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边际星的大气层像一块被反复擦拭的毛玻璃,模糊了外部星辰的冷光。运输船穿透云层时,莉亚第一次亲眼看到了色彩——不是舰船上人工调配的色块,而是自然光在不同介质中折射出的、带着细微噪点的真实色彩。
蓝色的水体,绿色的植被,棕黄的土地,它们以不规则的形态拼接在一起,构成一幅过于庞大的画卷。空气涌入循环系统,带着潮湿的、混杂着植物挥发性油脂和工业排放物的复杂气味。重力也比舰队标准略高,每一步都像有看不见的丝线拉扯着肌肉纤维。
大学城坐落在海岸线旁,建筑风格呈现出一种杂糅的妥协。人类习惯的直线与棱角,与其他种族偏好的曲面和穹顶相互挤压、嵌合。街道上流淌着不同形态的生命:步履匆匆的人类学生;皮肤细腻、颅冠在自然光下泛着珍珠光泽的埃琉德拉人,用轻柔的语调交换着信息片段;穿着印有学院标志服装的塔科斯人,他们外骨骼质感的皮肤和整齐划一的步伐,像一群精密调试过的自律机器。
但最让莉亚感到一丝不易察觉的眩晕的,是此地人类社会的构成。
在“远航者号”上,公共抚养系统是绝对主流,男性的面孔占据了绝大多数空间,他们是沉默而必要的基石,是齿轮,是耗材。而在这里,在希望边际,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态扑面而来。她看到更多的是女性,她们步履从容,神情间带着一种舰队女性少有的、近乎土地般的稳定感。她们常常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构成一种稳固的、肉眼可见的社会单元核心。男性依然存在,但似乎退到了背景音的位置,像某种可替换的辅助部件。
她的目光掠过几个动作略显滞缓的人类男性。他们的颈部或手腕处隐约可见医疗装置的轮廓,眼神像是蒙着一层薄雾。莉亚想起老陈的话——这些就是接受了“延命手术”的男性,通过抑制甚至切除产生激素的腺体来延长寿命。代价是身体能力的永久性锁死,以及随之而来的、被社会默认的生殖**的普遍减退。
步入星际社会后,高度发达的机械与外骨骼技术已使出众的体力在绝大多数行业中非为必需,这让他们得以继续生存与工作,只是失去了曾定义他们社会角色的“爆发力”,像被卸载了核心组件的引擎,平稳,却也不再炽热。他们是“流星之火”在彻底熄灭前,与人类社会达成的一种延迟协议。
●●
学生公寓的空间不大,却让她感到一种陌生的压迫感。四壁不再是熟悉的合金,而是可以模拟各种纹理的智能材料。窗外是真实的天空,有缓慢移动的云絮和会改变角度的光线。——对于她这样被“标准化”培育的社会零件而言,这种可变性本身就像一种无声的质问。
她花了很长时间才适应这种非人工的、带着随机性的明暗交替。
最初的几周,她的感知系统持续过载。课程不再是被动接收标准模块,而是要求她主动拆解、质疑、重构知识。校园系统错综复杂,每一次行政手续都像在解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谜题。
与不同文化背景的接触更是一场持续的感官风暴。
她选择的外星生物学专业没有辜负她的期待。课程深入那些在舰队只能作为数据存在的领域。她第一次戴上隔离手套,触摸到保存在惰性气体中的外星生物样本,那冰冷而陌生的质感让她指尖发麻。第一次操作基因测序仪,看着碱基序列在屏幕上流淌,仿佛在阅读另一种形态的生命日记。
她开始尝试建立连接。同班的埃琉德拉女生索拉被她在课堂上关于情感信息素传递效率的问题吸引,主动靠近。索拉的思维敏锐,却带着一种水波般的柔和,她能耐心解释埃琉德拉社会那些人类难以理解的细微之处,带她去品尝那些对人类消化系统相对友好的外星食物。
历史系的塔科斯男生雷诺,则是在一场关于古代地球航海与星际殖民社会结构对比的辩论中进入她的视野。他的逻辑像金属般坚硬,有对责任和荣誉的执着近乎刻板。他身上的那种特质,让莉亚感到既遥远又奇异地理所应当。
这些新的关系,与舰队中基于生存互助的“叔叔阿姨”和“兄弟姊妹”截然不同。它们建立在智识的碰撞和彼此选择的审视之上,更加平等,也更加脆弱。在这个多种族混杂的环境里,她来自人类舰队的背景和内在的疏离感,不再仅仅是一种缺陷,而逐渐变成了她存在轮廓的一部分——就像埃琉德拉人的感知力或塔科斯人的纪律性,是她这个独特个体的构成要素。
当然,误解时有发生。一次小组作业中,她无意间用人类中心的思维框架,伤害了一位来自小型共生种族同学的感受。另一次,她试图用舰队里直截了当的方式解决问题,却让敏感的索拉感到不适。
她逐渐明白,理解一种文化不仅仅是学习其知识和习俗,更需要潜入其情感模式的深海。
这种持续的、低强度的文化冲击没有让她退缩,反而刺激了她更深的探究欲。她选修了跨文化交流心理学和星际社会学,试图为观察到的一切寻找理论支撑。
她发现,许多在希望边际长大的本地学生,其实也处在一种文化的间质层——他们熟悉所有种族,却不完全属于任何一个传统文化。这种“之间”的状态,与她自己原子化的疏离感产生了奇异的共鸣。在这里,“不同”不再是需要修正的错误,而是一种可以观察和讨论的现象。
她开始适应,甚至开始欣赏这种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大学四年,然后是研究生阶段,她像一颗被投入营养液种籽,终于开始缓慢地、试探性地伸展根系,在这片混杂的土壤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锚定点。那个来自封闭舰队的、沉默的观察者,正在一层层剥落旧壳,显露出一个能够主动探索、并对多元宇宙保持警惕而开放态度的年轻学者轮廓。
【观察员有话说】:欢迎来到“希望边际”!请首次来访的旅客务必阅读《本地与舰队社会结构差异速成手册》(摘要版:这里女人多,结社多,独自发愣的男性也多)。建议体验本地特色:“生育结社”的高效协作(堪称无男性退休金负担的模范合作社),以及“中央生物配对系统”的基因优化服务(效果显著,副作用是让浪漫邂逅变得像在匹配算法里淘二手零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第六章 希望边际的虹光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