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大唐风云源何起,黄沧问道解玄机

众人商议后,黄沧便来到了袁天罡的府邸前,只见大门紧闭,周围一片寂静。

他上前轻轻叩响门环。

门缓缓打开,家丁看到是黄沧,微微一愣,随即恭敬地行礼:“黄公子,您来了。我家主人早料到您会前来,已在书房等候。”

黄沧心中一惊,袁天罡果然料事如神。

他随着家丁穿过庭院,来到书房。

袁天罡正负手而立,桌上放着一杯热气腾腾的茶。

“黄公子,别来无恙。”袁天罡微笑着说道。

黄沧四十五度鞠躬叉手行礼:“袁先生,此次前来,实有诸多疑惑,还望先生指点迷津。”

袁天罡微微点头:“请坐。我观近日长安城内风云变幻,想必你是为了城中之事而来。”

“先生所言极是。”黄沧坐下后,叹了口气:“近日长安城内局势愈发复杂,先是赋税之事引发百姓与官府冲突,而后城中又出现诸多怪异之事,如一口神秘的井,我们探查时遇到诸多阻碍,且城中百姓人心惶惶,乱象丛生。我等虽有心解决,却苦无头绪,不知先生可有高见?”

袁天罡微微点头:“这一切看似杂乱,实则暗藏关联。你可知道‘魏征梦斩龙王’之事?”

黄沧忙道:“我听闻过大概,只是不知这与当下长安之乱有何瓜葛?”

袁天罡轻轻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缓缓说道。

几年前在繁华的长安城中,有一位神秘的神算子袁守诚,他每日在街头巷尾摆下卦摊,以其精准无比的卦象预测而声名远扬。

他便是我的叔叔,此人精通易理,能洞悉天机,所言之事无不应验,故而前来求卦之人络绎不绝。

一日,泾河龙王化作人形,在城中闲逛之时,瞧见袁守诚的卦摊前围满了人,众人皆对袁守诚的神机妙算赞不绝口。

龙王心中顿时起了好奇与不服之意,他心想:“我乃泾河龙王,司掌泾河水族,这小小卦师,竟敢如此张狂,我定要让他知晓我龙族的厉害。”

于是,龙王分开众人,大步走到卦摊前,大声说道:“你这卦师,口出狂言,说能算尽天下事。我且问你,明日天气如何?若算得准,我便给你五十两银子;若算不准,哼,我定砸了你的招牌,将你赶出长安城!”

袁守诚抬眼瞧了瞧泾河龙王,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说道:“明日辰时布云,巳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

泾河龙王听了,心中暗笑:“这长安城的降雨之事,皆由我龙族掌管,我尚未接到天庭降雨旨意,他竟敢如此断言,定是在胡言乱语。待我明日偏不按他所说降雨,看他如何收场。”

想到这里,泾河龙王冷笑一声,甩袖而去。

泾河龙王回到龙宫,正欲与水族们商议如何捉弄袁守诚,忽然接到天庭旨意,令他明日辰时布云,巳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雨足,共降雨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与袁守诚所言分毫不差。

泾河龙王顿时大惊失色,瘫坐在龙椅上,心中懊悔不已。

一旁的军师见状,上前献计道:“大王,那袁守诚如此厉害,定非凡人。若想胜他,唯有在降雨之事上做些手脚。大王可少降些雨数,如此一来,他的卦便不灵验,大王自然就能赢了。”

泾河龙王听了军师的话,犹豫片刻,最终还是被虚荣心所蒙蔽,决定冒险一试。

次日,泾河龙王按照自己的计划,未时雨足之时,降雨仅三尺三寸零四十七点,故意少降了一点。

降雨过后,泾河龙王化作人形,再次来到袁守诚的卦摊前,气势汹汹地说道:“你这卦师,昨日所言降雨之事,全不准确。我今日倒要看看,你还有何话说!”

袁守诚抬起头,看着泾河龙王,平静地说道:“我昨日的卦象怎会有误?定是你这泾河龙王为了赢我,擅自更改了降雨时辰和雨数,违背了玉帝旨意。你犯下此等大罪,恐怕不久便会有大祸临头。”

泾河龙王一听,顿时吓得脸色苍白,双腿发软。

他深知自己犯下天条,罪责难逃,赶忙跪下向袁守诚求饶:“先生,我知错了。求先生救我一命,我定当重谢!”

袁守诚摇摇头,说道:“我救不了你。你明日午时三刻,将被魏征处斩。若想活命,唯有去找当今圣上唐太宗,或许他能救你。”

