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女子赶紧哭诉:“刘公公,她欺负我!她骂我是靠祖宗荫蔽的废物!”
刘公公看向武曌,眼神里带着审视:“武姑娘,可有此事?”
“回公公,民女只是实话实说。”武曌松开手,躬身行礼,“王姑娘说民女的食物粗鄙,还想抢夺民女的东西,民女只是自卫而已。”
刘公公看了看王氏女子通红的手腕,又看了看武曌沉稳的神情,心里已经有了数。他知道王氏是门阀出身,但也知道武士彟是先帝的功臣,而且陛下向来不喜欢门阀子弟仗势欺人。他清了清嗓子:“好了,都别闹了。赶紧换衣服学规矩,要是误了觐见陛下的时辰,谁也担待不起。”
王氏女子还想再说什么,却被刘公公严厉的眼神制止了。她狠狠瞪了武曌一眼,不甘心地走了。武曌看着她的背影,心里冷笑——这只是开始,在宫里,这样的刁难还会有很多,她必须学会反击,学会保护自己。
接下来的几个时辰,秀女们跟着刘公公学规矩——怎么走路、怎么行礼、怎么说话,甚至连咳嗽、打喷嚏都有讲究。武曌学得很认真,她知道,这些看似繁琐的规矩,其实是宫里的“生存法则”,只有把规矩学透了,才能不被人抓住把柄。她的记忆力很好,刘公公教的东西,她看一遍、听一遍就能记住,连刘公公都忍不住称赞:“武姑娘真是聪明,比那些门阀出身的小姐学得还快。”
晌午时分,秀女们换上了统一的淡青色宫装,由刘公公领着,向太极殿走去。穿过宣政殿时,武曌看到殿外站着很多官员,有的在低声交谈,有的在整理朝笏,神情都很严肃。她知道,这些都是朝廷的重臣,其中一定有关陇门阀的代表,也有寒门出身的官员——父亲生前说过,长安的朝堂,从来都不是风平浪静的。
太极殿的门槛很高,武曌跟着前面的秀女,小心翼翼地迈了进去。殿内很宽敞,几十根巨大的楠木柱子支撑着屋顶,柱子上缠着金龙浮雕,栩栩如生。殿中央铺着一条长长的红毯,从门口一直延伸到御座前。御座是用紫檀木做的,上面铺着明黄色的龙纹锦缎,御座后面是一面巨大的屏风,上面画着“四海升平图”,笔法雄浑,气势磅礴。
御座上坐着当今陛下李世民,他穿着一件明黄色的龙袍,领口和袖口绣着十二章纹,腰间佩着一把玉柄宝剑。他今年三十九岁,鬓角已经有了几缕白发,但眼神依旧锐利,像鹰一样,扫过殿内的秀女,让人不由自主地低下头。
御座左侧坐着皇后长孙氏,她穿着一件红色的凤袍,头上戴着凤冠,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眼神却很睿智。御座右侧坐着太子李治,他穿着一件青色的太子袍,腰间佩着玉带,看起来很年轻,只有十五岁,神情有些腼腆,却时不时偷偷打量着下面的秀女。
“臣等参见陛下,皇后娘娘,太子殿下。”刘公公躬身行礼,声音洪亮。
“平身吧。”李世民的声音很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把秀女们带上来,让朕看看。”
秀女们按照出身高低,依次上前觐见。第一个上前的是清河崔氏的女儿,她穿着华丽的宫装,头上插着金钗,走到御座前,盈盈一拜:“民女崔婉儿参见陛下,皇后娘娘,太子殿下。”
李世民点了点头:“你会什么?”
“民女会弹琴、跳舞,还会写几首小诗。”崔婉儿的声音很柔,带着几分娇嗲。
李世民笑了笑,没再说话。接下来的几个秀女,都是门阀出身,要么会弹琴跳舞,要么会吟诗作画,却都大同小异,没什么新意。李世民的眼神渐渐有些疲惫,长孙皇后看在眼里,轻声说:“陛下,不如让太子也看看,有没有合心意的。”
李世民点了点头:“也好,太子也该选几个良娣、良媛了。”
李治的脸一下子红了,他赶紧低下头,不敢看下面的秀女。武曌站在队伍的中间,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她发现,李世民虽然看起来威严,但对长孙皇后很尊重;而李治虽然是太子,却很腼腆,似乎不太适应这样的场合。
终于轮到王氏女子上前了。她走到御座前,行了个礼:“民女王灵芸参见陛下,皇后娘娘,太子殿下。”
李世民看了她一眼,认出她是吏部侍郎的女儿,问道:“你父亲最近在忙什么?”
“回陛下,家父最近在整理官员的考绩册。”王灵芸的声音很得意,“家父说,一定要为陛下选出最优秀的官员。”
李世民点了点头,没再追问。王灵芸以为陛下满意,正想再说些什么,却听到李世民说:“下一个。”
王灵芸的脸一下子红了,只能不甘心地退了下去。接下来,轮到了武曌。
武曌深吸一口气,迈开步子,走到御座前。她没有像其他秀女那样娇柔地行礼,而是挺直了脊背,行了一个标准的君臣礼:“民女武曌参见陛下,皇后娘娘,太子殿下。”她的声音不高,却很清晰,没有丝毫胆怯。
李世民的目光落在她身上,眼神里带着几分惊讶。他记得武士彟,那个当年在太原跟着他起兵的老部下,虽然出身商贾,却很有才干,可惜英年早逝。他看着武曌,觉得她身上有一股武士彟的韧劲,不像其他秀女那样柔弱。
“你就是武士彟的女儿?”李世民问道。
“是。”武曌抬起头,直视着李世民的眼睛,“家父生前常对民女说,陛下是千古明君,能追随陛下,是他一生的荣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