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料峭,寒塘半醒,游人三三两两行在西子湖畔。
远山上另有一群游客,皆作了便衣短打的装扮,三五成聚,却毫不醉心山水美景,其中一人道:“比试在即,剑阁掌门何以不放出对战名册?”
“叶掌门劳心劳力,一手操持了此番盛事,自会斟酌对决人选,而非背后嚼人口舌。”
“你不当面请教,难道是怕叶掌门的剑太利?”
众人唇枪舌剑,或褒或讽,一名老者从中调停:“诸位俊杰与会于此,是为了以武会友。名册放出之前,诸位不妨先行切磋一二,点到为止。”
在场当即有了应和之声,众人报上门派出身与名姓,结了对子先后进行比试。
老者在旁相看,不时点头称许,一人问道:“不知哪位才俊能得梅老的青眼?”
那梅老微微一笑,说道:“无分高下,无分高下,诸位都是各自门派中的好手,以武会友自当尽兴才是,何来高下之分?”
言之在理,问话者颔首应是,却见比试中的几人因剑法招式合契,竟自发结出了剑阵,只是几人并非至交契友,心意不通,剑招不可收放自如,顷刻间便将兵刃相向。
正此时,山间小径上缓缓走来一个少年,眉眼昳丽,可堪入画,装扮与众人一般无二,只作寻常的劲装短打。
少年从容徐行,对一众人等仿佛视若无睹,眼见着将要走入剑阵之内,四下里呼声频出:
“小心!”“当心!”“仔细边上!”
一道剑锋已然落向少年人的脖颈,用剑之人未能收手,面上仓惶变色。
那少年不退反进,直取剑锋主人的面门,乘势夺过了剑刃,不着痕迹地分化了结阵之势。尔后,她提剑挪移到几丈开外,问话声清润甘甜:“‘以武会友自当尽兴,何来高下之分’?”
话里只引用了梅老当先的言辞,可谓讥讽。
“丫头不饶人。”梅老嘿然一笑,引得旁侧者好奇:“梅老认得此女?”
“剑阁掌门唯一收入门下的徒儿,大名戚放鹤,自幼随叶掌门游历四方,半人高时已和各派师长演武试艺了,今朝再会,不知诸位可还识得?”
“三日之后玄门大比,届时败于我手,不就认得了?”戚放鹤立在原地还剑归鞘,转身继续向山上行去。
她年纪尚轻已有不俗的功夫在身,有意解了剑阵之围却不顺势逢迎搭腔,众人目送她走远,纷纷想道:“确实不饶人。”
山间寒凉,昨夜一场细雪,还未消融痕迹,几只鸟雀在院中雪地扑啄,见人惊起,直飞入林中。
叶轻云伏案翻阅备好的名册,不时点画一二。听得小楼阶梯上的轻微响动,她略带些倦怠地问:“回来了?”
戚放鹤闷声不语地合了窗扇,为叶轻云点起灯烛。
叶轻云倒扣了名册,语气无奈,又隐有笑意:“是何人惹你不痛快了?”
“自然是你,”戚放鹤沉默半晌,道,“你说玄门中宗派林立,英才辈出,要为天下豪杰排榜论序,于是宴请各大宗门前来临安,我看他们个个是庸才、蠢材;你说玄门与凡界两相隔绝,经此一宴方能令各派勠力同心,共研入世之法——他们满心刀枪剑戟,如何为你出谋划策?你还说,玄门与凡世两相隔绝,可我往返其间畅行无阻,玄门之大,你焉能知晓,是否依旧无人能够去到人间?”
昏黄灯火之下,叶轻云面容更为温柔可亲:“‘一叶蔽目,不见泰山’,玄门中人囿于玄门地界,只顾饱暖安生也是应该。我也说过你天性聪颖,资质非凡,与外人不可一概而论。从前随我游历,你可曾见闻谁能踏出玄门?”
她继续笑问道:“我只问你,三日后宗门大比,你来还是不来?”
“来,”戚放鹤假意不看她,“你拢共就收了我一个徒儿,我不去,难不成要你亲身上阵,还是要师公叛出南岳剑派为你压阵?未免太让人笑话。”
叶轻云面上笑意更显,见小徒儿不欲多言,也便重新翻开了名册。
比试定在正月十六日。
十五之夜,戚放鹤赴人间一睹元宵灯会。
上元夜灯火满路,游人提灯笑语,相携夜行。她置身其中,心生隔世之感,从前读过的章句忽然在心头变得分明:“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待回神时,不觉已踏上了回程。
此夜月上中天,清辉万里,戚放鹤循一条羊肠道上行。山路夹道遍植以梅,梅香馥郁,几乎洗去了她才染上的人间烟火气。
行至小楼外,暗处忽然窜出十数道黑衣蒙面的人影,手持刀刃,对她形成四面合围之势。
戚放鹤挥剑迎敌,且战且向小楼中去,终于退至楼内,奇的是对方也未穷追不舍。
室内梅香浅淡,浮泛着无可遮掩的血腥气息。戚放鹤心神俱震,不由唤了几声“老师”,却无人应答。
疾步上到二楼,也只见满室狼藉。她以剑尖挑开被扫落四散的书册,垂眼只望见斑斑血痕,模糊了叶轻云的手迹。昔日被主人归置在案的书册,而今成了烂纸一堆。
霜白剑刃凝在了纸页间。戚放鹤伫立良久,方才别过眼去。
小楼外声响微动,是又有不速之客到来了。
注:[1]十里寒塘路,烟花一半醒。——魏宪《西湖春晓》
[2]一叶蔽目,不见泰山——《鶡冠子·天则》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
不知道说什么好捏,给大家拜个晚年吧!(x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楔子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