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日光透过窗棂,在青砖地面上洒下斑驳光影,林月等了数天的君平先生终于踏步而入。
君平先生立于台前,依旧身着洗得发白的青衫,简朴却不失儒雅。
他神色严肃,缓缓开口:“今吾与诸生会于此,有吾之高足,亦有游学而至者。且共论之,求学之鹄的,究竟为何?”
子云师兄一脸认真,起身拱手行礼,答道:“学生以为,学习是为了传承和发扬先贤的智慧。”
“将诗书礼义、道德教化传播四方,进而使民风醇厚,人心端正,推动时势繁荣昌盛,共求太平盛世。如此,方能不愧对古圣先贤之教诲,不负读书求学之初心。”
君平先生面露微笑,目光中透着赞许,“传承文化,功在千秋,你有此觉悟,甚好。”
张端起身,若有所思:“学生以为,所学是为专也。”
“若有一技之长,便在这世间谋得立身之本。或如医者,悬壶济世;或似文人,著书立说;又或像画师,泼墨挥毫,皆可凭所学,有所建树。”
阿蕖曾断言,张端画术天赋极佳,未来大有可为。
林月转头望去,张端身姿颀长,迎风而立,衣袂飘飘,仿若从画中走来的雅士,确有大师风范。
君平先生微微颔首,“学以致用,自食其力,亦是正途。”
此时,箕弘站了起来,手指在袖下不自觉摩挲,满脸忧色,犹豫道:“当今天子耽于声色,任由外戚弄权,单王家就有百位子侄身居要职。”
“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富者田多无际,贫者无地容身,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土地乃百姓之本,若百姓失去生计,恐生民变。以上诸君所言,如何实现?”
君平先生缓缓踱步至窗前,日光衬得青衫越发泛白,他望向远方。
“是啊,民生艰难。你家父身为校尉,守土卫疆,自然了解得多,你以为如何?”
政坛之事,如此敏感,君平先生却能直接承认,果真神人啊。林月暗暗给这老头点了个大拇指。
箕弘挠了挠头:“学生也不知,这便是学生来求学的意义。期望在先生的教诲下,能寻得救国救民的良方。”
林月侧头看向江朔,只见他神色凝重,双手紧握,筋骨毕现。
片刻后,江朔站了起来,温声道:“先生,晚生以为,学习当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学成为官,辅佐君主,推恩施政,促家国兴,助万民安,此乃我辈读书的抱负。”
君平先生目光中透着赞许,“心怀天下,志向远大,难得可贵。”
“但,若政令难行呢?”君平先生话锋一转,目光锐利,直视江朔。
课堂的气氛瞬间沉重了起来,众人皆屏气敛息,若有所思。
若外戚专权长此以往,国家如何能安稳?百姓又怎能安居乐业?
江朔脸色镇定,顿了顿,随即补充道:“即便前路荆棘丛生,亦当勇往直前,不负所学,不负苍生。”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似有决然之意。
君平先生微微点头,目光从江朔身上移开,缓缓扫视着堂下的每一位学子,仿若正洞穿人心。
“江朔所言,慷慨激昂,尽显仁人志士之担当。然这外戚之势盘根错节,朝堂之上诸多掣肘,政令推行,谈何容易。”
君平先生语重心长,声音虽不高,却在这一方天地中清晰可闻,一字一句仿若洪钟。
“若因畏惧权势而退缩,如何对得起天下苍生?若有良方,哪怕粉身碎骨,也要为正义而战。”
箕弘脸色涨红,情绪有些激动。
一时间,数位学生相继起身,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辩声此起彼伏。
林月静静听着,暗自思量,这些同窗的见解虽各有不同,却都饱含着对家国民生的关切。
待众人稍作停歇,江朔再次发声:“诸位同窗所言极是。先生,我认为,我们可双管齐下。”
“一方面,在乡野间宣扬仁政,鼓励发展农桑,以实际行动为百姓谋福祉。”
“另一方面,在朝堂之上尽结忠义之士,哪怕前路漫长,荆棘丛生,只要我们心向百姓,坚守正道,终能拨云见日。”
君平先生并未即刻置评,而是补充道:“这不仅需要你们有审时度势的智慧,更要有直面困境的勇气。为政之路充满艰辛与挑战,唯有智勇双全,方能闯出一条光明大道。”
言罢,他目光深意地看向江朔,转而微微一笑,话锋一转,问道:“林姑娘,你以为如何?”
