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皆安

莫云英坐在桌案前,手中那杆毛笔已经拿了许久,却迟迟未能下笔。

她想给狄修去一封信,可却不知道从何写起?

思忖良久,终究还是决定先给家中祖父和母亲写封家书,报个平安。

将写好的信装到信封里,轻轻叹了口气,依旧还是要面对给狄修写信一事。

大婚前不告而别,怎么也算是她欠了狄修的。

那日在城门外,狄修追来的一幕浮现在眼前,这些天一直挥之不去。

莫云英向来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却在此刻优柔寡断了起来,许久之后,才在纸上写下了两个字:皆安!

她未提及边关之事,想来京城也一定能听到风声,边关并无作乱,如此一来,她的安全自然无虞。

只不过——婚事,便只能这样搁置了。

这其中的弯弯绕绕,莫风华懂,她相信狄修亦能懂。

若是京城还未收到风声,这两个字也算是告诉他边境无虞,婚事成不了自然是故意安排的。

两个字,道尽了其中的无奈。

这样的局面,你说若不是皇上安排,那位传信兵就是欺君之罪,现在即便是想查,估计也早已被灭口了吧!

即便是如此,莫风华还得老老实实的坐在书案前给皇帝写奏本,向他禀告边关无虞。

她还记得几年前出征,第一次上战场之前,和祖父的那一次聊天。

出征前夜,家中无人睡下,即便早早都回了房,屋里的烛火却迟迟都未熄。

莫云英知晓他们有万般话要嘱咐自己,却又怕扰了她休息,故而谁都没有多说。

直到夜深,她着实无心睡眠,便在家中四处转转,听到演武场有动静便走了过去。

祖父还未睡,正在舞长刀,从他的招式可以看得出来,他此刻有些心浮气躁。

莫云英当然明白祖父为何会这样,从兵器架上拿了一把剑就直逼祖父而去。

霎时间,祖孙俩就过起了招来。

刀剑相碰,发出锵锵的声响,两人都没有留手,过招的相当尽兴。

良久,“咚”一声,莫老将军将长刀立在了地上。

“老了!”莫老将军长叹了一声,“若不是你最后一招泄了几分力刻意相让……”

“祖父!”莫云英打断祖父未尽的话,手上一个用力,手掌推了剑柄一下,剑便直直飞向了兵器架,稳稳的落在了架子上,“云英定然不负祖父所望,死守北境边关。”

莫老将军的脸上露出心疼的神色,看着孙女,说道:“你该像寻常女儿家那般,可你生在我莫家……”

“祖父,身为莫家人,云英骄傲,想我莫家满门忠烈,若能为皇上和百姓守住那北境的边关,云英无悔!”莫云英这几句话说的铿锵有力。

莫老将军看着莫云英,老怀安慰的点了点头,只不过,他依旧不放心的嘱咐道:“行军打仗之事,你儿时就听过不少。”

说到此,稍稍顿了一下,意有所指的继续说道:“你且记住,万事小心。”

莫云英是通透之人,如何能不明白祖父话里的意思,用力的点了一下头,“祖父的教诲,云英定当谨记。”

祖孙俩都是许久没有说话,莫老将军对着兵器架上的一杆长/枪努了努嘴,示意她练一套长枪。

莫云英足尖轻点,人就如离弦之箭一样飞了出去,疾速掠过兵器架边,那一杆长/枪就已经到了莫云英的手里,提着枪一个横扫千军,气势如虹的练了一套招式。

而后,她便问起祖父,“祖父,一军主帅只需保家卫国,打赢胜仗,何以还有如此多的弯子?”

莫老将军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我年轻之时也同你有一般的想法,后来才明白,一军主帅不止是要保家卫国,还要想法子护住家人。”

提及家人,莫老将军就想起了他的三个儿子……

莫云英眉心一凛,知晓祖父一直遗憾自己未能保全三个儿子,内心不禁升起一股莫名的烦躁。

自小,她便为自己生为女儿家而遗憾,若是男儿她长大后便可随祖父和父亲上战场,保家卫国。

即便生为女儿家,她亦没有疏于练武,不爱绣花,只喜在演武场里舞刀弄枪。

想不到,终有一日她有了机会上战场,祖父却说战场并不只是答应胜仗而已。

打赢的仗越多,民望越高,皇帝心中的忌惮就会越多,随之而来的暗涌便会更多。

故而,一军将领不仅要打赢胜仗,还要揣摩圣意,如若不然,不提骨肉血亲,就连跟着自己冲锋陷阵的士兵也会陷入苦境,生命堪忧。

打那时起,莫云英对战场便有了全新的看法,原来生为一军将领不仅要防着敌军,还要防着朝堂上放来的冷箭。

思绪拉回来,莫云英看着书案上的家书和奏折,不禁微微拧起了眉头,她不喜朝堂,一丁点儿都不喜欢。

在战场上,两军对垒,即便用的兵法不一定堂堂正正,好歹也是真刀真枪的搏杀,即便是战死沙场,那也算得上的死得其所,死得痛快。

但是,朝堂上不同,那些人不会和你真刀真枪,他们只用嘴,口若悬河,口蜜腹剑,能让你连死都不知道究竟怎么回事?

