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上)

纲:网状大绳,所有细绳都连在大绳上

五常(个人德性):仁(东方之木)、义(西方之金)、礼(南方之火)、智(北方之水)、信(中央之土)

纲常连用:一般道德律

(五)政治哲学

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三纲五常,政府的职能就是帮助发展人性

(1)“四政”:庆、赏、罚、刑,相当于四季

(2)政府组织:四季为模型,政府官员四级;每级官员三个副手(一季有三月)

(3)因为天人关系密切,所以政治过失必然表现为自然界异常现象

(4)地震、日食、月食、旱灾、水灾 《大明王朝1566》-罪己诏

(六)历史哲学

朝代更迭:“三统” 黑统、白统、赤统

(1)夏朝(前2205-1766):正黑统

(2)商朝(前1766-1122):正白统

(3)周朝(前1122-255):正赤统

三统形成历史演变的循环:三统并无根本不同,改制并没有改变基本原则,基本原则为“道”——“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Eg:刘邦需要理论依据;后世皇帝检验自己的政策

(七)对《春秋》的解释

直接继承周朝的不是秦、汉,是孔子受天命而正黑统

《春秋繁露》:引《春秋》为权威的主要来源,分春秋时代(前722-482)为三世,孔子所见、所闻、所传闻世,用不同的词语记录这三世所发生的事件

(八)社会进化的三个阶段

1. 三传:左传、公羊传、榖梁传

东汉后期,何休对《公羊传》作解诂,《春秋》过程是孔子在理想上——

(1)第一阶段:“所传闻世”与“据乱世”配合,孔子集中注意力在鲁国

(2)第二阶段:“所闻世”与“升平世”配合,孔子将安定秩序传到“中国”境内其他华夏国家

(3)第三阶段:“所见世”与“太平世”配合,开化周围夷狄之国

孔子并没有实际完成,如果孔子有权力和权威就会完成

2. 从自身做起——治国——平天下。《春秋》是《大学》的例证

3.《礼记·礼运》:乱世——小康——大同

第十八章儒家的独尊和道家的复兴

(一)统一思想

秦:李斯建议,“焚书坑儒”

汉:采取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为官方学说,《六经》占统治地位

大一统原则

(二)孔子在汉代思想中的地位

“纬书”:汉代许多人认为孔子《六经》之外还有六纬,经纬结合才构成全部思想,实际上是汉人伪造的。

孔子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三)古文学派与今文学派之争

古文学派: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和理性头脑,反对孔子地位过高。得名由于声称拥有焚书坑儒之前的经书,古文字体书写。

古文学派兴起是对今文学派的反动和革命

——现实派,荀子学派

今文学派:董仲舒等人,经书是用汉代通行的字体书写的。

——理想派,孟子学派

引申:六经的排序

古文经学家认为六经是周公旧典,依据时间的先后排列为《易》、《书》、《诗》、《礼》、《乐》、《春秋》;

今文经学家认为六经为孔子所作,用以教人,根据本身程度之深浅排列为《诗》、《书》、《礼》、《乐》、《易》、《春秋》。

(四)扬雄和王充

扬雄:古文学派,自然主义宇宙观,《太玄》-反者道之动

王充:古文学派,惊人的科学怀疑精神,反对偶像崇拜,《论衡》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衡篇以数十术,亦一言也。曰:疾虚妄”

攻击阴阳家学说,尤其是天人感应

(五)道家与佛学

教与学:宗教/哲学

古文学派清除了儒家中阴阳家成分,这些成分后来与道家混合,形成一种新型杂家-道教,孔子为师,老子为教主

道教反对佛教,道家以佛学为盟友

神秘仪式上,具有相似之处:“道”与“真如”的不可言说;

公元三四世纪,著名学者既是道家,也是佛教和尚的亲密朋友,相聚谈话称为“清谈”——出现了“禅”的精神,佛学与道家哲学最精妙的结合

(六)政治社会背景

独尊儒家和道家复兴的背景

这四个世纪悲观主义极为流行,佛教迅速发展,达到中国文化的高峰,这个时期本国的主要哲学——新道家

“玄学”,玄:黑色,又有微妙、神秘的意思 metaphysics

《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学,表明是道家的继续

——引申:形而上 词语定义. 形而上出自《易经·系辞》原文"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儒家哲学中指无形的或未成形体的东西,与表示有形的或已成形的东西的"形而下" 对称。用来说明"道" (形而上)与 "器"(形而下)的关系,即本源、本体和器物、现象的关系。形而上者谓之道,(道,宇宙的本源,形而上的本体,超越一切世间存在,包括时空能量因果这些存在。)形而下者谓之器,(器,有形的存在,大器者,名也,即文字文理真理公理,是道之载体。注:这里的"上与下",指抽象的相对位置。

第十九章新道家:主理派

(一)名家兴趣的复兴

辩名析理:名家

(二)重新解释孔子

新道家很大一部分仍然认为孔子是最大的圣人,按照老子、庄子的精神对其进行了重新的解释

(三)向秀和郭象

《庄子注》

(四)“道”是“无”