“我?”
林月毫无准备,冷不丁被点到,顿时措手不及,下意识忙指了指自己,又看向君平先生确认。
君平先生轻轻颔首,林月只得怯生生地站起身,咽了咽口水,思索着作答。
“晚生,晚生只知,一切皆应以民为本。”
“若政令难行,晚生,晚生以为,不妨先从民间着手。”
“我在山下时,看见路边多是乞儿,吃不饱穿不暖,着实可怜。”
“他们都还年轻,若有读书习字、学些本事的机会,也不至于沦落至此。”
“若我们能帮助流民学些本事,帮助当地居民提高生产力,是不是就能减轻税负负担,让大家生活得更好呢?”林月的思绪逐渐理顺了,语气快了起来。
君平先生忍不住赞叹:“妙哉!林姑娘能从细微之处着眼,看似质朴之语,却道出了关键。”
“诸生以为,若仅凭吾等白身,如何帮助流民习得安身之技,襄助当地居民提升生产之力呢?”君平先生继续发问。
此言一出,众学生恍然大悟,是啊,从政之路尚远,可百姓的困苦却迫在眉睫,不如就从当下开始行动。
众人顿时来了兴致,争相发言。
江朔手指微动,轻敲几案,林月的想法看似简单,实则切中要害。看来是小看她了。
子云师兄率先说道:“我等虽为白身,然诸位同窗各有所长,皆可善加利用。”
“擅授业解惑者,可在山下开办义务私塾,教百姓识字写字,日后或可凭此谋得文书、账房之类营生,拓宽生计之路。”
“精于农事者,可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讲解节气时令、选种育苗之法,助力农事,提高收成。”
“同时,我们亦可联合山中猎户、工匠,恳请他们向流民传授狩猎、手工技艺,使其能自力更生。”
阿蕖和张端紧接着补充道:“我二人亦可为百姓传授画艺。绘画若能学成,或可绘制扇面、屏风等物售卖,换得些许银钱,贴补家用。”
箕弘听闻,忍不住高声道:“除此之外,还需对当地县衙加以严格监督。平乐山自有律法,当确保其公正执行,绝不能让百姓再受豪强欺凌,守护好百姓安身立命之根本。”
随即有人附和道:“对,在赋税方面亦要严格监督,绝不能让百姓被重复克扣税负。”
林月灵机一动:“我们还可以助力居民规划农副产品售卖,拓宽销路呢。”
大家七嘴八舌,“对,白身聚力,亦能有所作为。”
君平先生听闻,不禁畅然大笑道:“若能如此,实乃大善。吾忝列先生之位,今特提出一新课题--民生济世之策。”
“求学问道,绝非纸上谈兵,唯有亲身实践,方能领悟真谛。”
“今令诸生深入民间,以耕读为基,以民生为要,行教化、助农桑、理商事。”
“尔等需深入街巷村落,细察百姓稼穑之难、商贾之困、教化之缺。以所学之长,为百姓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今诸生共十六人,每四人结为一组,即刻启程奔赴乡野,一月为期。”
“待一月期满,便以帮扶成果作为考绩,严判优劣!”
众人相视一笑,齐声应好。
“莫因困难退缩,要多思考、齐协作。待你们归来,为师盼着看到你们成长,更盼你们为百姓生活带来改变。”
君平先生言罢,拂衣离去。袍角随风而动,留下一众学生在原地回味思索。
“阿蕖,我们一起组队吧!” 林月赶忙快步上前,亲昵地挽住阿蕖的胳膊,阿蕖可是自己唯一的人脉。
阿蕖点头应道:“好哇,不过我们还需要两位伙伴。我去邀请子云师兄,你觉得怎么样?”
“可以可以!” 林月忙不迭地点头,心中暗自窃喜,子云师兄学识渊博、能力出众,在她心里那可是最粗的 “大腿”。
就这样,林月、刘蕖、子云、江朔,最终组成了一队。
夜深,叶鸣继续轻叩窗檐,待江朔走上前,赶忙汇报道:“公子,山下仍未有任何消息传来。她今夜在刘蕖的房中,似乎在整理行囊。”
江朔嘴角微微勾起,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轻笑。
“无妨,我们明日均会下山,届时我亲自会一会她。”
“你先去安福客栈候着,留意往来之人。”
叶鸣神色一凛,应了一声,迅速消失在夜色之中。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