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起登州枯木逢春

卷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庄子.外篇.至乐》曰:“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一只很大的海鸟,从海上来到鲁国。鲁国的君臣都很高兴,用隆重的音乐,盛大的宴会,来款待这只远道而来的鸟儿。宴会上有猪有羊,舞女伴舞,琴师弹琴,让人眼花缭乱。结果这只鸟很快就死了。它没见过这种场面,不吃不喝,几日后就死在了鲁国。

一路长途辗转跋涉,家人患病,幼子夭折,苏东坡心灰意冷。抵达扬州后,他再次上书《乞常州居住表》,恳请神宗恩准他不去汝州,而在常州安度晚年。然而此时,宋夏战事正酣,神宗亦病重,苏东坡的上书未能送达神宗手中。君命难违,苏东坡只得继续北上。元丰七年(1084年)十二月,他抵达泗州。眼见妻儿病弱,苏东坡痛心疾首,再次上书《再乞常州居住表》:“臣轼言,臣闻圣人之行法,如雷霆震草木,威怒虽甚,终欲其生;人主之罪人,如父母谴子孙,鞭挞虽严,不忍致之死。臣漂流弃物,枯槁余生,泣血书词,呼天请命。愿回日月之照,一明葵藿之心。此言朝闻,夕死无憾。臣轼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臣昔者尝对便殿,亲闻德音,似蒙圣知,不在人后。而狂狷妄发,上负恩私,既有司皆以为可诛,虽明主不得而独赦。一从吏议,坐废五年,积忧薰心,惊齿发之先变;抱恨刻骨,伤皮肉之仅存。近者蒙恩量移汝州,伏读训词,有‘人材实难,弗忍终弃’之语。岂独知免于缧绁,亦将有望于桑榆。但未死亡,终见天日,岂敢复以迟暮为叹,更生侥觊之心。但以禄廪久空,衣食不继,累重道远,不免舟行。自离黄州,风涛惊恐,举家重病,一子丧亡。今虽已至泗州,而资用罄竭,去汝尚远,难于陆行。无屋可居,无田可食,二十余口,不知所归。饥寒之忧,近在朝夕。与其强颜忍耻,干求于众人,不若归命投诚,控告于君父。臣有薄田在常州宜兴县,粗给饘粥,**圣慈,许于常州居住。”

据考证,苏东坡至少六次在宜兴购置田产,这些田产成为苏家重要的经济支柱。例如,熙宁七年(1074年),苏东坡在担任杭州通判期间,便委托友人在善卷洞附近购置了一块田地,打算在此安度晚年。元丰七年(1084年),他在宜兴永定里邵民瞻的协助下,于滆湖塘头村购得一处田庄。同年十月二日,他在舟中挥毫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楚颂》:“吾来阳羡,泛舟荆溪,心旷神怡,宛如平生之愿得偿。将至暮年,此乃前缘注定。王逸少曾言:吾终将以乐而终。此言不虚。吾性好种植,擅长亲手嫁接果木,尤爱栽种柑桔。阳羡地处洞庭之畔,柑桔栽培极易成活。我意欲购置一小园,种植柑桔三百株。屈原曾作《桔颂》,若吾园落成,当筑一亭,命名为‘楚颂’。”

元丰八年(1085年)正月,苏东坡一家抵达南都(今河南商丘)。此时,朝廷终于批准了苏东坡居住常州的请求,并任命他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汝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在南都,苏东坡一家寄居在伯乐张方平的乐全堂中。

正值初春时节,乐全堂外阳光明媚,春花初绽。闲暇之余,苏东坡与恩师张方平在院中畅谈医学养生与佛学。历经大难的苏东坡,目睹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心中只愿这场生命中的风波就此平息,此后能够平安度过劫后余生。于是,他挥毫泼墨,作《春日》一诗以寄托此刻的心情:“鸠鸣乳燕寂无声,日射西窗泼眼明。午醉醒来无一事,只将春睡赏春晴。”

此时,张方平已年届79岁,老眼昏花,便委托苏东坡整理其文集并撰写序言,苏东坡随后作成《乐全先生文集叙》。南都作为北宋的陪都,是当时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苏东坡抵达南都后,当地众多文人雅士纷纷慕名前来相会。在此期间,苏东坡创作了《满庭芳》《渔夫》《南都妙峰亭》等诗词,其中《南都妙峰亭》中的“孤云抱商丘,芳草连杏山”一句,后来成为商丘流传千年的旅游文化代言词。

元丰八年(1085年)五月下旬,苏东坡一家抵达常州。苏东坡遍游常州城景,太平寺、报恩禅寺等众多寺院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太平兴国寺法华院,苏东坡醉倒于薝葡亭,信手题诗:“六花薝葡林间佛;九节菖蒲石上仙;何似东坡铁拄杖,一时惊散野狐禅。”他还前往城东门外的报恩寺拜访长老,脱口赠诗:“碧玉碗盛红玛瑙,井华水养石菖蒲。也知法供无穷尽,试问禅师得饮无……”当时,原黄州通判孟震退休后,特地绕道常州寻访苏东坡。两人相逢,恍若梦中。孟震感慨道:“年来转觉此浮生,又作三吴浪漫游……”在陪游过程中,苏东坡连吟三首诗:“知君此去便归耕,笑指孤舟一叶轻;待向三茅乞灵雨,半蒿流水送君行。”

苏东坡在从常州返回宜兴的途中,挥毫写下了《菩萨蛮》,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辞官归隐的欢愉心情:“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来往一虚舟,聊从造物游。有书仍懒著,目漫歌归去,筋力不辞诗,要须风雨时。”在宜兴逗留期间,苏东坡还创作了《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其中一首诗云:“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剩觅蜀冈新井水,要携香味过江东。”另一首则写道:“此生已觉都无事,今岁仍逢大有年。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这些诗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他对定居常州宜兴的喜悦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十二年冬

天幕:皇帝聊天群

折竹碎玉

狩心游戏

貂珰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
一代文宗苏东坡
连载中异响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