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心照不宣的默契

站在警校门口,俞珩觉得脚下的青石路仿佛承载着千万斤的重压。风吹过,带来早春的寒意,拂动她的发丝,也激起她心底未平息的波澜。她的手指微微颤抖,似乎在抗拒着某种本能的冲动——是否该走进去,是否该直面那个过去的影子?

她闭上眼,耳边仿佛再次响起苏清和的声音,带着初见时的那股挑战和后来争吵时的刺痛。记忆像一把双刃剑,一面是曾经的温暖,一面是离别时的绝望。俞珩的心中有一股拧巴的矛盾——她清楚,回到这里是为了重拾平静与勇气,可是,每一步走向回忆的深渊,她都要与自己的防备和痛楚抗衡。

“你回来是为了什么?”俞珩在心底自问。是因为不甘心?是因为那份未能言尽的情感?还是因为一次次梦中醒来的疲惫,想要找到安放痛苦的答案?每一个答案都令她感到无比纠结和讽刺。

俞珩用力捏紧掌心,试图感受到一点痛感,提醒自己已不是当初的自己。她想说服自己,来这里仅仅是为了继续生活,为了职责和未来的事业。然而,心中的某个角落却清楚地知道,这不仅仅是工作,这也是她逃避了太久的一部分生命。

她睁开眼睛,呼吸变得沉重而缓慢,目光重新投向那座校园。曾经,她在这里遇见了苏清和,那段闪烁着光芒却也充满冲突的时光,是她情感的起点,也是她内心扭结的来源。爱与恨、愧疚与自尊,在她心里如藤蔓交织,让她无法理清楚这份复杂的情绪。

最终,她只是站在门口,没有迈步走入。内心的拧巴与纠结让她像一个被拉紧的弓弦,既想要冲破束缚,又害怕被反弹回来的力量所伤。

“或许,有些事情需要时间。”俞珩在心里轻叹。她转过身,迈步离开,步伐虽沉重,却带着一点她自己都未察觉到的决心——有些伤口终究要面对,尽管现在,她还未做好完全准备。

从警校离开后,俞珩漫无目的地走着,直到不知不觉中来到了江之公园。清晨的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湿润,细碎的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缝隙洒落,给长椅和石道镀上温柔的光辉。她停下脚步,目光掠过宁静的湖面,不由得想起了几年前那个温暖而略显笨拙的“约会”。

那是她和苏清和第一次约会。回想起来,与其说是约会,不如说更像是老夫老妻的散步,平静却让人心生暖意。那时,苏清和刚加上她的联系方式,两人从最初的礼貌问候、早安晚安和关于急救医学的探讨开始,逐渐渗透到更深的交流。

那段时间,苏清和在警校的课程进入了复杂的犯罪心理学学习阶段。课堂上,教授们剖析了一个又一个触目惊心的犯罪案例,其中一个案例尤其让苏清和久久无法释怀。那是一个关于家庭暴力与报复性犯罪的案件:一个少年长期受到父亲的虐待,最终在情绪崩溃中选择了极端手段,将父亲和家人一同锁在房间内纵火。案件的动机让人心碎,却也揭示了人性中极端的黑暗与绝望。

课堂上,教授冷静分析着少年的心理状态和家庭背景,将案件的原因归结为长期心理创伤、压抑和社会环境的叠加。教室里一片沉默,所有人都被这样的残酷事实震撼到无言。下课后,苏清和独自走出教室,心里被厚重的阴影笼罩着。她在校园的小路上踱步,思绪无法平静。她反复思考着,为什么人性可以在极端情况下走向如此黑暗?是环境造就了绝望,还是每个人心中都潜藏着这样的可能?

回到宿舍后,她拿起手机,思索了片刻,给俞珩发了长长的一段消息,详细讲述了课堂上这个让她无法释怀的案件,并倾诉了自己对人性深处善与恶的质疑:“有时候,我真的很想相信人性是善良的,但这些案件一次次提醒我,现实是多么残酷。那些无法被理解和接纳的情绪,最终变成了毁灭一切的火焰。到底是什么,让一个人走到这一步?”

那天晚上,俞珩刚结束医院的值班,疲惫不堪地坐在办公桌前。手机亮起时,她看到了苏清和发来的信息。她皱了皱眉,细细读完后,心中一阵沉重。她想起自己在诊室里接待过的许多病人,他们中有被家庭冷暴力折磨的少女,有被社会孤立而崩溃的青年,还有在精神病发作中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中年男子。那些眼神中闪现的绝望和渴求,至今仍时常在她梦中重现。

俞珩回忆起一个病人,是个三十多岁的男子,沉默寡言,时常在情绪失控时用头撞击墙壁。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交流,她得知他年轻时目睹母亲遭受暴力却无力阻止,那份未能发泄的自责与愤怒成了他一生的枷锁。俞珩明白,有些伤痛是深入骨髓的,若无人理解和支持,它会在暗处生长,直到将人吞噬。

