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以问答形式展开(如魏文侯与吴起的对话),贴近实际军事场景,易于理解,最适合入门。
《吴子》起初有48篇,现仅存6篇,分为《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六篇,涵盖战争观、治军、战术、将领素养等核心问题,3000余字,语言直白,篇幅不长。蔡琰很快就看完且能背诵下来。
五月,蔡襄返回,带回一个好消息和一个不那么好的消息。
好消息是,皇甫嵩抓住机会利用黄巾军不懂兵法,为避暑热依林木结营,火攻突围,会同曹操的援兵,大败波才的黄巾军,斩杀近万人,贼帅波才弃军而逃。
不那么好的消息是,蔡谷拒绝回乡,又跟着朱儁的部队南下征讨南阳郡的黄巾军去了。
蔡质听后挥了挥手,罢了罢了,委之天命。
来到6月,双方局势渐渐有了变化。新任南阳太守秦颉成功斩杀了张曼成。
皇甫嵩与曹操进讨汝南、陈国的黄巾军,追击波才到阳翟,在西华大败黄巾帅彭脱,再转战东郡,生擒渠帅卜己,杀贼7千余人,兖州黄巾军基本被肃清。
卢植数战间大破张角,斩杀万余人。
众人刚喘口气,觉得贼势已颓,接连又有坏消息传来。
张曼成的副将赵弘聚集十多万黄巾军重新攻占南阳郡治宛城。朱儁与荆州刺史徐璆qiú,南阳太守秦颉 [jié]合兵1万8千人,围攻宛城,久久不能攻下。
冀州黄巾军被卢植军队击败,退入据点广宗,卢植采用围城战略,在广宗城外修堡垒,挖壕沟,造云梯,静待时机。
朝廷派小黄门左丰前来监军,卢植素来与宦官不睦,没有按照潜规则行贿左丰,左丰回去后向主上进谗言,说卢植故意拖延不肯攻城,导致卢植被囚车关押回洛阳。好在接替卢植的董卓强攻广宗,依然不能破城,自动请辞,朝廷让皇甫嵩接任。
宛城同样久攻不下,朱儁受到类似卢植的质疑,好在此时的司空名,将张温为其说话,“昔秦用白起 ,燕任乐毅 ,皆旷年历载,乃能克敌。俊讨颍川已有功效,引师南指,方略已设;临军易将,兵家所忌,宜假日月,责其成功。”主上听信了张温的谏言,没有马上追究朱儁,但是下诏切责。
正是万分煎熬的时候,蔡质突然昏迷、失语、四肢瘫软,被诊断为“内虚邪中”引发的中风,抢救醒转之后仍然肢体麻木、意识涣散,吐字不清。医工说可能熬不过今年的冬天,让家人早做准备。
蔡邕决定亲自去宛城走一遭,劝回蔡谷,让父子能见上最后一面。
仍然由族人蔡襄和健仆陪同,蔡邕不习惯长距离骑马,乘一辆带篷辎车,健仆御马,蔡襄骑马在前方探路。
从二月七月,不过短短半年,一路上流民饿殍接连不断,荒弃的田地,无人收葬的尸体,处处显露出战争的残酷。
四处都在抓捕黄巾乱党,部分大些的城邑,对入城住店都增加了盘查,幸好蔡邕一行提前准备了通行文书,省去了不少麻烦。
从陈留郡到南阳郡,走了近十日,蔡邕一路上企盼着赶到时,城已攻下,战已完结。
还未到宛城,已看到连片朝廷军队的营帐,空中漂浮着生火做饭的炊烟袅袅,鼓吹声,号令声,“呼喝”“应声”,断续传来。
蔡襄在长社等了足足2个月,如今看这架势,不知这一次围城要耗到何时。
朱儁倒真想消耗下去,贼军人众,切断补给后久围必乱,到时候攻城事半功倍,伤亡最小,不过多耗费些军费粮草。
但是朝廷给不了他太多时间,他若不想像卢中郎将一样被囚车押解回洛阳,就得尽快打下宛城。
蔡邕赶到的时候,朱儁的军队已围城2个月,且刚刚结束一场恶战,杀死了贼军头目赵宏。黄巾军又推举韩忠为首领,仍以宛城为据点,继续负隅顽抗。
朱儁在城外堆了一座土山,居高临下,密切关注着城内的动静,随时准备攻城。
蔡邕寻到蔡谷之后,说起了蔡质的病情,可战事正在紧要关头,蔡谷承诺收复宛城就随蔡邕回家照顾父亲。
蔡邕蔡襄亦在营中驻扎下来,朱儁久慕蔡邕大名,营中议事时,常请教蔡先生的意见。营中别部司马张超,留侯良之后,有文才,善草书,“妙绝时人”。
蔡邕年轻时曾做《青衣赋》,浪得虚名,张超出文反击做《诮青衣赋》,争锋相对,没想到十多年后,两人城下相逢,竟然一笑泯恩仇,最为相得,两军相持稍歇之时,两人常一起深谈彻夜,经传军事,辞赋书法,无所不谈。
一日朱儁命人击鼓,佯攻西南,等到城中的黄巾军都调往西南之后,自己领五千精兵从东北方向发起猛攻,一举入城。
