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把杂草压扁,细长叶子的高大树木稳固地矗立在白色大地之上。透过枝叶空隙间所看到的,是阴霾的低云层,阳光微弱,昭示着猛烈的暴风雪不久后还会再次席卷。
森林里安静得异常,除了偶尔会发出白雪啪啦啪啦从枝叶落下的声音之外,其余的什么都听不见,甚至也没有起风。
积雪里漏出一双黑色的眼睛,唯有经验丰富的猎人才能察觉到这细微的动静,全身覆盖着纯白毛发的生物慢慢前进着,在雪地留下浅浅的足迹,当它停下来的时候,会稍稍动一下耳朵及头部,然后又继续伸出那不可思议的长腿跳跃前进。
显然,这是一只落单的雪兔。在不断重复这些动作之后,它突然停了下来,扒拉着草地上积雪的同时耳朵转动。
谨慎的家伙,可这难不倒艾拉,她吐出些许白色的热气,然后慢慢校准了手中薄铁片的方位,肌肉收缩,用力掷出。
刹那间,雪兔的脖子在铁片带起的风中喷出了鲜血,身体则呈现出一种一触即发的逃离姿势,但它早已错失逃跑的机会,只是小幅度地颤抖了一下,随即倒在地上无意识的抽搐挣扎。从颈部冒出来的鲜血稍微染红了它身上的白色毛皮,也慢慢融掉一些身体下方的积雪。
艾拉松了口气,她从雪兔尸体不足十米的松树后站起来,掩埋了大部分身体的积雪被抖落,就连气味也由于处于下风口,不会轻易被发现,这里是绝佳的捕猎场所。
艾拉已经蹲守了两个小时,即使有特殊材料制成的防护服和雪兔皮大衣,生化人也很难在可能达到零下六七十摄氏度的户外长时间活动。
这已经是极好的状况了,也有过一整天没什么猎物的情况。
从雪兔颈部流出的血液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已经凝固,似乎没有悬挂放血的必要。艾拉在附近找到被暴风雪吹断的树,随意清理了一下表面覆盖的积雪,就把雪兔放了上去。
她看着动也不动的野兔几秒,然后又闭上眼睛,这是生化人刻在记忆里的教诲,让他们牢记夺取生命带来的沉重感。然而在异端的艾拉看来,不过是人类埋藏在他们基因里的后手,方便在生化人犯罪后的停顿里予以处决。
令人不齿,但尤为机智。
做完简单的祷告,艾拉才取出杀死雪兔时投掷的薄铁片来,从雪兔背后正中央的毛皮绕着躯体划一圈。接着用双手把毛皮左右拉开,拉到完全露出头部跟脚尖时,再把毛皮割下。
新的雪兔看起来比原本小了一圈,变成一个粉红色的肉块,艾拉甚至能看到它被烹饪后的样子。从喉头笔直的割到□□,把腹部切开,取出里面能吃的内脏和脂肪,用雪擦洗并用割下的毛皮包好——这是重要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来源,在没办法随意从蔬菜中摄取维生素的冻土,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动物内脏和脂肪就成了能够预防缺素疾病的特效药。
随后再利用雪和随处可见掉落的松枝把雪兔掏空的肚子擦干净,擦不干净的部分则勉强用休眠仓残骸制作的简易水壶里不多的水稍微清洗一下,初步的解剖就完成了。
艾拉随意打扫了一下狩猎和处理的痕迹,将沾染了红色的雪和无法处理的内脏挖了个坑埋起来,以减轻环境中的血腥味,但即便如此,这处狩猎点在最近的几天应当是不可能有什么收获了。
收拾完现场,艾拉提着雪兔的尸体和包着内脏的皮毛踏上了上山的路,她必须得赶在下一次的暴风雪和夜晚到来前回到山洞,以免因患上失温症而被冻死,冻土夜间的温度有多低,她在醒来的第二天就亲身体会过了。
艾拉边走边捡拾拦在路上被雪压断或被风吹断的松枝,山洞里保存的木柴不多了,她得保证自己在雪停以前有足够的燃料保暖。
老实说,她并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处,她最后的记忆只有自己接受了指挥处的命令,躺在寻找新宜居地的飞行器——“诺亚”二十四号的休眠仓里。
艾拉强打起精神拢了拢身上的毛皮大衣,这是用许多只雪兔的皮粗略缝制的,针是用猎物骨头磨成的,线则是切割成细条的兔皮,由于艾拉并不精通相关的技术,所以上好的皮毛只是被随意地缝成歪歪扭扭的大衣样式,反正只要具有保暖的功能就好。
雪白的兔皮大衣帮助她在白色的世界里隐蔽,在躲过附近巡视的大型掠食性动物后,艾拉身形一闪,蹲着挖开了山洞口被雪掩盖的出入口。
山洞不算很大,高度目测只有两米左右,但异常的深,推断多半是由于自己的休眠仓迫降时撞击了整个山体,形成了满是岩浆岩洞壁的山洞。
山中遍布的变质岩则否决了这座山本身就是活火山的可能,艾拉推测“诺亚”二十四号上或许发生了什么变故,因为她的休眠仓是被紧急发射出去的,船员们甚至没能来得及给她下达指令和任务。
艾拉看到洞穴里仍旧在缓慢燃烧的火堆,心里松了口气,这是她利用休眠仓内的备用电源点燃的火种,若不是进入洞穴的旅鼠触发了休眠解除按钮,她从强制休眠中醒来可能要等备用电源耗尽,说不准还需要个几十年。
