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边刚吃了败仗,南边又起刀兵。正月,为了反抗刺史朱符苛敛,交趾郡(今越南北部)、合浦郡乌浒蛮联合九真、日南等郡蛮族起事,拥众数万攻占郡县。
朝廷启用熟悉岭南事务的朱儁为交趾刺史,采取"分兵合围"战术:主力沿红河水系推进,另遣偏师封锁北部湾海岸线。此役持续至光和四年(181),耗费军资达三十亿钱,才平息下来。
主上为摆脱士族掣肘,主动支持宦官创立鸿都门学。此举既能利用宦官打击士族,又能通过寒门官僚巩固皇权,形成“宦官—寒门—皇权”三方联盟。
二月,主上诏令在洛阳皇宫鸿都门内设立鸿都门学,招收"能为尺牍辞赋及工书鸟篆者",学生最多时达三千人。不同于太学专攻经学,此处侧重文艺才能培养,课程包括绘画(孔子及弟子画像临摹)、书法(鸟虫篆技法)、辞赋创作。可以算是历史上最早的文艺专科学校。
鸿都门学生毕业后可直接担任刺史、太守等高官,甚至封侯(如书法家师宜官、梁鹄)。这些由宦官举荐的寒门官员多依附宦官集团,成为其在地方和中央的政治代言人。
对于鸿都门出身的官吏,传统士大夫们是耻与其为伍的。
四月至七月,洛阳城接连出现雌鸡化雄、白衣人闯宫、黑龙堕庭、青虹现殿等异象。主上刘宏于七月庚子日下诏,召光禄大夫杨赐、议郎蔡邕、太史令单扬等十余名官员至崇德殿,由中常侍曹节、王甫代行"金商门问对",欲解灾异之兆。
杨赐引《春秋谶》直言:"虹堕鸡化,皆妇人干政之兆",暗指乳母赵娆、永乐太仆霍玉等扰乱朝纲。
光禄大夫杨赐(被曹操杀掉的杨修的祖父)出身东汉顶级世族弘农杨氏,祖父杨震为"关西孔子",官至太尉;父杨秉亦位列三公,家族以"四世三公"显赫于世。他自幼承袭家学,精通《欧阳尚书》及《桓君大小太常章句》,早年隐居教授门徒,"州郡礼命皆不应"。
建宁元年(168年),受荐为汉主上侍讲,首创"经筵日讲"制度,以《尚书》治国思想培养幼帝。
熹平四年(175年),与蔡邕等共同主持中国首部官定儒学典籍《熹平石经》的校勘工作。
帝师杨大夫的谏言没人敢反驳,杨家的身份地位,宦官也不敢轻易挑衅。
寒门出身的蔡邕,对于一些异像的诏问,引经据典,说得年轻的皇帝觉得甚是新奇有趣,而且言之灼灼,不像别的大臣那样推诿敷衍。
对于青虹现殿,蔡邕回答:“彩虹出现在天上,然后降落到庭院中。据我所知,这就是所谓的‘天投虹’。看不见尾巴和脚的,就不能算作龙。《易经》说:‘蜺虹出现而没有德性,只是因为它颜色鲜艳而亲近。’《潜潭巴》说:‘彩虹出现,意味着后妃暗中威胁君主。’又说:‘五色蜺虹出现,会明显照耀在宫殿上,预示着有战争之事。’《演孔图》说:‘蜺虹是斗宿的精气。’失度而出现的蜺虹,意味着君主被毁誉所迷惑。《合谶图》说:‘天子在外受兵威之苦,在内则臣子不忠。政变不是凭空产生的,占卜也不是虚假之言。’我想,或许在陛下深宫之内,有因美色而被宠幸的人,他们凌驾于尊卑制度之上,从而招致了各种灾变。如果群臣有所毁誉,陛下心意犹豫,不知谁是谁非,那么战争就不会停止,威权也会逐渐转移,忠言也无法被听到,这就是虹蜺出现的原因。所以,应该抑制内宠,听从忠言,决断毁誉,让贞洁高雅的人各得其所。严格守卫,整顿威权,不让权力旁落,这就是解救之道。《易传》说:‘阳刚之气感应上天,不用一天就能显现。’《尚书》说:‘只有君主才能行使威权,只有君主才能赐福。’如果有人做了这些事,就称之为凶害,所以明智的君主尤其要重视。”
