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庆祝与展望:未来的无限可能
清雅的茶香取代了酒精的微醺,在安静的包间里袅袅弥漫。桌上的几样精致小菜几乎没动多少,但氛围却比上一次更加松弛和暖融。成功发表论文的喜悦,像一层温暖的底色,柔和了两人之间曾有的所有尴尬和试探。
“这篇论文能这么快被接受,超乎我的预期。”沈聿珩端起白瓷茶杯,轻轻吹开表面的热气,语气中带着一丝难得的、真实的感慨,“评审专家对机制探讨的部分尤其感兴趣。”
顾清涵眼眸亮晶晶的,笑容一直没从脸上褪去:“那是因为沈主任您梳理的机制部分实在太精彩了!把那么抽象的‘温阳活血’用细胞能量代谢和微循环改善来解释,既严谨又易懂。我以前从来没想过,可以用这种方式向世界介绍中医。”
“是你提供的临床思路和方剂基础扎实。”沈聿珩客观地评价道,目光落在顾清涵因兴奋而泛红的脸颊上,“没有确切的疗效,再漂亮的机制也是空中楼阁。”
这种相互的、毫不吝啬的肯定,在她们之间流淌,带来一种极其舒适的成就感。她们不再是各自为政,甚至暗中较劲的对手,而是真正成为了互补的、能共同创造价值的伙伴。
“说起来,”顾清涵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带着憧憬说道,“通过这个病例,我觉得中西医结合的路子真的很有前景。尤其是在慢性病管理、术后康复、还有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这些方面,现代医学有时更侧重于对抗和替代,而中医在调和与扶正方面或许能提供很大的助力。”
沈聿珩认真地听着,点了点头:“同意。比如肿瘤患者的放化疗辅助治疗,减轻副作用;比如功能性胃肠病的调理;再比如延缓某些退行性疾病的进程……这些领域都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她甚至主动举例,显然已经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
“对啊!”顾清涵越发兴奋,“如果我们能设计一些更严谨的临床研究方案,收集更系统的数据,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去验证和优化中医的疗法,说不定真的能摸索出一套更具普适性的‘中国方案’呢?”
她的眼睛闪着光,那是对未来事业的无限热情和期待。
沈聿珩看着这样神采飞扬的顾清涵,心中微微一动。她很少看到有人能将职业理想说得如此充满感染力,不像她,总是冷静地计算风险和收益。这种纯粹的热忱,莫名地吸引着她。
“可以尝试。”沈聿珩的声音不自觉地放缓了些,“可以从一些小规模的、设计良好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开始。需要更精准的疗效评价指标,不能只凭患者主观感受。”她开始进入熟悉的科研规划模式,但这次,是为了共同的目标。
“嗯!我们可以一起制定入选标准、观察指标、数据采集流程……”顾清涵积极响应,脑子里已经涌现出无数个点子。
两人就着清茶,竟然兴致勃勃地讨论起了未来可能合作的研究方向,从心脑血管疾病到肿瘤康复,从药膳应用到针灸机理探索……思路越聊越开阔,仿佛眼前展开了一幅广阔无垠的、等待她们携手绘制的蓝图。
这种基于共同专业志向的精神共鸣,远比任何暧昧情愫都来得更扎实、更令人振奋。
讨论暂告一段落,包间里恢复安静。两人相视一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感觉……以后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顾清涵轻声总结道,语气里充满了希望。
“嗯。”沈聿珩应了一声,目光落在顾清涵脸上,停顿了几秒,忽然开口,语气是罕见的温和与认真,“和你合作,很愉快,顾医生。”
这不是一句客套话。而是她基于这数月来无数次争论、磨合、互补到最后共同成功的经历,得出的最真实、最积极的评价。
顾清涵的心因这句话而轻轻一颤,一股暖流涌遍全身。她看着沈聿珩那双不再冰冷、而是带着清晰认可和些许温度的眼睛,脸颊微微发烫。
“我也是,沈主任。”她真诚地回应,“和您合作,让我学到了很多,也看到了很多新的可能。”
这一次,没有躲避,没有慌乱,只有一种沉淀下来的、坚实的喜悦和默契。
庆祝的不仅仅是一篇论文的发表,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它标志着她们之间的关系完成了从对抗、试探到真正信任、互补的升华。未来,无论是科研探索还是临床实践,都因为有了彼此的存在,而充满了令人期待的、无限的可能性。
而某种更深层次的情感,也在这共同展望未来的热烈氛围中,悄然生长,枝繁叶茂。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