朝堂之上,死的不屈和冤枉的人,还少吗?

即便是莫家,也难逃在十年前被陷入到了那样艰难的境地,那场仗,死去的英灵全是权斗下的牺牲品。

莫云英轻叹了一口气,说实话,她并不喜欢战场,这里的杀戮太多,太惨烈,只是这里却比京城让她放松些,因为京城里处处都是杀人不见血的刀子。

说起莫家,对皇上从未有过不臣之心,却成了权斗的牺牲品,只为了搞垮一个根本无心皇位的景王。

前线的将士,就因粮草不足,只能背水一战,若不是如此,祖父何以会如此为难的打了那一仗。

等她自己真正上了战场,她才明白当日祖父同意父亲和两位叔叔兵分三路拖延敌军的战略,当时的那个同意儿子们送死的那一个点头是有多沉重?

想来,祖父亦对朝堂上的皇帝失望了吧?

但是,依旧要守卫疆土。

她也曾不甘过,可祖父同她说:“你可以对皇帝失望,可以对朝堂失望,但你谨记,每一场胜仗都是为了百姓而战。”

家书和奏折让传信兵带回了京城,莫云英微微眯着眼,她不知道狄修在京中如何了?

景王府中,狄修自从大婚不成,便一直在府里酗酒,没日没夜的醉着,早已颓成了一摊烂泥。

宫中有消息传来,皇帝抱恙,他怎么算都应该去一趟宫里,即便是见不到皇帝,也该做做样子。

可是,他没有,别说进宫看皇帝,就连老王爷他都好几日未去看了。

皇上病,宫中乱,京城中虽无太大动静,但是也是暗流涌动,正是离开京城的好时机。

这一夜,三七刚给昏睡的皇上扎了针,就听到有小太监来给裘公公报信。

老王爷,薨了!

景王府里已设起了灵堂,老王爷倒是没受什么苦,一直就这么无知无觉的躺在床上,一觉就这样睡了过去。

裘公公立即调了些人手到景王府里帮忙,还别说,皇帝昏睡着,裘公公倒是能撑起好多事儿。

三七和子墨自然明白老王爷的事儿,子墨去过一趟府里进宫之后,白逸轩托他带来一句话给三七:静待时机,我自让你出宫!

想来,这就是白逸轩安排的那个时机了吧!

不止是出宫的好时机,且还是个趁着皇帝病就安全出京的好时机。

“裘公公,我也曾为老王爷诊治过几日,如今老王爷仙逝,按理来说我都该去上香磕头。”三七轻轻的说着话,“今日已替皇上施过针,我出一趟宫,待明日我再回来,可好?”

这话虽然是请示,但三七可不是和裘公公商量的,皇上的事儿自然重要过一切,不过,死者为大,何况三七今日已诊治好,若是拦着不让出宫,着实说不过去。

且人就在景王府里,宫里头要是有何状况,随时都能把人给请回来。

“七姑娘所言甚是,自当去一趟。”裘公公点头称是,“还劳烦七姑娘替老奴也上一柱香。”

“裘公公有心了!”三七应承下来,还似模似样的交待道:“若是皇上醒了,随时去找我进宫。”

她太清楚皇帝现在压根就醒不了,毒不解,能醒才是见鬼了!

三七领着子墨扭头就出了宫,直奔景王府。

原本就有些萧条的景王府,因着办喜事儿倒是添了一些喜庆,不过后来众人皆知,这份喜庆中透着好些无奈。

而此刻,府外已换上了白色的祭奠布置,让人不自觉地就肃穆了起来。

国公府的马车早他们一步到,不过来得却不止白逸轩,恰好莫风华在国公府里,听到这消息就和白逸轩一同过来了。

三七进了景王府,灵堂已经布置好,可是灵堂里却没有白逸轩和莫风华的人影。

别说他们两个,就连应该在灵堂守灵的狄修都不见踪影。

这是怎么了?

昨天把莫云英写成了莫风华哈哈哈哈。

现在改回来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0章 皆安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嫁给怪物的新娘

铁匠家的小娘子

我妻薄情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神秘让我强大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以毒服人
连载中老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