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001

发髻随意挽就,没戴任何首饰。

“姑娘,这也太素了。”小余委婉提醒,“不合您的身份啊。”

水闲不在意,“我有什么身份?”

杏儿带着几个丫头鱼贯而入,丫头们手里或捧脸盆,或搭手巾,或捧青盐,或拿香皂盒,请六姑娘洗漱。

又来了。

水闲有些无奈。

她生长在寒门,实在不习惯这个阵仗。

本想着像昨晚一样,让杏儿等人把东西放下,她自己洗漱,但看到杏儿脸上那抹看似恭敬实则轻慢的笑容,水闲改了主意,拿起香皂闻了闻,“这玫瑰皂味道还行,不过我更喜欢蜂蜜的。”

杏儿今早特地带了六个小丫头,以为六姑娘肯定没见过这个场面,肯定会被镇住,毕竟六姑娘是会站起来接茶水的人嘛,却没想到六姑娘的评价是“还行”。杏儿脸上的笑容淡了些,浅了些,弱了些。

小余殷勤道:“姑娘先凑合着用,改天给您换蜂蜜味道的。”

水闲洗过脸,丫头奉上青盐,请六姑娘擦牙漱口。

青盐凉血明目,有很好的保健清洁效果,但水闲用不习惯,取出自己喜欢的牙膏,“这是我师父制的茉莉口味牙膏,用完口气清爽,有一股淡淡的茉莉香气。”

“这牙刷也是我师父做的,柄是我喜欢的粉蓝色,还挺好看的。”

水闲挤牙膏、刷牙,杏儿等人都看呆了。

她们也算是见过世面,却只见过用青盐擦牙,像六姑娘这样用牙刷牙膏,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姑娘,牙刷好用么?”小余忍不住问道。

“元代诗人郭钰曾有诗句‘南洲牙刷寄来日,去垢涤烦一金值’,可见是极好用的。”水闲笑答。

杏儿暗暗将“元代诗人”“郭钰”“牙刷”记了下来,打算回府后告知三姑娘。

六姑娘懂的,三姑娘必须懂,说什么也不能落到六姑娘后面。

水闲洗漱完毕,杏儿端着银壶殷勤问道:“姑娘早起习惯喝水,还是喝茶?”

“银壶?”水闲感兴趣的瞅了瞅。

杏儿的自信又恢复了不少,微笑解释,“府里几位姑娘,喝的水都用银壶烧。”

水闲不由的笑了,“用银壶烧水,果然是侯府作派。所谓‘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要沏出好茶,不光要有好水,还要有好的烧水壶。宋朝茶学家蔡襄提及烧水壶,‘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或瓷石为之’;宋徽宗说的是更直接,‘瓶宜金银’,就没考虑过除金银之外的其他材质。”

水闲这番话说出来,杏儿等侍女或多或少有几分佩服。

六姑娘真有学问啊。

六姑娘说的是什么,她们都听不大懂。什么叫茶学家?什么叫瓶宜金银?

小余也不完全明白,“姑娘,那这银壶烧水好不好啊?”

水闲实事求是,“银壶天然洁水,又雅致美丽,好极了。若说缺点,只有一个,便是贵。”

“那不怕。”小余实诚的道。

定襄侯府有钱,不怕贵。

水闲客气的告诉杏儿,“劳烦替我倒杯水,谢谢。”

水闲还和昨晚一样彬彬有礼的道谢,杏儿却不敢像昨晚一样流露出笑意了,执壶倒水,恭敬奉上。

“洪嬷嬷来了,洪嬷嬷里面请。”外面的小丫头一迭声的道。

洪嬷嬷人到中年,四十多岁,很富态,锦衣缎裙,衣着讲究,面带微笑进来,问了好,挑剔的打量水闲,“六姑娘穿得这也太素了?还是换换吧。”

布衣布裙,寒酸落魄,哪有半分侯府千金的气派。

水闲不在意,“已经穿好了,换来换去的太麻烦,就这样吧。”

洪嬷嬷无奈,呈上一份菜单,“咱们来得匆忙,没带厨子,早膳要到丰乐楼去叫。六姑娘请点菜。”

水闲没点,“我要出去逛逛,早餐出去吃。”

洪嬷嬷颇为不悦。

她是定襄侯夫人的陪房,有几分体面,连侯府的几位姑娘都尊敬她,六姑娘初来乍到,却这么不给面子。

洪嬷嬷忍气,又拿出花笺呈上,“这是夫人亲笔所书,每个字寓意都很好,请六姑娘挑一个喜欢的名字。”

水闲眼睛大而灵动,扫了眼花笺上的“姝、婳、姗、媱”等字。

清秀平和,娴雅婉丽,好书法。

不过书法再好,她也不想改名字。

水闲推开花笺道:“‘世间尽多忙客,而我独闲’,我单名一个闲字便可以了。”

她正值碧玉之年,灿如春华,皎如秋月,声音又娇又软,让人不由的生出怜惜之意。

洪嬷嬷神色间满是宽容,好言好语解释,“定襄侯府这一辈的姑娘,名字都要有女字旁的,姑娘自然也不例外。这几个字是夫人精心挑选的,既好看又好听,夫人说了,六姑娘定哪个都可以。”

洪嬷嬷口中的夫人,是定襄侯之妻庄夫人,侯府主母。

水闲有些惊讶,“我父亲只是水侯爷的义子,又不是亲生的。我跟定襄侯府几位千金,也用不着跟亲姐妹一样,洪嬷嬷你说对不对?”

