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攻坚的僵局像一层厚重的阴云,笼罩在“智康戒指”项目组的上空,也悄然蔓延至公司更高层的视野。
压力不仅来自技术瓶颈本身,更来自那些嗅到机会、试图借此搅动局势的人。
产品部总监赵明觉得自己等到了风口。
赵明相熟的一家供应商的CEO“无意间”透露,其投资的“智析科技”有一套近乎成熟的智能戒指参考设计,刚在的行业生态大会上和智析的人聊过他们的方案,让他觉得可行。
赵明在这个公司呆了10年了,太需要一场胜利来巩固乃至提升地位,并压过风头正劲的温肆。
一份由产品部提出、并经李副总批示‘请各位高管阅议’的报告,被摆在了紧急会议的议程上。
会议通知是由总裁办发出的,议题是‘探讨智康戒指项目加速上市的可能路径’。
赵明坐在靠近投影仪的位置,脸上带着一种“为公司大局着想”的凝重表情。
温肆和纪墨分别从不同方向进入会议室,目光短暂交汇,又迅速分开,各自带着警惕。
副总主持会议,开门见山:“赵总监的报告大家都看了。技术部目前遇到的困难,确实超出了我们最初的预期。时间不等人,竞争对手不会等我们。赵总监,你详细说说你的想法。”
赵明像是等待已久,立刻起身,激光笔的红点精准地落在PPT上一家名为“智析科技”的公司LOGO上。
“王总、李总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他声音洪亮,充满说服力,“智析科技,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但在特定细分领域,他们是提供一站式健康数据解决方案的隐形冠军。他们有一款现成的、经过验证的智能戒指核心模组方案。”
PPT翻页,展示出一些看起来相当漂亮的数据图表。
“大家看,精度表现稳定,功耗控制优异,最关键的是——”
他刻意停顿,加重语气,“他们承诺,提供一整套经过验证的硬件和底层SDK,并强调接入工作量和时间可以大幅减少,以此保证我们能赶上甚至提前原定上市计划。”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几个非技术部门的总监明显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时间,是最高昂的成本。
温肆的心微微一沉。她敏锐地嗅到了一丝不对劲,快速在脑中评估:现成方案?数据主权和后续迭代怎么办?风险完全不可控。
纪墨的脸色已经彻底沉了下来,手指无意识地收紧。
赵明似乎感受到了气氛的变化,但他选择忽略,继续加码:“我知道,大家可能会担心技术整合度和自主性的问题。但在我看来,在当前形势下,‘快’比‘完美’更重要!先抢占市场,树立品牌,后续我们完全可以基于他们的方案进行二次开发和优化嘛!这叫借力打力!”
“赵总监,”
纪墨的声音突兀地响起,打断了赵明的慷慨陈词,“请问,你深入评估过他们的技术白皮书和独立第三方安全审计报告吗?他们的用户数据加密标准是什么?传输链路是否端到端加密?算法是否存在无法审计的‘黑盒’?这些关键信息,在你的报告里完全缺失。”
她每一个问题都直指要害。
赵明脸上的笑容僵硬了一下,随即掩饰过去:“纪总监,技术细节我们可以后续再评估!现在关键是抓住时机!人家是正规公司,这些基础合规问题肯定...”
“正规公司?”
