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便是入职的第一天。
沈确早早起床,站在镜子前确认了好几遍衣着。她换了一身浅蓝色 Ralph Lauren 的衬衫,配了一条咖啡色的高腰西装裤,脚上是低调的奶白色皮鞋。她在心里默默打气,搭乘地铁再次踏入SK大厦的大门时,步伐里带着一丝紧张,也掺着点不易察觉的兴奋。
“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组里新来的策划,沈确。”HR笑着把她带进开放式办公室,语气轻快。
办公区宽敞明亮,靠窗一整排落地玻璃透着午前的阳光,隔断墙上的软木板上贴着项目流程图和便利贴,能看出这是个节奏很快的团队。
“沈确,和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吧。”HR停在一处工位旁,望向她。
沈确微笑着点头,朝几位抬头的同事轻鞠一躬,声音清晰:“大家好,我叫沈确,‘确定’的确。很高兴加入这个团队,希望之后能多多请教,也请大家多多关照。”
几位同事笑着鼓掌点头,有人附和道:“欢迎欢迎。”
“你就坐这儿。”HR拍了拍她身旁的工位桌面,指的是靠近中间通道的位置,一个双显示器的工位,桌上放着一个刚擦干净的白色笔筒,椅背上还搭着一条新的备用毛毯。
“谢谢。”沈确应声,把包轻轻放下,抬头细细打量着周围。
就在她坐下系上电脑线时,身旁一位长卷发女孩主动转过头来。
“你好呀,我叫向心颖,是组里的设计师。”女孩笑得明亮,头发是温柔的深棕色,卷发自然垂落在肩头。
“你好,谢谢你。”沈确有点松了口气,喜欢这种主动又开朗的同事。
“第一次上班有点紧张吧?别怕,慢慢来。”心颖眨了眨眼,“我们都挺友好的。”
就在这时,一个戴黑框眼镜的男生从她斜对角探出头来,坐在办公椅上,一边旋转鼠标一边说:“你好沈确,我叫梁恒之,是创意总监的助理。你刚来,要是对流程不熟,随时叫我,别客气。”
“啊好的好的,谢谢你。”沈确点点头,手指无意识地摸了摸桌角,偷瞄了他一眼——恒之看起来文静有礼,眼神很清澈。
“坐窗边那位是王语安,我们的高级策划。”心颖突然凑过来,像递情报一样悄声说道。
沈确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那是个短发干练的女性,穿着黑白拼色衬衫,身材修长,正靠着椅背,敲键盘的动作从容又有节奏。
“看着很温柔吧?”心颖压低声音,“但她其实有点小严厉,之前我们组一个项目搞砸了,她差点把我们全都骂哭。”
“哦……”沈确下意识看了一眼对面的曾斌丹,那人戴着眼镜,扎着马尾,头发被鲨鱼夹随手一夹,此刻正低头飞快地打字,像是在赶某份材料。
“她是斌丹,策划执行,效率特别高,也挺仗义的。”心颖补充道,“不过她不太说话,你跟她久了就知道了。”
沈确点点头,小声问:“那我现在……要干嘛?”
“你刚来,一切都不熟。我加你个微信吧。”心颖一边拿出手机扫她二维码,一边说道:“一会儿我把团队资料和项目文档发你,先熟悉一下流程。我是负责设计的,有事你可以问恒之,他很耐心的。”
“OK。”恒之也隔空比了个手势回应。
微信加完,心颖顺势把她拉进了他们的工作组微信群——【华艺项目策划三部】。
沈确正在翻资料,忽然看见王语安和曾斌丹站了起来,各自拿着记事本和电脑,动作干脆利落。
“走了,开会。”王语安冷静地说了句。
心颖立即站起身拉了拉沈确:“快,会议室在西侧,我们一块儿去。”
沈确抓起笔记本和电脑,有些手忙脚乱地跟上了队伍。
会议室里已经坐了几人,气氛安静而紧张。她看到一个穿着全黑西装的年轻男性走了进来,眉眼硬朗,说话声音沉稳。
“让我们欢迎新成员沈确。”他说道。
众人鼓掌,沈确站起来微笑致意。
“沈确,你刚来不熟流程,今天会议你先做记录吧,整理成会议纪要发给我。”那人补充道。
“好的。”沈确连忙点头,开始敲下第一行会议标题。
入职后的第一个上午很快就过去了。沈确在“打杂”的节奏中连喝水都忘了——打印资料、拍摄会议白板、做语安的采访记录整理、还被斌丹喊去跑腿交接文案,三楼和五楼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最后一次还差点走错部门门口,撞上品牌组的人。