洪嬷嬷怔了怔,“这个么……姑娘若真喜欢这个闲字,不如便加个女字旁,取娴雅、娴静之意,如何?”

虽然花笺上没有“娴”字,但“娴”怎么也比“闲”好。

“不好。”水闲虽然表示反对,声音还是软糯动听,“我又不是你家侯爷侯夫人嫡亲孙女,用不着跟着府上几位正经千金排行。”

洪嬷嬷也不知水闲是天真无邪还是有意奚落,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答复。

杏儿是洪嬷嬷的女儿,自然是帮着洪嬷嬷的,“姑娘不为别人着想,也要为您的父亲着想啊……”

“我已经很为我父亲着想了。”水闲颇觉委屈,“我本来姓江,多好听的姓呀,因为他认了个义父,我二话不说改姓水了,这样还不行?”

“等我见了父亲,倒要问问他:我俩的姓是他定的,名字还不由着我自己起呀?不是说好了么,家里大事归他管,小事由我定?”

洪嬷嬷、杏儿母女俩,不由的有些诧异。

这位生长在偏州小县的六姑娘,相貌娇柔,声音娇软,竟然这般的不好伺候,不好糊弄?

不管洪嬷嬷如何恭维,水闲也没有松口,不肯接受花笺上的任何一个字,也不接受娴雅的娴。

片刻后洪嬷嬷便想通了,六姑娘再厉害也不过是位十几岁的姑娘家,最关心的,必定是终身大事。从前的六姑娘说不到什么富贵人家,到了定襄侯府,大不相同。

“京城之中,王孙公子众多。”洪嬷嬷含笑说道:“众青年才俊中,最出色的便是信国公温澄江了。他贵为国公爷,年方二十,相貌英俊仪表堂堂,若嫁了他,进门便是国公夫人……”

洪嬷嬷不紧不慢的介绍着,见水闲侧耳倾听,心中不无得意。

她就知道,不管什么身份什么性情的姑娘家,知道有机会做国公夫人,就没有不动心的。

“……信国公府和定襄侯府正商讨着一桩婚事。信国公府那边,肯定是国公爷本人;定襄侯府这边,到底是哪位姑娘,却还没有定下。”

洪嬷嬷意味深长的微笑着,不无鼓励之意。

那意思也是很明显了:六姑娘你可要好好表现啊,这个机会,说不定就落到你头上了。

从前的六姑娘出身平民,父亲也只是位县令,信国公温澄江这样的乘龙快婿,根本够不着。

进了定襄侯府,若乖巧听话,得了侯爷、夫人的青目,想要飞上枝头,一点也不难。

信国公中意的原本是三姑娘水媖,可水媖更想嫁入皇室,这桩婚事,便“补偿”给六姑娘了。

六姑娘当真好命。

水闲好似真的来了兴趣,“你说信国公姓温,叫温澄江?小谢曾有诗句‘澄江静如练’,信国公的名字,是不是诗中的这两个字?”

洪嬷嬷虽识得几个字,诗词却哪里读过?被问得愣了愣,含糊回道:“应该……应该是吧。”

水闲道:“洪嬷嬷送了我两个婢女,一个姓余,一个姓成,之前我叫她俩小余小成,如今我想给她俩改个名字,可使得么?”

得到洪嬷嬷肯定的答复,水闲当场给两个婢女改名,一个叫余霞,一个叫成绮。

可怜洪嬷嬷并没有读过谢眺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竟不知水闲这是什么意思,还夸奖了好几句,说六姑娘有学问,婢女名字都起得很是雅致。

水闲的师兄就住在厢房,这时也醒了,水闲便和师兄一起出门了,洪嬷嬷都没拦住。

洪嬷嬷额头上有了汗珠。

“夫人交待下来的事,我竟然办不成么?”她大为懊恼。

虽然是义孙女,但庄夫人待六姑娘如嫡亲孙女一般,希望能和六姑娘有份亲密无间的祖孙情。六姑娘却连庄夫人精心挑选的名字都不肯接受。

杏儿安慰,“这不才见面么?咱们慢慢的劝说,六姑娘未必不会回心转意。”

洪嬷嬷很有些烦燥,“这桩差事还是我自己讨来的。唉,早知如此,我又何必强出头?”对水闲很是不满,“她爹不过是侯府义子罢了,她便算不得名正言顺的侯府千金。世人提起来,只不过是县-令-之-女--”

重重说出县令之女四个字,颇觉解气。

“只不过是县令之女,嗤嗤。”杏儿会意的掩口笑。

县令,在普通老百姓看来是个官;在定襄侯府的人看来,不值一提。

若不是水县令身份特殊,他连定襄侯府的大门都进不去。

六姑娘也不过是县令之女罢了,神气什么?

开新文啦,撒花撒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001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史上最强太子爷

炮灰的人生2(快穿)

姑母撩人

偏执夺娇

修仙指南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县令之女
连载中春温一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