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电话

夏遥也没想到一天内两次光顾他家。

“一会拿完书,我请你吃饭吧。”出于礼貌,她提出邀请。

“家里人可能做饭了。”

“好吧,那算我欠你一顿饭。”

两人刚走进院子,便看到一个老人背对着他们,正拿着水枪在浇花。

“阿公。”付江杉开口叫人。

叶友仁听到声音,应了声没回头,继续浇花。

“今天怎么出去了,菜做好了,快去吃吧。”讲的是夏遥听不懂的方言。

“有个朋友过来。”付江杉也用方言回答。

两人走到近处,叶友仁关掉水阀,这才回头发现了夏遥。

虽然没听懂他们的对话,夏遥还是礼貌地叫人:“爷爷你好,我叫夏遥。”

“你好你好。”叶友仁心里很惊讶,面上却没有表现出来,“进去坐吧。”

-

夏遥坐在沙发上,付江杉坐在她身旁,场景和下午一模一样,不同的是另一张沙发上多了一个长辈。

“小夏是吧?我来泡茶给你喝。”叶友仁笑呵呵的,将茶几上的茶杯摆好,开始烧水拿茶叶。

“麻烦你了爷爷。”夏遥倒也不拘谨,大大方方地回应。

“不麻烦。”叶友仁似乎想到什么,问道,“对了,你吃饭没有?”

见夏遥摇头,叶友仁忙起身招呼她去餐厅吃饭。

“阿公,我来就好了,你别吓到人家。”付江杉适时阻止了他。

叶友仁撇了眼乖巧的夏遥,又看了看自己面色淡淡的孙子,叮嘱道:“臭小子,那你来,别跟个闷葫芦一样,主动点,招待好人家。”

夏遥一脸困惑地看着两人用方言交流,不怪她来了阳城两年都没听懂一点,当地的方言实在像层层加密的咒语,和普通话没有半点关联。

叶友仁又吩咐了几句,这才起身,对着夏遥道:“我出去打麻将了,小夏你去吃饭吧,不用拘束。”

“爷爷不一起吃吗?”

“我吃过了,你们吃。”叶友仁慈祥地朝她笑了下,拿起帽子出门了。

夏遥看着老人健步离去的背影,感慨道:“爷爷身体真好。”

付江杉抿嘴,带着她去了饭桌。

饭桌上三菜一汤,都是家常菜,色泽诱人,香气扑鼻。

盘子下垫着暖菜板,菜都还很热乎。

付江杉从电饭煲里舀了两碗饭,递给她一碗。

夏遥食欲大开,夹了块烧鹅吃。

“你其他家人呢,不在家吗?”吃到一半,她才意识到,每次来这里好像都是冷冷清清的,没有人声。

“只有我和阿公了。”付江杉语气淡淡,没有一丝波澜,补充道,“我母亲去世,父亲再婚了,家里只有我和阿公。”

“对不起。”夏遥握着筷子的手一紧,只觉得自己真该死。

“别想太多,这些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他声音低沉平稳,脸上没有丝毫波动,似乎真的不在意。

夏遥想了想,说道:“你以后没事可以去清欢坐坐,我们那很热闹的。”

店里单是有她和庄筱霖,就安静不下来,加上爱讲邻里八卦的秋姐,如今又多了个播音专业的叶简,即使没有客人,也是叽叽喳喳的。

“好。”付江杉看向她,答道。

-

吃完饭后,夏遥执意要把碗洗了,付江杉拗不过她,便在一旁帮着擦碗,两人配合还算默契,很快收拾干净。

房子一层的后门处,有一条宽敞的旋转楼梯,付江杉带着她上了二楼。

“这是……图书馆?还是博物馆?”夏遥踩上最后一级阶梯,看着眼前的场景,目瞪口呆。

此时天色已黑,只有楼梯的照明灯余光洒进大厅,她目之所及是三面巨大的书柜和展示柜。

付江杉大跨步向前,打开了二楼的灯,一室明亮。

二楼装修风格和一楼差不多,只是没有了功能区的划分,整个二层开阔明亮,所有墙面都打通,只剩一个大厅。

除了落地窗外的三面墙,全都是与天花板齐平的书柜,东西向的柜子里齐齐整整地摆放着各类书籍,书柜没有门,书本都敞露在空气中,有一股淡淡的纸香味,靠近楼梯这一侧的柜子上,则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工艺品,许是担心灰尘沾染,外面用玻璃门遮挡着。

大厅中央放着一张木质的大书桌,桌面左边是两台并排放置的显示器,右边摆放着各种工具和一件未雕刻完的木制品,只能依稀看出是一颗大树延伸出来的枝桠。

桌面底下放着几个架子,摆放着电脑主机和游戏机。

落地窗前是一张纯白色的单人沙发和台灯,旁边放着一张圆形矮茶几,茶几上堆着两本书。

“我可以进去看看吗?”夏遥站在楼梯口,有些迟疑,这个地方给她一种神圣庄严的感觉,说话声音都忍不住放轻了。

“随便逛。”付江杉很大方。

夏遥踩着拖鞋走了进去。

书柜上的书籍琳琅满目,全都分门别类地摆放整齐,一时间都不知道该从哪里看起。

靠近楼梯区域的这一面书柜,陈列着有些破旧的书籍,夏遥投去好奇的目光。

“这是我收藏的一些古籍,年代久远,纸张都很脆弱,如果你要借。”付江杉迟疑了下,说道,“只能在这里看。”

夏遥看他神情认真,笑道:“谢谢,不过我应该用不上。”

再往里走便是工艺品,玻璃门内壁嵌着灯串,像是珠宝店里的展柜,里面陈列着各类工艺品和老物件。

她问道:“这些是古董吗?”