黄巾军退入内城,贼帅韩忠主动请降,幕僚中有主张接受的也有反对的,蔡邕、张超“皆欲听之”,但是朱儁不赞同。
朱儁说:“军事行动,有时候形式相同,实质却不同。从前,秦王朝和西楚王朝期间,人民并不固定属于某一位君王,所以需要奖励归附。而今,全国统一,只有黄巾变民,掀起叛乱。纳降无以劝善,讨之足以惩恶。今天接受他们投降,就等于敞开叛贼出入的大门,对他们有利时,他们进攻,战败时就投降保命。助长贼寇的气焰,不是上等谋略。”
朱儁下令急攻,一连几次冲锋,不能取胜。朱儁登山眺望,对司马张超说:“我知道了,他们被紧紧包围,在强大压力下,投降无门,又无法突围,所以死战。万人一条心,已不可当,何况十万人一条心?不如宣布撤退。韩忠看到解围,自会冲出求生,只要一出小城,士气低落,可以立刻击破。”围解之后,韩忠果然出战,朱儁乘势攻击,大败黄巾变民,击杀及俘虏一万余人。
南阳郡郡长秦颉,阵斩韩忠。黄巾残余部众再拥立孙夏当统帅,回军再入宛县。朱儁发动猛烈攻击,司马孙坚率领部属,最先攀上城墙。八月二日,攻陷宛县。孙夏率残余部众逃走,朱儁追击到西鄂(河南省南阳市东北石桥镇)精山(山在西鄂东南),再大破黄巾军,杀一万余人。
攻陷宛城之后,蔡谷请辞回乡,蔡质的病情也日有好转。
10月,天公将军张角在广宗(今河北威县东)病故。其弟张梁接任统帅,率军继续坚守广宗。张梁治军严明,作战勇猛,多次击退皇甫嵩的进攻。
皇甫嵩见正面强攻无效,遂采取夜袭战术。10月某夜,趁黄巾军戒备松懈突袭广宗。张梁仓促应战,最终战死,黄巾军被杀3万人,另有5万余人投河自尽,冀州黄巾主力覆灭。
11月,皇甫嵩转攻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与巨鹿太守郭典合围张宝部。10余万黄巾军阵亡,张宝战死。
其他州郡大肆搜捕,每郡都杀数千人,黄巾军从此瓦解。
自古以来,蛮族外寇不过是癣疥之患,国人内乱才是心腹大敌,随着来势汹汹的黄巾乱贼被剪灭,从天子到庶民,紧绷了快一年的神经终于得以松懈下来。
蔡邕返家当日,桥玄之子桥羽(任城相)的来信等候已久。桥玄(公祖)任司徒时主动征辟蔡邕为掾属,并给予极高礼遇,打破蔡邕长期隐居不仕的状态。蔡邕因此开启仕途,先后任河平长、郎中、议郎等职。
乔公十几年前就戏言由蔡邕来写墓志铭,如今以74岁高龄仙逝,蔡邕在悲痛之余,也到了应诺的时候,一气写下:《故太尉橋公廟碑》《東鼎銘》《中鼎銘》《西鼎銘》《黃鉞銘》。
“公讳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也。大鸿胪之曾孙,广川相之孙,东莱太守之元子也。膺受纯性,诞有奇表,岐疑而超等,总角而逸群。至于初绅,高明卓异,为众杰雄。其性疾华尚朴,有百折而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经艺传记,周览博涉,瓌琦在前,靡所不识。当世是以服重器,归高名,州郡交请,待以访断。历端首则义可行,处爪牙而威以布。察孝廉,除郎中洛阳左尉,以公事去,辟司徒,举高(弟)〔第〕侍御史,直道而往,用免其任。辟大将军,四府表拜凉州刺史,迁齐相,以公事去,诏书印绶,即家拜上谷太守,迁汉阳太守,征拜议郎,司徒长史,巨鹿太守,被诏书为将作大匠,为受罚者所章,拜议郎,即征拜度辽将军,迁河南尹少府大鸿胪,遂陟司空、司徒,托痾逊位。起家拜尚书令,以疾笃称,拜光禄大夫,后拜太尉,久病自替。复为少府太中大夫。春秋七十五。光和七年五月甲寅薨。
公性质直,不惮强御。在宪台则有尽规之忠,领州郡则有虎胗之威。其拔贤如旋流,讨恶如霆击。每所临向,清风光翔,远近豫震,兹可谓超越众庶,彰于远迩者已。于是故吏司徒博陵崔烈,廷尉河南吴整等,以为至德在己,扬之由人。苟不皦述,夫何考焉!乃共勒嘉石,永昭芳烈,遂作颂曰:「赫矣桥父,秉文握武,内为宗干,出为藩辅,在宪弹枉,竟由厥矩,允牧于凉。刘彼裔土,爰将度辽,亦用齐斧。敷教四畿,旋统京宇,敦兹五服,众庶是与。膺践七命,翼我哲圣,登空补衮,陟徒训敬。尹尉清宸,熙帝之政,终始为贞,典章以定。遗爱在民,皇哀其命,立石刊铭,莫逸斯听。魂而有灵,万亿其盛。」”
……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