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影怜的目光继续在院子里流转,院中央的石砌水池映入眼帘。池边有棵老桃树,弯弯曲曲的枝条垂到水面上,花瓣时不时掉下来,在水面荡起一圈圈波纹。树下摆着个青石圆桌,两边各有一个圆鼓鼓的石凳子,朝阴面的那只早被池水雾气裹了层青苔。西墙根的古井旁,辘轳歪歪地靠在石头井上,粗绳子垂到井底,桶里还沾着水珠。
顾影怜抬头望向门庑横梁下,一个打开的竹制鸽笼悬挂在那里。白鸽有的闭着眼睛在笼中休息,有的在台阶上走来走去,突然扑棱翅膀飞起来,惊得地上桃花瓣乱飞。而在门庑立柱下,一匹枣红马正低头津津有味地吃着槽里的青草,它的尾巴悠闲地甩来甩去。整个院子整洁、安静,洋溢着蓬勃的生机。
林惊风道:“正房,吾日常煎茶披卷之地,凭轩可俯池鱼戏藻,仰观云影度墙。东厢三楹:北为寝室,垂竹帘以障暄;中设书斋,陈《道德》《南华》诸卷;南即丹房,故羽客李怀虚尝于此炼铅汞,今余唯趺坐服气而已。庖厨踞东北陬,当艮位以应谷神。西厢三楹:北曰“松风寮”,榻设青毡,待云水客;中为“停云馆”,置胡床、石鼎,宜清谈煮茗;南庑“嘉实仓”,廪粟藏醢。西南隅溷轩,东西耳房分设沐室。”
顾影怜心想:“如果我不是学中文的,就不知道溷轩是厕所,岂不是会闹出笑话。”
顾影怜跟随林惊风走进正房,只见夯土地面中央以青石板围出四方形 “食区”,与北侧书案形成 “前堂后室” 格局。黄杨木大案居中而置,其上摆放着陶砚、兔毫毛笔和越窑青瓷茶具。书案东侧依少阳位设两张栲栳凳,西侧地面铺着一张草席。泥塑老君端坐西壁,右手持麈尾指天,左手捧一卷《道德经》。东壁挂着一把横刀,上方还挂着两幅笔触细腻、意境悠远的山水水墨画。
东边桐木琴台上横置着焦尾琴,琴弦上栖息着一只不怕人的黑色燕子。西边柏木书架分层存放着道教典籍和诗卷,卷轴用黄巾带捆扎。
林惊风引着顾影怜坐下,笑着说:“斯室虽敝陋,亦足蔽风雨。吾素日览卷习字于此,颇得闲适。”说着,他给顾影怜倒了一杯热茶,继续道:“斯茶撷于幽岫,焙以朴技。虽阙龙团之贵,然蕴野涧之冽,自含松韵之清。”
顾影怜接盏浅啜,茶香在口中散开,她赞道:“味醇而冽,诚佳茗也。此何茶耶?”
林惊风道:“此苍冥茶也,产於苍冥山。”
在这深山道观中,两人的对话在茶香与花香中缓缓展开,一段奇妙的缘分也悄然开始。
林惊风问道:“影怜,汝从何来?”
顾影怜喝了口茶,犹豫了一下,回答道:“说来你可能不信,我来自你的未来。”
林惊风听了,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若有所思地说道:“诚然如是。初闻君语,颇感异哉,未料君自异世而来。林泉偶遇,岂非天缘耶?然君所言后世之象,愿闻其详。”
顾影怜叹了口气,说道:“未来的世界,繁华而又喧嚣,人们为了生计奔波劳累,与你这山林中的生活相比,实在是辛苦了许多。每个人都像是被上了发条的机器,不停地运转,却很少有时间停下来感受生活的美好。”
林惊风微微皱眉,说道:“众生皆苦,心役于物。后世之民,岂得脱乎?”
顾影怜苦笑道:“太难了!”
林惊风沉吟片刻,说道:“《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夫汝乃后世之人,其悟此理乎?”
顾影怜摇了摇头,说道:“虽有耳闻,却难以践行。”
林惊风微微一笑,说道:“人之性也,趋利若鹜。世之氓庶,多汲汲于功名利禄,营营役役,以为登青云之梯。旦夕筹谋,劳形苦心,驰骛于市廛之间,隳突乎朱紫之途。或竞权柄,甘效折腰之态;或逐锱铢,尽呈饕餮之相,形神俱敝而不知返。然《素问》有云:‘真气存内,邪不可干’。康泰之本,实系乎神守中和。体健则神清,身泰则意畅。无沉疴之扰,乃得享林泉之乐。欲求天年,非金玉可易,惟在抱朴守真,虚静自持。夫抱朴者,守其本真,不随波而逐流;虚静者,澄心息虑,不役于外物。如此,方能达神之自由,赏乾坤之妙境,品人生之至味也。”
顾影怜听了,心中一动,说道:“一般人很难摆脱世风的裹挟而自行其道。”
林惊风点了点头,说道:“君今幸临此境,胡不栖迟于斯,共栖烟霞以全逸志?庶几偕隐林薮,撷朝霞之精粹,汲夕露之清华。观松涛偃蹇之势,聆鹤唳清越之音,宁非胜于尘寰桎梏者耶?”
顾影怜道:“若你不嫌弃,我就留下来,毕竟我本就无处可去。若你嫌弃我,那我就只能死在这里,因为我实在无处可去。现在如此,以后亦如此。”
林惊风正色道:“倘有朝日,吾生厌弃之心,当自绝于世。盖修持未臻,道基不固之故也。”
顾影怜环顾四周,轻声问道:“你独居此地,日常饮食与衣物所需,究竟如何解决?”
林惊风微微昂首,目注山林,神色悠然地说:“观后隙地植茶数亩,聊供采焙。朔望既届,取新焙者裹以素麻,庋于东庑。药寮所植,百草蕃蔚,苍冥间参麝自足珍也。贾客齐云操盐布,按期而至,以茶药易盐酪布帛之属。凡需他物,书片楮付之,无不如志。往还书札,悉凭观中信鸽,朝发夕至,捷若桴鼓。
且此深山幽僻之地,天赐福泽,物用俱足。纵齐云经年不至,吾亦足以自存。若求肉食,持弓矢入林狩猎可也。山中獐狍野鹿、飞禽走兽,皆可为盘中佳肴。欲尝野果,漫山遍野,品类繁富,随手可取,其味天然甘美。至于饭食,于道观之侧,辟荒土,播粟种,勤加耕耨,及成熟之时,便可收获,煮粟为食,足以果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