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林子规的主治医生。
准确地说,我先是林子规的主治医生,再是林洛瑾的主治医生。
为什么这么说?
*
我第一次见到林子规时,他还很小,大概十岁左右。
他的身上有杂七杂八的伤,我第一次作为外科医生为他调理身子。
他对我好像没有什么印象,或者说我其实没有正式地出现在他的面前过,对他来说,我只不过是一个一面之缘的医生。
我从林家老夫妇那得知了林子规的遭遇。
我不能做什么,好像只能悲悯片刻,然后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快治好他身上的病。
起初,我只觉得他对于陌生人抱有警惕,这是正常的。
所以,我没发现他的不对劲。
林子规的情绪起伏很大,但不是一下高兴一下伤心,而是时而雀跃时而平静。
我发现了这一点,结合他的遭遇,我猜他应该是从小受到的创伤导致的。
我与林老夫妇协调,多注意林子规的心理变化,心理状态。
林老夫妇对这个孩子也挺关护,坚定的应下了。
我很长一段时间没见到林子规。
我想,他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下继续生长,适应是迟早的。
在名为“爱”的包围下,
他的童年创伤,迟早会被治愈。
*
好像并不是我所想的那样。
林子规的病情恶化了,林老夫妇又找到了我。
并把事实告诉了我。
林子规时常会自言自语,这还是轻的。
重的就是,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他逐渐把“自己”区分开来。
林子规向林老夫妇提出了“分房睡”的需求。
分房睡?
林子规和谁分房睡?
从始至终被接回林家的人就只有他一个。
我试着深入了解,我询问林老夫妇林子规是否有一位其他的兄弟姐妹。
他们面色沉了沉,凝重起来,他们似乎也没有料想到这个问题。
因为当初在那个村子里找到的他们女儿的孩子,就只有林子规一个人。
只有他一个。
后来,他们托人去当地公安局问访。
得知一个严重性的问题。
非常严重,并且就是林子规的病根。
林子规有一位哥哥,但在七岁时候意外身亡,销了户口。
林洛瑾,我猜他哥是叫这个名字。
另外,通过林子规的自己亲笔写的日记文章,我猜并不是自然意外。
而是,人为。
极有可能是出于他们的生父付长树。
不然,为什么要说“我们一起逃出去……”的话?
当然,这些都有待考证。
但却无从考证。
最后发现林子规只是会自言自语等等行为,并不会影响林子规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生活。
林子规没有到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林老夫妇为了他也是煞费苦心,他们答应了林子规分房的需求,给他安排了两个一模一样的房间,里边的装饰都是一比一的,甚至到处都摆放着镜子。
好像是为了方便林子规的“自言自语”,为了方便他的“臆想”。
时间一定会冲淡一切的。
说不定,他会渐渐地把自己定为一个稳定的角色,而不是两个角色反复横跳。
*
并没有。
在家里,会有林老夫妇配合,在学校会有老师甚至是同学配合。
林子规真的被保护的很好。
可是他还是出了问题,还是自身的问题。
他还是产生了两个角色之间的矛盾,陷入自我纠缠。
那是我在医院正式的第二次见他。
我担任他的主治医生,我问他的名字。
他好像极为不耐烦地回我,“林子规。”
好像也还好,他知道他是“林子规”。
接下来的一个月治疗,林子规除了吵着闹着要见他哥。
我尝试着引导,并且从他那里得到了一些信息。
我确定了,他哥就是叫林洛瑾。
出于那句“杨花落尽子规啼”。
*
说到这句诗,
林子规写的那篇《我的弟弟》和《杨花落尽子规啼》,我为了加深对患者的了解,读了这两篇文章。
明明是一个人,为什么会写出文风和文笔完全不一样的文章来?
我还与他的初中班主任交流过。
他班主任当时尤为地关注林子规的情况,她是这样说的。
“我看到他第一篇的时候,整个人的感觉是很惊艳的,他平时的成绩也是不错的,这让我很难相信这是一位拥有精神疾病的学生。”
第一篇是《杨花》。
“可是在比赛作品上交截止日期之后,他又给我上交了一份文章,《我的弟弟》。”
“您看了也知道,那完全就不像是一个人写出来的。”
“后来,为了不辜负他对写作的热情,我组织班里举行了一次写作大赛。班里的同学都愿意配合,这让我很意外。”
班主任说的,话语里满是不可思议与惋惜,还有感动。
我听完班主任的话,陷入了沉思。
这样的行为举动,任谁来了都会被打动的吧。
这么看来,林子规好像并没有病,他只是把自己分成了两个人,进行着两个人的人生。
可这么一来,他的人生就是不完整的。
因为他会下意识把一部分经历分给“他哥”。
分给“他哥”的那部分他就会自己删除掉,只剩下自己视角的意识。
*
那一个月时间,林子规到后来渐渐地愿意配合我的治疗。
我看着他,最后向他问了个问题。
“你是谁?”
林子规蹙眉,冷不丁地说,“你不必用这些智障的问题考验我,我就算是精神病也不是智力低下。”
我一哽,笑了。
我向他说,“你可以回去了。”
林子规说的不错,他的智力是正常的,他的价值观也是正确的,他已经算得上是一个超群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