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折腾,就是年关。家中太太要守孝,新年自然一切从简。贾兰知道母亲近些日子不开心,跟关氏想尽办法,依然不得其法,不得不求教于家里最得宠的平嬷嬷。平儿将这件事告诉王喜凤,顺带劝慰她最好振作起来,免得儿子媳妇操心。
如今,她倒是混上了老太太的待遇,一家子为她着急。娄氏听到消息,放下新得的乖孙就来了,陪着说了好阵子的话;两个堂妹也来了,只差一起抹眼泪。
不得不说,心理压力有点大。她只是天冷懒得动弹,咋了?非得给大爷笑一个?吐槽归吐槽,好歹从床上爬起来,抄了几页经书。众人看她找了个心理寄托,便也放下心来。
都说,当一个人频频忆及过往,这个人就老了。可怜她四十岁不到,活得跟老太太一样,就是很多人都羡慕的那种母慈子孝儿孙绕膝的老封君。
时光倏忽而过,又是一年秋闱。王喜凤并没有再麻烦佛祖保佑,只因家中有新生儿,实在脱不开身。
这一届的考生不少。两个堂妹夫,张翰林家的儿子张诚,贾兰贾菌两兄弟,关家更是考生若干。只一些人更劳累些,要回祖籍应考。
京里几个人,多少积累了些经验,只要不遇到臭号,发挥正常水准应该不难。一个月后放榜,贾兰跟他大姨夫双双榜上有名。收到喜报之后,两家立时沸腾起来。王喜凤稳稳待在正房哄孙女,其他人都在忙活着待客散喜钱,嘴都要笑歪了。
中了举,才算改换了门庭。亲友上门道贺的道贺,帮忙待客的待客,关家也派了有丰富经验的大舅哥来帮忙镇场子。满场最开心的莫过于关氏。天知道,她为了操持这个家,已经绞尽脑汁。如今夫君中了举,至少不用为快见底的家用发愁了吧?
谁能想,一个“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姑娘跟一个锱铢必较的媳妇之间,只得一个管家权的距离?如今她倒是高兴,安知以后会不会有“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无奈?
世间迷离,莫过于未知。
不得不说,家里多了个孩子,也多了份乐趣。难怪贾母连隔壁府里的惜春都不放过,抱了来身边养着。反正哭了有人哄,拉了有人收拾,还挺有意思哈!
家里添了奶娘,来照顾关氏孕产月子的嬷嬷又默默回去了。王喜凤做主封了大大的红包,感谢她做出的贡献。家里别的还好,就缺嬷嬷,说不定下回还得借来使使呢!
有了举人的收入,家里的银钱立刻宽松了很多。
倒也不是王喜凤小气,主要是小孩子家家要懂得如何管家,第一条就是合理支出银钱,学会精打细算。目无下尘是管不好家的。这孩子熬了两年,终于窥得一点门径。以后她也不必担心两口子把账目搞出亏空来。不然,哪怕金山银山也填补不完。
第二年的春闱,贾兰只是去体验一下,积累应试经验,未能杏榜得中本在意料之中。亲友里也个个偃旗息鼓,并没有喜报传来。
这就是了。进士哪有那么好考。真要如此,大舅哥也不至于奔三了还是个举人。如今,他面临着生死抉择。他只剩下最后一次机会,再考不中,就只有留在京中当夫子,或者回蜀中当夫子这两个选择。不然,再考下去他儿子都该进学了。
一个男人,总要干一份事业,养妻活儿。
大舅哥思虑再三,决定出门游学。或许开阔一下眼界,思路也能开阔些?他提出这个想法,关老二立刻赞同,他也想去。之后顺理成章,贾兰也想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家坐困愁城算什么,不如出去走走看看。
贾兰回家跟家属们商量,第一站是辽东岳父家,第二站是贾家族地金陵城,第三站是关家族地蜀中。这么一圈下来,走走停停的话,至少要两年。
王喜凤觉得,时间倒是次要的,关键是路上不太平。多少学子在游学途中遭遇不测,甚至赶考途中都有失踪的。更别提这么东北西南的跨越,水土不服可能会成为家常便饭。当然,只要做好准备工作,懂得提前规避风险,不主动作死,这么些举人组团出行,还是可行的。
李纹的夫婿,贾兰的大姨父虽然也蠢蠢欲动,可家里并不支持。只能作罢。小姨夫倒是没啥顾忌,想去就能去,可他一介秀才,出门怕跟不上举人们的节奏,插不上嘴,最终沦为摆设。罢了罢了。
十六岁的小举人张诚?年纪这么小,更不行了!
继小时候想学射箭被拒绝,这次想去游学又被拒绝!都是因为父母觉得他还小。那要给他说亲的时候怎么说他已经大了??