将整只雪兔放在废铁片上改刀,随后和内脏一起插在松枝削成的签子上熏烤,艾拉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兔皮上。她把皮革绑在捆好的晾架上防止其收缩,再用铁片轻轻剐蹭内皮上不多的脂肪,这才把第四个晾架放置在休眠仓残骸稍远一点的柴火储存处附近,防止内皮上残余的油脂被火焰点燃。
仔细一看,柴火上还存着不少已经熏烤完成的肉条,来自于她自制陷阱捕获的驼鹿,虽然食物看起来十分充足,但对用一个月才熟悉冻土气候的艾拉来说,这点食物也仅能保证自己不会被饿死在山洞里而已。
艾拉一开始还想往远处探索,根据她在山顶处的观察,方圆十里内看不见任何智慧生命的活动迹象,更远一些的目之所及处则被低云层和雪雾包裹着,过于荒凉的土地和连绵的山脉让艾拉在第一次看到时以为自己来到了《星际穿越》中曼恩星球的取景地——瓦特纳冰川,又或者是极圈的某处。
于是她有了一瞬间的幻想,以为自己回到了地球,也许是他们的科考队在任务途中被紧急召回了也说不定,然而她很快就冷静下来,因为她看到了早在一百四十多年以前就在地球销声匿迹的北极熊。
艾拉后知后觉,地球早已不适合除了人类以外的动物居住,哪怕是北极,在她离开的时候就该记住常被提起的“历史层开发研究计划”,对象是极地尚且具有完整基因序列的动物尸体,为此人类将极地用开掘机械覆盖,又怎么可能出现早已灭绝的北极熊的身影。
于是艾拉更加迫切地希望知道自己到了哪里,妄图寻找智慧生命的存在痕迹而踏上旅途,然而很快又被紧随而来的暴风雪困住,她早已丧失了时间观念,只能在快被冻僵前又冒雪赶回山洞里,随后是持续将近半个月的雪灾,没有储存足够食物的她差一点饿死在洞中,只能靠着到洞中逃难的旅鼠充饥。
艾拉拨了拨火堆,又往其中添了些木柴,如果没有火焰,山洞里的温度最多只比户外高二十几度,长期睡在零下三四十度的环境里,等待她的只有冻伤,可以说现在勉强维持的生活都是火焰带来的。
艾拉用休眠仓的碎片挑起一块火堆里石头,放入用松脂和高温粘合起的树皮制容器里,加热其中的积雪,她没有锅,休眠仓的外壳和内胆则分别是是高硬度和耐高温的合金,夹层则是隔热的高弹性碳纤维钢,火焰的温度无法穿透材料本身进而加热容器内部的水,要获得热水只能采取这种措施。
好在加热后的雪水虽然看起来浑浊,但实际却格外干净,再加上同样高保温的残骸制作的铝合金水壶,让艾拉在野外也能温暖身子。
艾拉将热水快速倒进水壶里,随意加了些松针进去便起身,她得趁雪还没有下前检查完自己布置的陷阱。
蹲回自己刚醒来时花了半天时间挖开的出入口处,只是短短的半小时,洞口处的积雪又落下把这里堵上了,好在并不如初醒时挖掘的冰水混合物那般坚硬,用身体向外用力顶两下便开了。
插好狭长松枝和休眠仓残骸做成的标记,艾拉将出入口重新掩埋起来,冻土的洞穴是这里的生命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因此艾拉必须在自己外出狩猎时保证家不被外来者占据。
做好这些准备以后艾拉才稍微打起精神来,不高兴地在心里抱怨着要不是没水了她才不会先回洞穴,而是选择和往常一样检查陷阱。
直接吃雪容易降低核心温度造成失温症,因此液体的水在冻土远比大部分人预想的重要,何况热水能在这种环境下让人保持快捷的思维和生理活动。
艾拉先检查了自己在山腰林子里设置的八个绳套陷阱,于是收获了又一只雪兔,她敛了敛嘴角的笑,想起自己只吃兔子容易造成“兔饥荒”,因缺乏碳水和脂肪而饿死。好在挖的陷坑在一周前捕获的驼鹿肉还有剩,脂肪可以依靠这种草食性的大型动物,但碳水就没办法了。
据艾拉所知,冻土是长不出含较多碳水的植物的,倒不如说,这里光是能长草和松树都令她稀奇,毕竟冻土植物一般以苔藓和地衣为主,哪怕是北极居民因纽特人都为了生存而居住在沿海地区,以狩猎鱼类和海豹为生,而倒霉的艾拉小姐醒来时却明显身在内陆。
艾拉穿着松枝绑的“雪橇”增加受力面积防止自己陷进积雪里,然后顺着山坡呈“S”型向下小步快走,不时用手拉一下经过的松树以减缓速度,这些松树都是她精挑细选的,有更大的松树遮挡保护,矮树上没有足以压塌枝头的积雪和容易冻裂的细树干。
快到她挖的陷坑了,坡度缓和下来,距离山脚还有不到三百米,她下山时发现这里有条野兽常经过而踩踏出的雪道,便挖了一个陷坑,还在陷坑周围利用树木做了许多绳套陷阱,于是顺利捉到了那只驼鹿,绳套陷阱也被触发,地面上残留有动物的毛发和摩擦的痕迹,只是她晚来一步,不够牢固的陷阱被挣脱,根据遗留的毛发判断,多半也是只驼鹿。
艾拉压低身形放缓了脚步,她听见了皮毛和积雪摩擦发出的沉闷声响,这声音不同于积雪落下和树木枝干冻裂而发出的清脆,让她打起十二万分的警惕。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