纪墨嗤笑一声,毫不留情地打断他,
“据我所知,智析科技去年才因为未经明确用户同意,将聚合后的睡眠数据出售给第三方研究机构而受到过监管问询。这就是你所谓的‘基础合规’?如果我们引入他们的方案,一旦出现数据泄露或滥用问题,败坏的将是‘赢力科技’的品牌和信誉!这个责任,你,或者我,谁都负不起。”
她的声音不高,冷静陈述,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
赵明的脸一阵红一阵白,被噎得说不出话。他没想到纪墨会对一家相对冷门的供应商黑历史如此了解。
温肆的心脏猛地一跳,她瞬间明白了最大的风险所在。
一旦出事,运营部首当其冲,她辛苦经营的一切都可能付诸东流。
更可怕的是,如果引入外部核心方案,项目的主导权和未来的迭代方向将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这是她绝对不能容忍的。
就在李副总眉头紧锁,似乎被赵明的“快”和纪墨的“险”拉扯时,温肆开口了。
她没有看纪墨,而是面向李副总和各位高管,语气沉稳而客观:“李总,赵总监的初衷是为了项目能快速推进,这份心急我可以理解。”
她先给了赵明一个台阶,避免直接对立显得自己是在针对他。
但紧接着,她话锋一转:“但是,纪总监提出的数据安全和伦理风险,绝非小事,甚至是关乎项目生死和公司声誉的生命线。我们必须慎之又慎。”
她看向赵明,目光锐利:“赵总监,‘极大缩短’总不能只是个形容词吧?请给出具体的时间评估和数据。另外,三个执行层面的风险需要明确:第一,对方的技术文档是否完整可用?第二,出现问题时,他们的技术支持能否及时响应?第三,也是最关键的,版权和专利归属是否清晰无争议?”
她一连串的问题,全是具体的、落地的、关乎实际执行风险和成本的问题,瞬间将赵明那个“画大饼”的方案拉回了残酷的现实层面。
“这...这些细节,肯定需要后续...”赵明一时语塞,他光想着赶紧上马,哪里来得及抠这些细节。
温肆没有穷追猛打,而是见好就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李总,我认为,在当前情况下,盲目引入一个我们并不完全了解、且存在潜在伦理风险的外部方案,过于冒险。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她停顿一下,展现出积极解决问题的姿态:“我建议A/B线并行。A线,技术部按原定路线,全力冲刺。B线,建立评估组对外部方案进行深度背调,目的就是把‘未知风险’变成一份‘已知的清单’,为后续决策负责。这个评估过程自然能为A线争取时间。”
她的话听起来完全是从公司利益出发,客观、稳妥、风险可控。既没有完全否定外部方案的可能性,又成功地将“立即引入”变成了“漫长评估”,为技术部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温肆提出评估小组由产品部和运营部主导,等于将赵明也拉下了水,让他去啃这块硬骨头,而不是只会动嘴皮子。
李副总听完,紧锁的眉头稍稍舒展。显然,温肆这个“稳妥推进”的方案更符合高层的管理哲学——可以冒险,但必须在可控范围内。
“温总监的建议比较稳妥,”李副总一锤定音,“就按温总监说的办。赵总监,你牵头成立评估小组,尽快启动尽职调查,我要看到详实的报告。纪总监,技术部不要受干扰,继续攻坚,我需要看到进展!”
会议结束。赵明脸色难看地收拾东西,狠狠瞪了温肆一眼,却又无可奈何。
温肆面色平静,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再正常不过的分内事。
纪墨站在原地,看着温肆。这是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温肆是如何在职场中运筹帷幄的。
没有激烈的对抗,没有情绪的宣泄,只有精准的切入点、合理的逻辑、看似妥协实则步步为营的手段,以及最终达成的目的。
她的心情有些复杂。她就算不喜欢这种算计和权衡,但也不得不承认,正是这种她所不齿的“手段”,在这次,守住了她最在乎的技术底线和安全原则。
温肆在她眼中的形象,从一个纯粹的“利己主义”,变得模糊和复杂起来。
温肆感受到她的目光,转过头,对上纪墨的视线,轻松的浅笑,微微颔首,眼神里有一种无需言明的默契——至少在这一刻,她们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
温肆也对纪墨有了新的认识。她原本以为纪墨成长成不通人情世故的技术偏执狂,但刚才她对智析科技黑料的如数家珍,显示了她远超技术本身的职业素养和底线坚守。
这种“原则性”,虽然有时让人头疼,但确实令人心生敬意。
第一次,她们因为共同的反对而非共同的目标,成了短暂的、意外的盟友。一种微妙的、基于共同底线的新认知,在无声中悄然建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