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宁王,苏锦一身粗布丫鬟服饰,敛眉顺目地跟在他身后,踏入徐衡的书房。前脚刚迈过门槛,后脚便被满室琳琅的画作攫住了呼吸——水墨氤氲的山水间藏着孤高,工笔细描的花鸟里裹着怅惘,每一笔都像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心事,让她心头猛地一震。
她悄悄抬眼,瞥见案前正凝神作画的徐衡。鬓角已染霜色,脊背却挺得笔直,握着狼毫的手稳如磐石。恍惚间,儿时偷见父亲与他往来书信的记忆翻涌上来:那些笔走龙蛇的字迹里,藏着“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情,藏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锋芒,分明是个肆意洒脱、胸怀丘壑的人。可如今,他却自愿困在这方寸书房,与笔墨为伴,与回忆为伍。
这样一个看淡朝堂纷扰的人,还会愿意伸出援手吗?苏锦的心沉了沉。
“苏锦见过宁王爷。”她敛衽行礼,声音轻却稳,粗布衣裳掩不住那份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清贵。
徐衡这才搁下笔,抬眼细细打量她。目光从她微蹙的眉峰滑到紧抿的唇角,忽然像发现了什么稀世珍宝,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他放下画笔,缓步走近,喃喃道:“像,简直太像了……”
像谁?像父亲苏大人吗?苏锦心头打了个转,却没敢细问。眼下苏家满门的性命都悬在一线,她没时间纠结这些。
“噗通”一声,她双膝跪地,额头几乎触到冰凉的地砖:“求王爷救救苏家!”
徐衡长叹一声,伸手将她扶起,指尖触到她胳膊时,能觉出布料下骨头硌得慌。“你父亲与本王是总角之交,他落难,本王岂能坐视不理?”他话锋一转,眼底添了层凝重,“可苏家叛国的罪名已昭告天下,铁板钉钉一般。再者,本王不问朝政多年,贸然插手,只会引火烧身,反倒害了你们。”
“王爷!”苏锦急得声音发颤,“苏家对北燕忠心耿耿,天地可鉴!您是知道的啊!”
“本王知道没用。”徐衡望着她泛红的眼眶,语气沉了沉,“你得让天下人都知道。堵住悠悠众口,上边那位即便有心,也找不到动苏家的由头。”
堵住悠悠众口?苏锦身子一晃,险些再次跌坐在地。她太清楚了,北燕的百姓向来如此——前一刻能把苏家捧上云端,赞父亲是“救时宰相”;下一刻便能因一句流言,将“叛国贼”的唾沫星子啐到他们脸上。这张无形的网,怎么可能说堵就堵?
“只要找到你两位兄长,查清真相,流言自会不攻自破。”齐元璟在一旁开口,声音冷静得像块冰,“当务之急,是先找到他们。”
徐衡点头,目光落在苏锦苍白的脸上:“元璟说得是。你兄长性情沉稳,断不会无缘无故失踪。他们手里,或许就握着能洗清苏家冤屈的证据,眼下最重要的是要比他们提前找到你的两位兄长。”
徐衡看着她眼中重新燃起的微光,淡淡道:“去吧。若遇着难处,再来找本王。”他顿了顿,补充道,“这几日风声紧,你这身打扮倒是稳妥,只是出门在外,万事小心。”
苏锦重重点头,再次行礼后,转身快步走出书房。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她身上,粗布衣裳被镀上一层金边,倒像是披了件无形的铠甲。
书房内,徐衡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回廊尽头,重新拿起画笔,目光落在未完成的画卷上,那里画着一片茫茫雪原,雪地里孤零零立着一株红梅。“这孩子,骨子里都带着股韧劲。”他缓缓落笔,红色在白纸上绽开,“就像这梅,越是天寒地冻,越能开出花来,特别像你。”
次日,京都城中便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宁王徐衡时隔十二年从重新踏入朝堂。朝中不少旧臣倒戈。
京都朱雀大街扬起漫天黄尘,宁王徐衡的玄色车辇碾过斑驳的青石板,檐角铜铃在风中叮咚作响。苏锦躲在暗处隔着车帘望去,只见徐衡身着素银暗纹锦袍,腰间悬着半块羊脂玉,温润气质与齐元璟的凌厉锋芒截然不同,
齐元璟端起酒杯细细品尝,这是京都城中天香楼出了名的醉春风,此次一别怕是想喝也喝不到这般美味的酒了。
“怎么?还不放心?”
苏锦眼睛目不转睛的盯着车外,生怕错过一丁点儿有用的信息。
“他真的可以说服徐昭吗?”
齐元璟又斟满一杯酒送到嘴边细细品尝:“你可知道徐昭的皇位是如何得来?”
