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城尉的十多年以来,刘自起早贪黑、兢兢业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头悬刀尖般的窘迫度日。
早知今日,当初他怎么着也不会为安稳而婉拒上头的提拔。
刘自坐椅子上设想起自己从头来过的样子,忽然笑了出来。
他过于了解自己。
了解到知道即便一切真的重来,最终也不会逃脱重蹈覆辙的命运。
毕竟人不管是向上向下,日子总要泛起涟漪。而心里的东西,一旦松懈,就真的会在顷刻间覆灭。
混乱的思绪在重复两遍的禀报声里戛然而止,他抬起头,扯着嗓子大喊到:“你过来说。”
刘自在椅子上直起身,最终还是强撑着摇摇晃晃的站起来。
“我旧疾正痛,你先告诉我那人样貌。”
“回禀城尉,眉心有颗痣,眼睛很大,下巴有道疤。”
“可拿出什么令牌之类?”
得到小门卒肯定的回答,刘自忙不迭的走出去,十几米开外便看见在文人雅集见过的长公主。
他去年前往文人雅集,是自升迁到京都以来的头一回,全为能提早给刘静文找启蒙老师。
不曾想长公主殿下趁着陛下二次南巡,称病未去,正出宫闲逛,或许是恰好听说京东正在办文人雅集,就也来了。
刘自那时已当城尉多年,皇家令牌当然能认得出。
所以他打看到令牌的第一眼起,心里就立即掀起惊涛骇浪,但长公主并未表明身份,反而在意识到后将令牌收起。
他万万不敢声张。
一退再退,直到退无可退。他紧张的环顾四周,企图找到个能和他同病相怜的人,却看见旁边的公子一直往长公主殿下的方向望。
隔这么远能看清什么?
刘自猛咳几声,不料惹得那公子侧目,于是只好干巴巴的开口问:“这位公子,怎么不作诗?”
李禛随即收回视线。
邹静好不容易将他从怀阳放出来,本意是让他在京都走走,再决定是否回京。
一路家丁随行,北上还算顺利。
但其实这事在他心里已有结果,停留京都的这些天,不过是走个过场让邹静放心而已。
“你认识那位姑娘?”李禛反问刘自。
刘自正喝着水,听见这话被呛了个半死。
“自是不认识。”
他见说话的年轻公子没有上前与长公主搭话的意思,暗暗放下心来。
若因冲撞而被降罪,这孩子不知道要吃多少苦头。
李禛其实没想此时就和赵海宴产生交集,他本就是偷偷入京,心里同明镜似的知道自己不该节外生枝。
何况当初仅仅萍水相逢,赵海宴点到为止,甚至不曾向邹静问起他姓谁名谁,无半分逾矩。
他偷回京都,还串通邹静未告诉李文意,因此住在了客栈。
后来在来往行人交谈里,听闻京东将办文人雅集。李禛临时起意,想着自己只不过是个闲人,来看看也极好。但人多到底行动不便,遂谢绝家丁同往的请求,一人前往。
京都文人颇多,但眼前的这群人单纯因爱好而相聚,不苛求名声,倒不大在意来者都是谁,文采如何。
刘自看着长公主作完诗离开,站在台阶上猛松口气。
抬眼便看见方才和他说过话的公子,正盯着那首《湖雨》发愣,随后提起笔来不知道在写些什么。
他是武将,看不出诗歌好坏,但还是渐渐停下脚步。
那公子写了首《归乡》:
塞北不知冬已去,远见红峰泪沾衣。
围炉试问今安好?低眉垂眼道如期。
一天南一塞北,那时的刘自摇摇头,想起自己为数不多还记得的古诗,打心里感叹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走向长公主的这十几米,刘自走马灯一样的追忆完在文人雅集发生的事。
但还没等赵海宴再次将手中的令牌举起,刘自就差点双腿一软跪在地上。
原因无他,有个门卒正要将长公主往外赶。
“我说多少遍了,不要将人往外赶。拿不出来就再等等,驱赶百姓你像个什么样子。”
刘自小跑过去,下意识先阻止门卒的驱赶之举,然后才发觉到自己所做的事情,似乎顺序大有错误,手忙脚乱的开始行礼。
“城尉不必多礼,也不必责怪他。本宫未带路引,他尽职尽责罢了。”
赵海宴通过关卡,否决了刘自派兵跟随的意愿,道:
“本宫曾见过刘城尉,那时城尉正忙于帮令郎找老师,如今算算令郎也已到启蒙的年纪。若还是未找到老师,本宫可以帮你。不过今日是来不及了,改日再派人将名册给你。”
她听完刘自的道谢,又等着他行完礼,才翻身上马向皇宫奔去。
一年多以前,也是在回宫的途中,赵海宴拿到了文人雅集的参与人员名册。
还知晓有人紧随她后写了首《归乡》,诗中提到乌兰哈达。出于对“韵律不论,全凭心意”同类的欣赏,赵海宴还记得这首诗。
只可惜写诗那人似乎只是偶然参与,并不在名册里。
出宫的目的从来不止是为游玩,更多是为招揽和物色门客。
正六品刘自,排在名册第七位。
赵海宴对这人有些印象,从前周本恩说过刘自是除她之外,唯一一个愿意出银帮他归乡的人。
后来赵海宴查过刘自的底,知道此人清廉,能力也不错。
但奈何其志不在高升,多次婉拒她的提拔,她也就没再强求。
虽然这样不求高升的人往往被世人称作“莽夫”或“木讷的呆子”,但她仍然一如既往的欣赏着,欣赏这份只有少数人才拥有的勇气。
刘自在原地观望,直至黑色马匹消失在拐角。他心中隐隐不安,预感有什么大事将要发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