来一直泡在木坊,对镇上的风波不甚了解,闻言也很惊喜,笑道:“先前给大哥寻了乙巷的房子还怕他心里不虞,如今倒是好了,不管是卖是留,总不会亏了去。”
“现在谁还舍得卖呀?转粮衢一建,便是在巷子里做个小买卖也不会赔了去。”夏满“哎”了一声,说:“我都想着,若是昭镜巷那处买不下来,就在南兿巷买一处建酒楼,可惜如今房屋贵价,不好买呀。”
昭镜巷食铺的老东家金老板,前几年为了儿子科举搬去杭熙县,第一回考试没能中举,今年是第二次,正月里夏满去金老板那交租子,听金老板话里的意思,若是儿子再考两次不成,便回镇上重开铺子,也因这一遭,夏满想把后院改造成隔间的主意只能打消。
如今已经四月初,再有几个月乡试便要开始,夏满只盼着金老板儿子能高中。他在昭镜巷做了那么久的生意,说没有感情那是瞎话,熟客也好生客也罢,总归是熟悉了昭镜巷的满意小馆,若是贸然搬去别处,租钱装潢投入不说,铺子生意定会受影响。
毛平秋知他心事,可这事儿实在难保证,就说毛祖家的儿子,考了多少年了,今年又回村弄乡荐书,瞧毛祖那样子,怕是儿子要考一辈子他也供着。他看了看正吃得小嘴油汪汪的儿子,笑道:“这么说来,幸好衍衍是个哥儿。”若是个汉子,就这嘴馋的模样,想走科举一途怕是难。
“说什么呢?咱们衍衍可聪明了,就算是个儿郎也比毛祖他儿子聪明。”严娟不乐意有人说她孙子,哄着说:“衍衍如今识字可多了,还会背诗呢,乖囡,给你爹背一首,上回许先生教你的那个。”
从毛家村回来,夏满正式向许诗竹提出要聘他做夫子一事,后者以秀才身不宜收徒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不过许诗竹挺喜欢毛衍,这孩子身上有股聪明劲儿,他便提出每日抽时间教小娃娃识几个字,算不得正经夫子。
虽没有拜师成功,可夏满还是按照夫子的规格给许诗竹送上礼品和金钱,如此一来,许诗竹除了拿账房的那笔钱,还多了一份儿教书钱,干上两年便能凑足求学科举的费用了。
毛衍放下排骨,夏满替他擦了擦嘴角油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十枝花~”小家伙声音清脆,念诗时尾音上扬,像是唱了一首曲儿,抑扬顿挫。
一家人听了齐齐叫好,毛平秋更是高兴道:“衍衍真厉害,赶明儿爹带你去木坊,你自个儿挑个木料,我给你做木马。”他为了九月的大赛已经很久没有同儿子亲近过,连儿子如今学习进度都不甚了解,见毛衍学得这么好,他是骄傲又愧疚,忍不住想给儿子更多。
毛衍得意地摇晃脑袋,摆摆手,“不用啦,我现在可忙了,哪有时间玩玩具呀!”
毛平秋一头雾水,好奇问:“这么忙呢?”
“嗯啊,我早晨要跟着庞爷爷打拳,上午要听先生讲故事,下午还要去大舅母那学制干花,晚上要绣帕子......”毛衍伸出手细细数,发现自己一只手都数不过来了,“哎呀,太多啦,我可真是个大忙人啊!”
一家人听着他的童言童语都笑了起来。其实毛衍说的事情都是带做带不做,只是他人小,做一件事儿便能拖拖拉拉弄一天,这么把几件事儿堆起来,可不显得他是大忙人嘛。
毛萍冬和游招上个月就出发去了禹州,后者是有脱不了手的生意,前者似乎也有什么事情被牵绊着离不开,二人走前便说今年得忙到十月份才能回来,还让夏满无事带着毛衍去禹州玩。送他们离开的那天毛衍哭了,他再懂事也只是个虚五岁的小娃娃,平日里同小叔叔打打闹闹可也依赖他,这会儿便闹腾着要跟着一起走。鼻涕眼泪齐流,趴在毛萍冬怀里,一只手还拽着夏满,嘟囔着把小爹也带着。
毛萍冬为了安抚他,便给他下了任务,送给他一个空白的帕子,说等他把帕子上绣满东西,便带他去禹州玩。初时毛衍绣得认真,可小孩子忘性大,后来又是识字又是制干花,整日忙忙碌碌,只得抽空绣,到今日也才绣了三条弯弯曲曲的线,据他自己说那是小河。
夏满倒是没打算等他绣满帕子再带人去玩,他听闻禹州靠海,夏日里去游玩别有一番趣味,正好满意小馆夏日里生意一般,到时自己抽几天关店,带儿子去禹州找小叔叔玩去。这事儿他只同毛平秋商量过,可不敢提前跟毛衍说,如今有毛萍冬的承诺吊着,他还能耐下心绣两笔,若晓得自己绣不绣都能去玩,小哥儿更不会学刺绣了。
从四月开始,官府动作很大,在南兿巷买下几处房屋,全部推平重建,按照庞夫人打听来的消息,那转粮衢怕是能抵得上三个蒲泉镇衙门。镇上人钻破了脑袋想挤进南兿巷,找夏满的人都变得多起来。与此同时,梯田油菜籽大丰收的消息也传了出来,这下打南兿巷主意的不止蒲泉镇本地人,更是多了许多外来人,都想在里头插一手,知晓夏满和游招的关系,这些人带着重礼人前人后地奔赴而来,铺子生意虽然好了一些,可那些明里暗里的打听着实让人不堪其扰。
于是,七月里,挑了个大热的天儿,夏满关了食铺,挑了个大热的天儿,带着严娟和毛衍,走水路去了禹州。
宝子们,给我的预收文《读心术没有翻译功能》求个收藏,感谢[求求你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5章 转粮衢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