“难不成还是宁王拱手相让?”她半开玩笑的说道。
“聪明。”他用又从新斟了一杯送到苏锦面前,苏锦看了看眼前的酒又抬眼看了看他,在他的再三示意下接下了这杯酒。
“不知你可听过在十八年前宁王妃突然暴毙的这件事?”
宁王妃一夜之间离奇死亡这件事她怎么不知,这件事在当年掀起来轩然大波,也是因此,宁王突然放弃了争权,退出了朝堂。
“听过,可这跟今日救我苏家一事有和关联?”
“那我再问你,你可知道江湖半柱香?”
“听说过,传闻共有七人,这七人之中有男有女无人知道他们的姓什名什,也不知道他们来自哪里,只知道他们嫉恶如仇,做的是那快意恩仇,劫富济贫的事情,每次屠杀这些龌龊之辈之前都会点上一炷香,但向来不会超过半炷香,因此世人给他们取名为:江湖半炷香。
这七人曾在一夜之间血洗十三座贪腐官衙,连朝廷悬赏的金牌都一年之久。只是后来不知道这七人怎么就突然消失了。”
苏锦指尖摩挲着杯沿,酒液在盏中晃出细碎的光。她抬眼时,正见齐元璟将酒盏重重磕在案上,釉色青花的杯底碾过木纹,惊起青白玉盒中的一缕沉烟。
“这七人其中就有你的父亲和宁王爷以及宁王妃。”
青白玉闪盒在案上轻颤,盒中沉烟如丝缕般缠绕齐元璟指尖。他盯着苏锦骤然煞白的脸,喉间溢出的字句裹着冷酒气息:
"当年先皇在位之时最中意的几位王爷之中就是宁王爷,可是宁王一心想要结交江湖有志之士,根本无心于皇权之争,在外之时用化名结识了你的父亲和其他五人,后来,永安三年那场旱灾,朝廷拨下的三十万石救济粮,有十七万石被被相关朝臣官员所私吞,层层调查最后也只是官官相护,直到有天夜里,七人连夜查抄相关官员府邸,每到一个贪官污吏府上,半炷香的时间不到直接取下首级,次日凌晨,太阳刚出来的时候,那城门口上十三颗头颅各个流淌着鲜血......
“此事在当年掀起了一阵动乱,一时间特别是那些贪官污吏或者做了亏心事的官员朝堂上上下下皆是胆战心惊的过日子,为此,北燕朝廷为期一年出兵捉拿这几人,若不是当年宁王徐衡向先皇袒露身份,以命护下六人,恐怕你父亲等人早已命丧黄泉。”
齐元璟指尖碾过青白玉盒边缘,沉烟在暮色里蜿蜒成诡谲的纹路。苏锦握着酒盏的手骤然收紧,釉色青花的凉意透过指尖渗进血脉——她从未想过父亲腰间那枚刻着"山河"二字的铜哨,竟与十三颗悬于城门的头颅同属一段血色过往。
“可我父亲后来又为何入朝为官?”
“因为你的母亲。”
“我母亲?
“你母亲姜姒本是清河郡守之女”,齐元璟的声音被窗外渐起的风沙揉碎,“当年宁王领七人戍边,恰逢北狄部落突袭,你外祖姜崇为护粮道战死,你母亲却在乱军中救了中箭的苏将军。”他顿了顿,指腹划过案上飘落的杏花瓣,“后来先帝念及姜家功勋,又因宁王力保,才允了苏将军卸去江湖身份,以'戍边武臣'之名入朝。”
苏锦猛地抬头,撞进齐元璟深不见底的眼潭:“所以他是为了逼迫宁王这才……"
“当年宁王妃一夜暴毙,当时与宁王争权的是九王爷,宁王爷以为是自己害死了自己的妻子便请辞忧困在家中。”
“那为何最后是徐昭坐上了那把椅子?”
“不知道他用了什么办法那些原本支持宁王的群臣转而投入他的麾下。后来…..”
齐元璟冷笑一声,将杯中残酒泼向廊外。雨势渐歇,残阳透过云隙将他的影子拉得瘦长,
说话间,徐衡的马车在此经过朱雀大街,这是车窗响起了敲窗的声音,掀开车帘一个乞丐装扮的男子,双手捧着一个破碗向车内的人讨要的吃食。
“三皇子,王爷吩咐,事已办妥,三皇子今夜可启程。”
齐元璟点头小声道:“告诉王爷,王爷想得到不久之后元璟定双手奉上。”
然后又大声掩饰着超破碗中扔了二两银钱,那人感恩涕泪的说这感谢的话,
“后来怎么了?”苏锦问道。
“后来他尝到了权力的滋味比血更甜。在永安三年后,徐昭便开始暗中联络朝臣,他深知宁王无心帝位,便以'江湖匪类'的罪名将其余五人逐个铲除——唯独留下你父亲,只因他需要苏将军戍边的威望震慑北狄以及云国,如今北燕日渐兴盛,而你父亲的存在始终是个隐患……。”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