她思索片刻,给苏清和回了一段话:“有时,现实真的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但在无助与绝望中,人与人之间的一点善意和理解,或许就是唯一的救赎。我们都见过最黑暗的时刻,但正因如此,我们才要努力寻找那一丝微光。记住,黑暗中有人愿意倾听和陪伴,足以让一些人找到生的理由。”

半小时后,苏清和回复了简短的一句话:“谢谢你,俞医生。这让我好受多了。”

从那天起,两人的交流渐渐超越了医学和学术范畴,变得更为深刻和私密。俞珩与苏清和在探讨人性的复杂与挣扎中,发现了彼此内心的共鸣,也在逐渐深入的对话中建立起一种特殊的联系。

俞珩记得,第一次在江之公园约会,是因为这个地方对苏清和有着特别的意义。

那时,两人刚开始熟悉,从简单的日常交流到更深入的讨论,关系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为亲密。一次夜晚的聊天中,苏清和提到自己小时候常跟家人来江之公园散步,那个地方对她来说不仅仅是个休闲的场所,更是一片让她感到平静和安全的记忆之地。

“小时候我父亲忙得很,只有周末才会有时间陪我和妈妈去散步,”苏清和说这话时,语气中有着一丝怀旧和柔情,眼神也变得柔和。“我总记得我们在长椅上吃着热乎的生煎,看着湖水,一坐就是一下午。”

俞珩在听到这番话后,心里闪过一抹柔情,想象着那个孩提时代的苏清和,眼睛里闪烁着天真的光芒,仿佛她眼前那个坚强而倔强的女孩多了一层温暖的色彩。于是,她在某个闲暇的下午,轻声问道:“有空一起去江之公园走走吗?”

出乎意料的是,苏清和没有一丝犹豫便答应了。当两人真的在公园见面时,清晨的阳光洒在湖面上,泛起点点微光,树影在微风中摇曳,带着几分宁静的诗意。苏清和走在前面,俞珩跟在后面,她看着苏清和那坚韧中透着柔和的背影,心中竟生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定感。

“这里和我记忆中的样子差不多,还是这么安静。”苏清和微笑着,眼中透出几分感慨。她们沿着湖边的步道慢慢走着,话题从学校的课程、医院的趣事,逐渐转向各自的过去和内心深处的想法。

那一次,他们没有刻意制造什么浪漫的氛围,也没有深情的告白,却在江之公园的宁静中,彼此的距离悄然拉近。俞珩记得,苏清和抬头看着微风吹拂的湖面,轻轻说了一句:“谢谢你,俞医生,能陪我来这里。”

俞珩轻笑了一下,回应道:“以后不叫我俞医生了,听着有点见外。”

从那天起,江之公园不再只是苏清和童年回忆的一部分,也成为了她们共同记忆的见证之地。每当她们遇到烦心事,或只是想静静待一会儿,这片公园便成了她们的避风港,一个没有外界喧嚣、只有彼此陪伴的地方。

俞珩和苏清和的关系开始悄然发生变化。没有正式的告白,没有刻意的承诺,她们之间却弥漫着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每一次的见面,每一次的对视,仿佛都在诉说着未说出口的情感。

她们会在早晨的公园里散步,偶尔并肩而行,手指不经意间碰触,虽然只是短暂的触碰,却让两人心头一颤。俞珩会在忙碌的诊室里接到苏清和发来的信息,内容简单,却透着关心:“今天忙吗?记得喝水休息。”而苏清和忙碌的警校生活中,也会不时收到俞珩的简短留言:“注意安全,别太累。”

有一次,俞珩下班后,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小雨困在医院门口。她正犹豫要不要冒雨跑出去,苏清和撑着一把伞,气喘吁吁地出现在她面前。雨水在伞面上跳跃,她的短发被打湿,水珠从脸颊滑落,笑容却亮如晨曦:“我想你可能没带伞。”

俞珩愣了一下,看着那双含着温情的眼睛,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两人挤在伞下,肩膀贴着肩膀,苏清和的体温透过湿漉漉的衣袖传来,让俞珩有一瞬间的恍惚。她们走在雨幕中,谈论着无关紧要的事情,却每一步都充满了默契。

在某个夜晚,苏清和因为工作上的难题情绪低落,俞珩在忙碌的医院里抽出时间发来一条语音:“如果累了,就来找我,江之公园见。”苏清和没有多想,真的去了。她们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头顶是繁星闪烁的夜空,俞珩侧头看着苏清和,眼中带着一丝柔情:“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在这儿。”

那一瞬间,苏清和什么都明白了。她轻轻靠近,头靠在俞珩的肩上,闭上眼睛,感受着那份宁静和安全。没有谁先开口说什么,但彼此的心跳已经交织在一起,诉说着不需语言的情感。

她们的“在一起”从未用言语来定义,也没有一纸告白或承诺,却比任何言辞都坚定。每个细小的关心、每次沉默中的陪伴,都是她们心中最真挚的答案。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大美人带崽进城务工

被迫奉子成婚之后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嫁玉郎

风听过她的告白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烟雨长街
连载中空山无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