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游赤壁怀古伤今

元丰七年(1084年)正月二十五日,宋神宗颁布手札,将苏轼调任至汝州(今河南临汝)担任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接到朝廷的命令,苏轼不敢耽搁,急忙收拾行李出发。临行前,侍妾朝云询问苏轼何时动身,苏轼作《减字木兰花·江南游女》答朝云:“江南游女,问我何年归得去。雨细风微,两足如霜挽纻衣。江亭夜语,喜见京华新样舞。莲步轻飞,迁客今朝始是归。”

离开之际,邻人与朋友纷纷相送,苏轼挥毫作词《满芳庭·归去来兮》,以此告别黄州。“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离黄州赴汝州,特此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适逢仲览自江东前来告别,遂书此词以赠之。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遥在岷峨。百年光阴已过半,来日无多苦短。坐看黄州再闰,儿童皆习楚语吴歌。山中友人,携鸡豚社酒,相劝慰老东坡。云何,当此别离,人生底事,往来如梭。且待闲观秋风,洛水清波。愿堂前细柳,念我之情,莫剪其柔柯。并传语江南父老,常为我晒渔蓑。”

此次出行,苏轼一家选择安全舒适的水路。水上行驶缓慢,四月初出发,下旬才抵达九江庐山。苏轼在庐山短暂停留后,又辗转到筠州探望弟弟苏辙一家,随后返回庐山。此时正值雨季,河水暴涨,苏轼一家不得不在庐山停留三个月。一日,苏轼与友人同游庐山,见烟雾飘渺,山岭奇异,游至西林壁,景致更奇,诗兴大发,作《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庐山出发时已近七月份,暑热当空,乌篷船在江上风吹日晒,暑热夹带湿气,二十天的水上漂泊,先是妻子王闰之病倒,接着苏轼的疮毒复发,难以忍受。最可怜的是小儿子苏遁,才**个月大,娇弱的身体难以承受旅途辛苦,也患上暑热病,无法行走。苏轼一家只好转道金陵求医问药。毫无抵抗力的苏遁生命垂危,虽至金陵仍医药无效,于七月二十八日不幸夭折。

面对孩子的夭亡,朝云悲痛欲绝,几次哭倒昏厥,哀伤至无法起身。苏轼只能独自抱着小儿子的幼小身体,到郊外安葬。葬毕回到住处,见朝云卧床不起,虚弱与悲痛使她无力动弹,苏轼心如刀割,自责不已,含泪作《哭子诗》以抒发心中的悲痛郁闷:“去岁九月二十七日,在黄州生子名遁,小名干儿,颀然颖异。至今年七月二十八日病亡于金陵,做二诗哭之:吾年四十九,羁旅失幼子。幼子真吾儿,眉角生已似。未期观所好,蹁跹逐书史。摇头却梨栗,似识非分耻。吾老常鲜欢,赖此一笑喜。忽然遭夺去,恶业我累尔。衣薪那免俗,变灭须臾耳。归来怀抱空,老泪如泻水。我泪犹可拭,日远当日忘。母哭不可闻,欲与汝俱亡。故衣尚悬架,涨乳已流床。感此欲忘生,一卧终日僵。中年忝闻道,梦幻讲已详。储药如丘山,临病更求方。仍将恩爱刃,割此衰老肠。知迷欲自返,一恸送余伤。”

失去唯一的儿子,朝云最为悲痛,可怜的孩子还未断奶,母亲的乳汁溢满衣襟。这种痛苦,没有一个母亲能够承受。朝云年仅二十出头,经历丧子之痛,心中积病,从此身体日渐衰弱。苏轼心疼朝云,不愿再前行,连续上奏两道奏表,请求皇帝收回任命,准许他留在阳羡守着那小块地度过余生:“自离黄州,风涛惊恐。举家重病,一子丧亡。今虽已至泗州,而资用罄竭,去汝尚远,难于陆行。无屋可居,无田可食。二十余口,不知所归。饥寒之忧,近在朝夕……”

然而此时,神宗病重,朝廷动荡不安,苏东坡的请求如同泥牛入海,无人理会。隐居金陵的王安石听闻苏轼途经此地,便决定前往拜访。关于苏轼与王安石的会面,宋人笔记描绘得栩栩如生。据记载:“苏轼舟过金陵,王安石身着野服,乘驴至舟旁拜谒。苏轼未戴冠帽,迎上前去,揖礼道:‘轼今日敢以野服见大丞相。’王安石笑道:‘礼岂为我辈设哉?’苏轼答道:‘轼亦自知相公门下用轼不着。’王安石一时语塞,遂提议同游钟山。”

《邵氏闻见录》则载,二人游赏钟山时,苏轼说:“某欲有言于公。”王安石神色一动,以为苏轼欲辩旧事,却听苏轼说道:“某所言者,天下事也。”王安石这才神色安定,说:“姑言之。”苏轼道:“大兵大狱,乃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除此弊。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苏轼所言“西方用兵”,指元丰五路伐夏;“东南大狱”指熙丰之际出现的诏狱。王安石听后,举两指示意苏轼:“二事皆惠卿启之,某在外安敢言?”苏轼又说:“固然如此,然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事上者岂可以常礼乎?”王安石厉声说:“某须说。”既而又道:“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俩人在钟山上谈得十分投机,仿佛是多年知己。最后,王安石告诉苏轼:“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苏轼说:“今之君子乎,减半年磨勘,虽杀人亦为之。”王安石“笑而不言”。

王安石与苏轼的这次会面极为愉快。一个是退出朝堂、隐居山林的老人,另一个则是被朝廷弃用的杰出人才。他们一同游览钟山,彼此以诗歌唱和,相谈甚欢。除了探讨朝政之外,他们还重点交流了佛理与诗歌。对于苏轼的文学才情,王安石一直颇为赏识。据说在金陵相会之后,王安石更是由衷赞叹:“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苏轼则赋诗表达了对王安石的敬仰之情:“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两人相见恨晚,彼此惺惺相惜。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十二年冬

天幕:皇帝聊天群

当我在地铁上误连别人的手机蓝牙后

狩心游戏

折竹碎玉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一代文宗苏东坡
连载中异响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