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则十六年冬,初雪将至。
“堂怜,李公子到了。”
随着女子的轻声提醒,有人在层层堆积的案牍中抬起头。
京都的冬季格外寒冷,石门院的炭火数量比不上宫里供的多。
室内的冷气正肆意翻涌,墨绿色的案牍在宽大书皮的包裹下显得瘦弱无比,像是一具具试图避寒的骷髅,让人觉得好笑。
已经抬起头来的执笔者暂停批注,流露出一种大梦初醒般的迟钝。直到笔尖的墨坠落,晕染出一滴黑色的雨水,才终于问起人在哪里。
李家的这位公子来得不巧。
赵琛近来频频生病,常常哭天喊地,无论如何也哄不好。昨日更是折腾一夜,直到天边翻起白肚才堪堪睡下。
她终于得空,本想一会再仔细看看徐子睿送来的信件,却不成想现在又要出面去见李文意老将军的幺子——李禛。
这个自幼就送到怀阳的小儿子,不久前突然被接回来,如今只在京都停留半日,就让一道圣旨送进了石门院。
正处束发之年的李禛,是陛下亲指给赵琛的伴读。
可垂髫与束发,实有十年之差。
回过神来时,身侧小枕说着不久前听来的达官显贵的闲话。
赵海宴听了个大概,在与一个接一个陌生的名讳于无形当中产生交集后,将怀里由烫化温的暖手炉递给对方。
厚重的大氅减缓人向前的脚步,过堂风的萧萧声从未停息。
从北而来的寒风急切的东刮西刮,于是命运的转折声,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淹没在这急切里。
“堂怜,在那。”
风会送走所有轻飘飘的事物,向下延伸的石阶盛放着太阳投下的、枯枝杂乱无章的影子。
目光所及的不远处,李禛穿着绣有缠枝莲的深红色大氅,正盯着半片不知会何去何从的残叶。
如同死亡般沉寂的冬日,其实少有这样鲜明的颜色。
“李公子,久等。”
“在下李禛,参见长公主殿下。”
元则一年,李禛生于春天。
大儿子战死沙场,二儿子在官场沉浮。轰轰烈烈的前半生匆匆逝去,李文意与季白濯再不想让李家卷入朝堂之争。
但奈何有的事情只要参与,就不能够轻易抽身。而皇家之事,又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他始终未能如愿。
老来得子,李文意借稳婆的口让这孩子有了先天弱症,早早把他送去怀阳故乡。
可谁知李禛年过十六,借医师的口,以重病为由,靠诓骗回到了京都。
这本没有什么,孩子想回家无可厚非。
可坏就坏在宁玥皇后过世,安平侯正为自己姐姐的遗子急得团团转。
李禛撞上风口,立即被安平侯情真意切的请旨送去给四皇子作伴读。
圣旨既下,便是没有任何转圜的余地。
安平侯宁远是外封王侯,自然不敢派人守着外甥和外甥女。
而李家不会对李禛坐视不管,若李禛身为伴读安然无恙,长公主和四皇子却遭遇变故,李家必定会因此获罪。
没有人会轻易放弃掌控威胁的机会,何况自古以来帝王大多生性多疑。
高坐大殿的皇帝随口答应荒谬的伴读之言,于是两个失去圣心的皇子,一个因家族而成为皇帝眼中钉、肉中刺的公子,就这么齐聚在石门院里。
感受到怀阳从未有过的刺骨寒风,李禛下意识扯了扯嘴角,发觉旧痛仍在。
石门偏僻,虽说是京郊,却与京都城隔得极远。
深沉的土地把所有生机掩在身下,他盯着看了半晌,等到那短暂停留在地面的残叶架风离去,而微弱得几乎要被风声吹散的女声恰好传入耳中,才终于挪开眼。
“在下李禛,参见长公主殿下。”
为何下巴比上次见面时多了道浅疤?
李禛有些想不通。
石门院说是院落,实则比公主府还要大出许多。
但空置太久的地方修缮起来困难异常,因此仅仅修缮出八处小院,供人生活居住。
“李公子,可是没休息好?”
“回殿下,的确有些。”
接连赶路月余,人已疲倦不堪。
按常理来说马车如同婴儿摇篮,颠簸得恰到好处,赶路的旅人应当遏制不住困意,不管不顾的睡过去才对。
可李禛没有。
两个时辰前,他与李文意谈话时提及李家如果不做选择,就注定会成为九子夺嫡的第一个牺牲品。
这话说得过于直白。
李禛回京半日,没来得及拜见母亲、兄长,见到父亲的第一面,率先说的又是大逆不道之言。
李文意从他笃定的语气里察觉到某些危险,道出句:“景玉,设槛于前才是把李家架在火上烤。”
“父亲,我不过是个被寄养在乡下多年、没权没势、不学无术又年轻气盛的小儿子,代表不了李家。”
夺嫡之争,独善其身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没有人能真正的置身事外。
“你自己的命难道就不重要吗?”
他没回答。
手在室内渐渐回温,李禛在混乱的思绪难以挣脱,下意识来回摩擦虎口,徒劳的以小片肌肤的相互给予温暖,来缓解那大片细细密密的麻。
赵海宴垂眼一瞬,随后招呼小枕过来简单交代几句,便与他道了别,说要看望大病初愈的赵琛。
“李公子可带有银两?殿下交代特意交代,银两在此地不大能花得出去,所以还请公子取出些,由奴婢去换成文钱。若要采买夜读的蜡烛,只管吩咐住在大门旁院落的阿完就好。油蜡是极好的选择,此地不比京都城和怀阳。红蜡要三百文一支,油蜡虽暗,但也不过才几文钱。”
李禛点点头,刚要道谢,却差点截断人家最末交代的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