中午,心颖站起来伸了个懒腰,“走啦,吃饭。”
“去哪儿?”沈确放下鼠标,眼睛发亮。
“乐凯撒吧,快点简单。”梁恒之提议。
“我前两天还看到他们出了榴莲咸蛋黄口味!”心颖的语气明显带了兴奋。
沈确笑了:“你们这是早有预谋。”
三人乘电梯下楼,一路聊着部门出现的新项目。
“你知道吗?那个‘潮起长安’的文旅综艺是语安姐申请来的。之前那个项目她搞砸了,这次肯定全力以赴。”恒之一边咬着披萨一边说。
“她搞砸的那次,周总脸都黑了一个礼拜。”心颖补充道,“但说真的,她做事还是挺靠谱的,就是不太留情面。”
“我感觉她蛮强的啊,看起来很沉得住气。”沈确咬了一口披萨,语气诚恳。
“你多跟她待几天就知道了... 工作狂魔啊!”心颖调皮地说。
饭后刚回到办公室,还没坐稳,王语安就出现在通道那头。
“去哪儿了?走吧,周总让我们开个项目会。”
“啊!好!”沈确赶紧从桌下抓出电脑,边跑边开盖子,跟着她进了会议室。
这次会议室比上次小得多,几张拼接桌围成一个椭圆,已经坐了几个不认识的人。
“这是品牌部。”王语安低声提醒。
沈确点头,飞快记住人名和部门。
会议开始,屏幕上跳出一份项目PPT首页:《潮起长安》。
这是她第一次听到这个项目的完整介绍,城市历史、人文场景、节庆融合、线上互动……她越听越觉得兴奋,脑海里已经开始自动生成画面感了。
“沈确,这个综艺项目你来协助准备提案PPT,包括竞品分析、市场调研、分镜等内容。这周之前交给我。”周竞文语速不快,但眼神锋利。
“收到!”沈确赶紧点头,飞快在电脑上记下任务内容。
开完会出来已经是下午三点,阳光从高楼缝隙中斜斜落下,投在玻璃幕墙上像是一张沉默的光谱。沈确回到自己的工位,神情比上午更加专注。她第一时间翻出会议时的手写笔记,把《潮起长安》提案中提到的内容逐条回顾,逐句标注重点。紧接着,她打开日程工具,依照剩下三天的时间倒推计划,逐小时排出了接下来的工作节奏——这是她身为J型人格的本能反应,也是一种几近自律强迫的安全:
周一,明确主题 框架搭建 精品研究
周二,市场调研 节目定位与创意策划
周三,分镜脚本 可视化内容 ppt初稿
周四,优化细节 提前向周总汇报。
她打开浏览器,开始查阅近几年国内口碑较高的人文类节目——《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十三邀》等,在结构、节奏、片段长度与镜头风格方面逐一分析。她将每个节目的基本架构拆解成卡片,贴在白板上,最终确定了项目主题:“城市记忆与青年文化”。既要讲老西安的温度与文化积淀,又要融入青年文化。大概列决出内容大纲后,沈确便开始摄图搭建ppt 的基本骨架。
这时,向心颖从茶水间接了两杯咖啡回来,经过沈确桌前时脚步顿了一下,目光落在她电脑屏幕上。“你这张图的色调太死板了。”她眉头微蹙,然后笑着拉了把椅子坐下,“来,我给你调一下。”说着便熟练地打开调色板,把背景灰改成偏蓝调,字体也调成了更现代感的无衬线体。
“谢谢你啊,心颖。”沈确由衷地说,眼中有些不好意思的欣喜。
“小意思啦。”心颖摆摆手,喝了口咖啡,又看了她一眼,“你加油噢,刚来公司的第一个PPT,得拿出点架势来。”她说着冲沈确比了个“耶”。
手机提示音响起,是公司工作群的一条消息。王语安在群里@她:“@沈确 @梁恒之 帮我整理下这个文档。”那是王语安手头上正在推进的城市微纪录片的资料,文件杂乱,前期收集时没有统一格式。沈确看了眼内容,回复了个“OK”,随即和梁恒之分工合作,把冗余信息清理掉,将数据表格重新编排。两人配合默契,没过多久便整理完成。
此时已经临近下午六点,天色微暗,办公室的灯陆续亮起。梁恒之收拾东西准备下班,站起身冲她说道:“那我先下班啦,你还留在这儿?”
他语气轻松,但语义里带着一丝善意的提醒——是否打算继续加班。
沈确想了想,还是点了点头。“我想再花点时间琢磨一下《潮起长安》的主线节奏。”
“刚来第一天,别太拼。”恒之笑着说,“以后有的是你加班的时候。”说完便拿起外套,潇洒地离开了。
办公室里安静下来,只剩键盘敲击声与风吹过百叶窗的轻响。沈确轻轻吸了口气,重新打开那份尚未完成的PPT。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