泾河龙王听了,连忙谢过袁守诚,匆匆赶往皇宫。

泾河龙王来到皇宫,向唐太宗李世民说明了来意,请求他帮忙阻止魏征处斩自己。

唐太宗李世民听了,心中十分为难。

魏征乃是他的重臣,刚正不阿,怎会徇私枉法?但看着泾河龙王苦苦哀求的样子,又于心不忍。

唐太宗李世民思索片刻,最终还是决定帮泾河龙王一试。

他将魏征召进宫中,与他下棋,想拖住魏征,让他错过午时三刻。

魏征应召入宫,与那泾河龙王对弈。两人棋逢对手,杀得难解难分。

不知不觉间,已到午时三刻,魏征忽然停下手中棋子,打了个盹儿。

唐太宗李世民心中暗喜,以为魏征已错过行刑时刻。

谁知魏征在梦中灵魂出窍,径直来到天庭的剐龙台,手起剑落,将泾河龙王斩首。

泾河龙王被斩后,心中怨恨唐太宗李世民未能救他,魂魄不散,夜夜前来皇宫惊扰。

唐太宗李世民因此夜不能寐,身体日渐虚弱。

为了超度泾河龙王的魂魄,唐太宗李世民决定举办一场水陆大会。

他召集了众多高僧大德,在化生寺中诵经礼佛,超度亡魂。

那泾河龙王的魂魄夜夜前来,皇宫中顿时被阴森恐怖的氛围所笼罩。

每至夜晚,狂风呼啸,门窗作响,烛火摇曳不定。

太宗皇帝躺在龙床上,总能听到阵阵凄惨的哀号声,仿若从九幽地狱传来,令人毛骨悚然。

起初,太宗皇帝以为是自己的错觉,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诡异之事愈发频繁。

宫中的侍卫们虽加强了巡逻戒备,但那龙王魂魄仿若无形之影,能轻易穿梭于守卫之间。

宫女和太监们也被吓得惶惶不可终日,整个皇宫陷入一片恐慌之中。

太宗皇帝深知,寻常手段难以对付这等鬼魂作祟,于是召集了朝中的文武大臣商议对策。

有的大臣提议请道士来做法事,驱邪避鬼;有的则建议加强皇宫的风水布局,以镇住邪祟。然而,这些方法皆未见成效。

就在众人无计可施之时,秦琼和尉迟恭两位将军挺身而出。

他们向太宗皇帝请命,愿守在宫门之外,凭借自身的忠勇之气,护卫陛下周全。

秦琼手持双锏,威风凛凛;尉迟恭手持钢鞭,气势汹汹。

当晚,二人身披战甲,如两尊门神般屹立于宫门口。

说来也奇,那泾河龙王的魂魄刚一靠近宫门,便被秦琼和尉迟恭身上的刚正之气所震慑。

只见他们怒目圆睁,好似两盏明灯,在黑暗中散发着威严的光芒。

龙王魂魄畏惧不已,不敢上前半步,只能在远处徘徊哀号。

太宗得知后,心中稍安,那一夜果然睡得安稳。

此后,秦琼和尉迟恭便夜夜守在宫门口

可时间一长,两位将军日夜操劳,疲惫不堪,太宗皇帝心疼二人,便命画师绘下他们的威武之姿,贴于宫门之上。

这画像一经贴上,竟也有神奇的效果 那泾河龙王的魂魄远远瞧见,以为是秦琼和尉迟恭真人在此,吓得仓皇逃窜。

从此,皇宫再无龙王魂魄的侵扰。

久而久之,这秦琼和尉迟恭的画像便成为了百姓家中驱邪避鬼的象征,被尊为门神,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安宁。

为了超度泾河龙王的魂魄,唐太宗李世民决定举办一场水陆大会。

他召集了众多高僧大德,在化生寺中诵经礼佛,超度亡魂。

在这场水陆大会上,有一位名叫陈玄奘的高僧,自幼出家,佛法高深。

他在大会上诵经之时,宝相庄严,佛光护体,引得众人赞叹不已。

唐太宗李世民见陈玄奘如此不凡,心中十分欢喜。

他与陈玄奘交谈之后,深感其佛法造诣深厚,便决定派他前往西天取经,求取真经,以超度亡魂,保大唐江山社稷永固。

陈玄奘欣然领命,踏上了西天取经的漫漫征程。

袁天罡讲完后,黄沧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问道:“袁先生,您所讲之事令我等大开眼界,但我还有一事不明。”

“哦?”袁天罡刚要喝一口茶时,听留了下来,“何事?请说便是,黄先生。”

“小生打扰。”黄沧先行礼了一下,“那李世民既然如此重视佛法,为何又下令强占寺庙,拒绝让僧人修新寺庙?这和他派人西天取经又有何关联?”

袁天罡轻轻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此事说来话长。“

“此话怎讲?”

”太宗皇帝起初对佛法并无偏见,然近年来,朝堂之上有一股势力悄然崛起,他们尊崇道教,认为道教才是正统,对佛教多有打压。这些人在皇帝耳边进言,称佛教势力日益壮大,恐对朝廷不利,且修建寺庙耗费大量钱财,影响国家财政。”

“太宗皇帝虽心系天下,但也需平衡朝堂各方势力。在这些人的蛊惑下,加之当时国家财政确有困难,便一时糊涂,下令强占部分寺庙,削减佛教开支。他以为如此便能缓解财政压力,稳定朝堂局势。”

“至于派人西天取经,一方面是为了超度泾河龙王等亡魂,保大唐社稷安宁;另一方面,也是想借此弘扬佛法,平衡佛道势力,使二者相互制约,避免一方独大。太宗皇帝深知佛教在民间的影响力,希望通过取经之举,获取真经,以正佛法,让佛教更好地为大唐所用。”

黄沧听后,心中豁然开朗,点头道:“原来如此,多谢袁先生解惑,黄某恍然大悟。这背后竟有如此复杂的缘由。”

随后黄沧谢过袁天罡后,便径直往驿站的方向走去。

待黄沧走后,那袁天罡站了起来,走向了亭子旁望着对方离开的身影,意味深长的说了句:“心,乃佛道共同的需要面对的事物罢了。”

行至半途,一家酒馆内传出的喧闹声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声音嘈杂,却似乎隐隐提及近日城中沸沸扬扬的赋税之事,他心中一动,当下决定入内一探究竟,于是抬脚迈进了酒馆。

酒馆内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酒客们围坐在一起,或高谈阔论,或低声私语,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酒气与各种议论声。

黄沧目光在人群中一扫,不动声色地寻了个角落坐下,看似随意地点了一壶酒,耳朵却竖了起来,仔细聆听着周围的动静。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苍山雪

纯白恶魔

微型世界:我被当成了太古神明

共建和谐魔法世界[西幻]

巨龙又把公主掳走啦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星宿
连载中山有福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