剪纸、陶瓷品、木雕、手拉壶、漆画、嵌瓷、潮绣,甚至还有一些老旧的生活用具,付江杉如数家珍,一样样向她介绍,有些是他费尽工夫从各处淘来的,有些是村里盖新房,拆房子前他去拾来的老旧物,有些是他自己复原的破损品。

夏遥双眼放光地盯着柜子里的物件,仿佛在逛博物馆,这些小物带着浓厚的地方民俗特色,透过陈旧的外观和丰富的色彩,她仿佛窥见了千百年来当地人的艺术、生活和智慧成果。

“看起来你不止是兴趣,是痴迷。”她感叹道。

付江杉浅笑,不置可否。

“你要的英歌舞资料,在这边。”他指了指另一面墙上某块区域的书柜,那上面都是民俗文化相关的书。

夏遥跟着他走过去。

付江杉长臂一伸,轻松地取下高处的书。

“这两本我比较推荐,里面写得很细,或许对你有帮助。”

夏遥接过书,大致浏览了一下目录,一本介绍了英歌舞的起源和发展,另一本讲了英歌舞的表演内容和剧目,看起来记载详实,内容丰富。

她沉默地翻着书页,嘴角却泛起一丝浅笑,看起来这两本书对她很有用。

“你了解这个,是想做什么吗?”付江杉看着她专注的神情。

夏遥抬头,将自己最近卡住的设计问题告诉他。

“鲁智深?”付江杉眼里闪过一抹诧异,话里带着些惊喜,“为什么会想到画鲁智深?”

“因为喜欢呀。”她的回答简单又纯粹。

夏遥想到刚上初中时,老师要求大家分小组阅读名著,互相探讨,还要选一个代表上台发表感言,小组之间选读的名著不能重复,当时她最喜欢的《西游记》被另一个小组先选了,于是只能选剩下的《水浒传》。

夏遥从小就贪玩,那时她连《水浒传》的名字都认不全,叫成《水许传》,痛失最爱的孙悟空,她压根提不起兴趣看别的。

廖予欢和她在一组,作为听话的乖宝宝,自然要监督她阅读。

于是一到周末,廖予欢就喊来徐隽宴,两人盯着她不准跑出去玩,夏遥实在无聊,只好硬着头皮看下去,谁知刚看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章,便被深深吸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到放学就赶紧写完作业看书,很快将整本书啃了个遍。

青春期满怀意气的少女,爱上了书里这个侠肝义胆、嫉恶如仇的花和尚。

那次她主动请缨担任代表,发表了一长篇感言,表达对鲁智深的敬佩与喜爱,他们小组也因此获得了全班最佳。

她笑着讲完了小时候这段趣事,眼底是难得一见的柔色。

“你呢,你把梁山好汉雕刻得那么生动,有没有哪个特别喜欢的角色?”夏遥好奇道。

付江杉浅笑,走到了中间的书桌边,打开其中一个抽屉,拿出了一个木质收纳盒,他将盒子递给夏遥,示意她打开。

夏遥狐疑地接过,木盒沉甸甸的,她解下盒扣,翻开盖子。

盒子里面是一个个雕琢精巧的木质摆件,面圆耳大,颈戴佛珠,嘴边一圈络腮胡,手里提着一把戒刀,神色各异,大小不一,俨然是一套不同故事场景里的鲁智深,木头成色有所差异,看得出来是不同时期的作品。

“很巧,我也喜欢。”付江杉低沉的声音响起。

夏遥双眸在灯光下闪着明亮的光芒,双手捧着盒子细细查看,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

“这都是你自己做的吗?”

“嗯,都是很久以前做的了。”

彼时他也还是个挥斥方遒的少年郎,爱憎分明、同情弱者,怀着一腔抱负,只想学好专业知识,回村发展家乡的果业。

直到自己亲身经历家庭变故,他对于处理人际关系、是是非非开始感到厌烦,变得不喜言语。

也是母亲去世后,他才悟出花和尚的那句“今日方知我是我”*,从此紧闭心门,只沉浸在自己热爱的事物上。

付江杉看着她,眼里带着自己不曾察觉的温柔,说道:“送你吧。”

“那怎么行,这一看就是花了很多心思做的。”夏遥将盒子盖好,双手奉上。

“就当是我表达的合作诚意了。”

付江杉想将木盒推至她那边,却不小心触碰到她柔软的手背。

钱塘江上潮信来,

今日方知我是我。

——出自《水浒传·第一百一十九回》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他家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狩心游戏

别那么野

经年烈酒

春日陷落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遥望江杉
连载中清舟争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