对老庄原本的道家学说进行了若干重要修正:

道是真正的无

老庄:道是无,但“无”是“无名”,道不是一物,所以不可名;否认有人格的造物主,代之以无人格的道。道生万物

向郭注:道是真正的无,无所不在,所在皆无;道生万物即万物自生

(五)万物的“独化”

万物自生,即“独化”:

万物不是造物主所造的,可是物与物之间并不是没有关系,关系是存在的,每一物需要其他的每一物,但是每一物的存在都是为它自己存在的在的 “唇亡齿寒”

像盟**队的关系:各为本国而战,帮助另一支军队,一支军队胜败不影响另一支

存在于宇宙的每一事物,需要整个宇宙为其存在的必要条件,可是它的存在并不是由直接外物造成的,只要一定条件出现,一定的物就会产生——物是一般的条件造成的,不是另外特殊的物造成的;社会现象也是如此

(六)制度和道德

社会不断变化,人类需要经常变化,所以制度和道德应该随之而变;

不反对制度和道德本身,只反对过时的

(七)“有为”和“无为”

无为:

社会形势变化了,新制度道德自生,任其自然发展,就是顺着天和自然反对他们

一个人在活动中,让他的自然才能充分自由发挥——无为

(八)知识和模仿

圣人:完全的人;有一切种类知识的人

老庄:攻击知识,攻击后一种圣人

向郭:不反对圣人,反对企图模仿圣人的人

圣人天生就是圣人,没有知识;模仿的人才有知识

模仿无用;模仿没有结果;模仿有害——“任我”,实践“无为”

(九)“齐物”

“任我”“毁其所贵”——“齐物”,万物同等

(十)绝对的自由和绝对的幸福

若能超越事物的差别,就能享受绝对自由和绝对幸福

“苟足于其性,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矣。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某物只在有限范围自得其乐,其乐也有限,需要超越有限与无限合一,“无己”;顺物之性,让万物自得其乐,“无功”;与道合一,道不可名,“无名”

——道是无,所以“天”或“天地”(universe)是最重要的概念,天是万物总名,一切存在的全体,从天的观点看万物,与天同一,超越万物极其差别

第二十章新道家:主情派

风流的本质:(向郭注)具有超越事物差别之心,“弃彼任我”而生的人的品格

(一)“风流”和浪漫精神

《世说新语》记载“清谈”与清谈家,生动描绘了三四世纪信奉“风流”思想的人物

风流:主要与道家有关,romanticism、romantic,西方浪漫主义的传统

汉:庄严、雄伟

晋:放达、文雅

(二)《列子》的《杨朱》

《杨朱》并不代表先秦真正的杨朱的思想,是“假冒的杨朱”

治内:任我,应该任从自己的理性或冲动

治外:从人,不应该遵从当时的风俗和习惯——越名教而任自然

主理派:遵从理性而生;

主情派:任从冲动而生

(三)任从冲动而生活

《杨朱》固然代表晋人精神,但并不是全部,也不是其中最好的,感兴趣的是追求□□快乐,这并不是必然要遭到鄙视,但如果以此为唯一目的,就不够“风流”

要对“超乎形象”的东西有所感觉,即有超越感,以道家学说养心即具有玄心的人,必然对于快乐具有妙赏能力,并且要求更高雅的快乐,不是纯肉感的快乐

例子:

??《世说新语》:刘伶李贺《将进酒》: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世说新语》: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子猷:王徽之,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

王子猷住在浙江绍兴,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推开门,命仆人斟上酒。看到四面一片洁白。于是他感到犹豫不决,吟咏起左思的《昭隐》,忽然想起戴安道。当时戴安道在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安道家门前没进去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这样的缘故,王子猷说:“我本来乘着兴致出行,没有了兴致就返回,何必要见戴安道。”

引申成语——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唐·李白《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诗: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夜中雪。

潇洒王郎亦胜流,今年何事阻清游?当家风味今如此,孤负山阴夜雪舟。宋·范成大《次韵马少伊郁舜举寄示同游石湖诗卷》之七

与桓子野,吹笛而去,客主不交一言

??《世说新语》:钟士季与嵇康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世说》:支公好鹤——支遁对鹤的同情

??阮籍阮咸与群猪饮酒,一视同仁

物我无别、物我同等的感觉,要成为艺术家,这种感觉也是本质的东西,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所描绘的对象上,然后通过工具媒介表现出来

(四)情的因素

人而无情:

谢安“小儿辈大破贼”

何晏与王弼关于情的讨论

王弼:圣人有情而无累

王戎、卫玠、桓子野、王长史

(五)性的因素

晋新道家的人对于性的态度,似乎纯粹是审美不是肉感

阮公邻家妇

山涛妻韩氏,只欣赏异性的美,忘了性的成分

一个纯粹的记录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上)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难渡

小船三年又三年

至死靡他

穿书假千金作威作福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一个读书笔记
连载中雾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