游学只是一个概念,落实到出行,准备工作有很多。
衣物鞋袜药品银两等生活必需品要筹备清楚,哪些可以半路补充,哪些必须随身携带?走哪条路线,沿途山川地貌气候情况如何?一路上要拜访哪些名士大儒?届时拿谁的帖子谁的推荐信?有哪些商队哪些镖局可以保障安全?平安信多久发一次?带几个随从?
要有人专门组织游学就好了,庞大的出行团,雇专人护送,根本不担心安全问题。有些名气大的书院,会连同其他书院一起,组织有游学需求的学生出门游历。德高望重的老师带队,专人随队讲解沿途民生经济,性价比挺高。可惜,并不欢迎外人。
准备工作进行了半个月,之后,找了相熟的商队一起出发。商队也不是傻子,不可能赤手空拳闯那些有匪类出没的山林,每一趟都会雇有经验的镖师随行。镖局这一行,讲究的就是人脉广路子熟懂规矩,行走江湖报出名号,朋友都卖个面子,基本上事情就平了。若是路子不熟兜不住,人家赚的就是这份刀口舔血的钱,少不得要拼命。
如今出行,面临的就是这么个出门需要专人护送的情况,也难怪谁家里有人出门在外就会提心吊胆牵肠挂肚。贾琏以前往返金陵如入无人之境,那是有荣国府的金字招牌。普通老百姓还是夹着尾巴做人比较安全。
初时关氏也担心得一宿一宿睡不着,后来,便诊出了两个月的身孕。这下,挂念夫君的心不得不收回一些,要先顾好自己的身子。关太太也忙送了嬷嬷来照应。
大姐儿已满了周岁,本想她陪着关氏,也能缓解关氏的紧张心情。孕期激素分泌不平衡也会导致情绪上的起起落落,孩子在身边正好能分散她的注意力。可谁知,这一胎竟是十分磨人,害喜严重,动不动就折腾的人仰马翻,大姐儿毫无用武之地,哭闹起来反倒牵扯孕妇的精力。没奈何,关氏只能将女儿送到正房,暂时让婆婆照顾。
家里又不缺丫头,说是王喜凤带孩子,不过是让人收拾了房间,奶娘跟大姐儿住进去,再拨了沐雨跟奶娘轮换陪伴守夜。白天孩子都由奶娘带着,想抱去西厢去西厢,想来正房来正房,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之后,便断断续续收到贾兰的家信。里头有旅途见闻,有对家人的叮嘱问候,更有与亲人会合后的各种细节,历历在目。他们个个都有家室,懂得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慢慢地,便也将提着的心放下大半,非等人到了跟前,一颗心才荡荡悠悠地归位。
胡天八月即飞雪。虽贾兰岳家所任之地八月份还没下雪,但气温也一日日往下走。这游学第一站,他们打过卡,探过亲,替京中同窗访过故交,也赏了与中原完全不同的北国风光,便赶在大雪封路之前一路往南。冬天还是南方更适合生存。
众人南下的时候,路线就丰富了。想慢慢行来,浏览各地人文风光,就走陆路。想急急奔赴某地,寻师会友,就走水路。只要找到靠谱的官船,出示举人文书,基本通行无阻。
关太太三两日就来串一次门,一来是来探望侄女,二来,两个儿子外出,担心加倍,又不能在家与两个儿媳妇诉苦,只能来找亲家说说话。同为母亲,总有些共同语言。哪怕两边的信件已经相互交流了无数遍,开口都快能成诵了,说这话依然会拐到这上头。只恨儿子出门在外,信件不能写的话本子那样长,看它十天半个月才好呢!
贾兰一行到金陵已是年关。这帮人出门眼睛就没个够,要不是过年,只怕他们还不肯找地方安顿下来呢!
李婶子早就得了信,知道贾兰出门游学,要来金陵,早伸长了脖子日日盼望。哪怕京中每年又是写信又是送东西,可知道的毕竟有限。如今现成的人到了跟前,不得细细问来?
李家虽是诗礼传家,李父这一支在他老人家去世后也渐渐沉寂。族中也有外出做官的,大部分折戟乡试。年轻时也能称一句风流才子,年纪大了也去了上进之心,安守乡里。贾兰走了一圈亲戚,也去了贾家族地。
祖宅长久无人修缮,几近半塌。族人大多跟京中几支血脉浅薄,并不亲近。贾兰只拜访了几位族老,彼此唏嘘。又见了几名靠着族中祭田产出勉强进学的贾氏子弟,自有一番勉励。
江南文风鼎盛,既然好不容易来了,总不能白来。各种文会,各处书院,名人古迹,名师大儒,如过江之鲫。哪怕每天访一处,也得排上好几个月吧?
连他们自己也没想到,在江南一逛就是一年。手稿文章积了一沓又一沓,可谓收获满满。期间,贾兰受到家中报喜,长子出生。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