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海雾还未散,观海台外的石桥上已经站了数十名学徒。
内院的大门紧闭,顾霁寒却带着曳衡、陶言昔、岑归雪绕到一条隐蔽的甬道——那是通往外围观测区的路。
甬道极窄,墙壁贴着一层盐霜,手背一蹭就能感觉到细微的颗粒。
走到尽头,眼前忽然豁然开朗——一座半圆形的平台悬在海面上,下方浪涌轰鸣,平台中央是一块巨大的刻盘,直径足有五丈。
刻盘由无数扇弯月形的铜片拼接而成,每一片铜面都刻着潮线与星点,像一副活的天海图。
此刻,铜片在缓慢旋转,潮线与星点不断组合、分离,发出细密的金属摩擦声。
“外围观测,不需要你们入盘。”顾霁寒站在边缘,手中握着一支短柄铜笔,“只要记录下潮线变化的时序。”
她将铜笔递给曳衡,又指了指平台四角的石柱,“那是四方节律柱,任何一根节律乱了,都要第一时间记下来。”
陶言昔抬头看,四根石柱上悬着如水母触须般的细链,链端挂着小小的潮铃——风一过,便发出极轻的鸣响。
而这声音,恰好能与刻盘的节律呼应。
记录开始的第一刻,一阵突如其来的暗潮撞上平台。
铜片的转速瞬间加快,潮线组合乱成一片,潮铃声也被拉得高促刺耳。
曳衡稳住铜笔,手腕带着细微的节奏在铜卷上画下曲折的线。
陶言昔则死死盯着最东侧的节律柱,生怕漏掉任何一次铃响。
岑归雪表面安静,指尖却在平台的护栏上缓缓摩挲——那里,同样刻着与守潮碑、昨夜石盘一模一样的阵纹。
她垂下眼,将这个发现收在心底。
乱象持续到第七刻才渐渐缓和,铜片重新归位,潮铃声也回到了柔和的频率。
顾霁寒收回铜笔,看了看三人记录的卷册,语气平淡:“明日,你们进盘。”
她转身离开,海雾中那背影被潮声一点点吞没。
岑归雪望着渐静的刻盘,心里却像被暗流拽着,越沉越深——这些阵纹,绝不是观海台一处机关的装饰。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