关于白衣人闯宫,蔡邕回答:“我听说,凡人做出怪异之事,都是因为皇道失序。下面的人或许有谋反之心,所以《传》说:‘皇道失序,就是不建立正道。’这就意味着有下面的人图谋上面的情况。孝成帝绥和二年八月,有一个男子王褒,穿着小冠,带着剑,进入北司马殿东门,上殿进入室内,解开帷幕上的带子,招呼前殿署的王业等人说:‘天帝命令我住在这里。’王业等人将他捆绑起来拷问。王褒原来是公车府的卒吏,因病发疯,不知道自己进入了皇宫,后来被关进监狱而死。当时王莽担任司马,后来就篡位作乱,也最终被诛杀。我私下思考这件事,觉得它与绥和时的情况相似但又有不同。那个人的穿着既不相同,又是从云龙门进入,并声称是伯夏教他进入殿里。他与桓贤交谈,伯夏就是以前的大将军梁商,梁商的儿子梁冀、梁冀的儿子梁不疑等,都因犯罪被杀。残余的人不被上天保佑,用过去的情况来比照现在,或许是狂妄狡猾的人想要制造王氏那样的祸乱,但还没到宫殿就被发觉,逃跑后也没有逃脱被诛杀的命运。这实在是上天显示出的厚德啊。《潜潭巴》说:‘有人走进皇宫,不知道他的名字,这是大水即将到来的警戒,天子会感到惊恐,意味着群臣中阴气太盛,群下都争相强盛。’建立大中之道,举荐贤良并给予他们俸禄和宠爱,这就是解救之道。《经》说:‘君主建立中正之道,收敛五福,用来赐给百姓。让百姓都遵循你的中正之道,赐给你保持中正之道。’”
关于雌鸡化雄,蔡邕回答:“我听说,凡鸡出现怪异现象,都是礼貌失序的表现。相关《传》文说:‘礼貌不恭敬,就是不肃敬,这时就会有鸡的祸患。’孝宣帝黄龙元年,未央宫輅軫门内,雌鸡变成了雄鸡,但不鸣叫也没有鸡距。那时元帝刚即位,将要册立王氏为皇后。到初元元年,丞相史家的雌鸡变成了雄鸡,有了鸡距并鸣叫。这一年,封皇后的父亲王禁为平阳侯,皇后正式成为皇后。王氏的宠幸开始兴盛。哀帝驾崩后,皇后摄政,王莽以皇后的兄长的儿子的身份担任大司马,从此作乱。从前武王讨伐纣王时说:‘母鸡在清晨打鸣,这是家道衰败的象征。’《易传》说:‘妇人专政,国家不得安宁;母鸡像雄鸡一样鸣叫,君主不得荣耀。’母鸡只是像雄鸡一样鸣叫,尚且会有家道衰败、君主不得荣耀的名声。何况现在阴阳互变,名实更改,这确实是大异象。我私下用意思推测,头部是元首的象征,也是君主的象征。现在鸡身已经改变,但尚未改变到头部,而圣明的君主知道了这件事,询问其中的原因,这是将要有事情发生但最终不会成功的象征。如果应对得不精确,确实没有什么影响,但如果鸡冠形成,就会成为祸患。所以要恭敬谨慎地注意自己的威仪和动作。断绝宠妾,改变政治的本源,这就是解救之道。即使是颜回这样的匹夫之子,有了过错也一定能知道,知道了就不会再犯。《易》说:‘不远离正道而能迅速返回,就不会有大的悔恨,大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