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堂设在街口,这样设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百姓前来吊唁,在百官行列里,徐家不过是一戍边之将,因着有从龙之功所以被封爵,但却在百姓心中地位极高。
每逢战事,总能看到徐家军的影子,他们军纪严明,定北候更是待人亲和,所行之事大都亲力亲为,名声被一点点传扬出去,渐渐北境百姓都开始敬仰这位守一方安定的侯爷。
后来的徐氏子孙承祖训,就成了百姓对所有徐氏族人都为之敬仰。
所以在官府传丧的那日,就有人所请在街口设灵堂,送一送这位为国战死的侯爷。
徐照野行于随风飘扬的白幡中,位于灵堂中心的那口棺材格外显眼。
低云下的黑色棺木静静矗立在风中,两侧的烛火被风吹得并不稳,火焰摇曳与白幡同动。
她把手放在棺木上,透体冰凉,一股股寒意爬上心头,这是她没想到的结局。
她以为自己死后会被万世唾骂,被人人厌弃,她已做好了这样的准备,无论多难听的话她都会一一受着。
可他们没有说,他们会手捧一盏明灯,身带白丧为她送行。
在那一刻她的内心却再也无法平静,他们真切的眼神如同那汹涌的波涛骇浪似乎要将她掀翻,把她溺死在苍茫大海。
如此还不如让她做个败军之将,死的无声无息。
当手拂过棺盖时,砰的一声,棺盖落在地上。
徐照野心中愕然,衣冠冢?
也是,他们怎么可能找到自己的尸体,只是棺内的衣衫怎么如此眼熟。
带血的灰色短衫,正是被素问换下的那件,前襟处,血迹依稀可见。
东边斜阳升起,红霞卷着云彩散在天边,也透进来丝丝微光。
徐照野贴在冰冷的内壁上,通过一个小洞向外探查,天寒地冻,郭松跺着脚搓手呼气在外等着。
今天要比前些日子寒些,尽管他多添了些衣衫,但还是挡不住袭来的寒气。
他的精神极不好,夜半还听说北边起了大火,要案在身他哪有闲心管其他事。
好不容易得了个由头,可以好好治治那些犯上作乱的猎户们,结果他刚把人提出来,还没用刑,就被一锤定案,审案的还是御史宋执墨。
无奈他只好放人。
如今大案频发,这御史不但不急反而还把他派到这来办丧,晦气的事更是一件接着一件。
他在寒风里等了一个时辰,本来说好的御史大人没来,军政司的李成志也没来。
他又急又恼,眼看着时间越来越近,封棺的匠人也来催促。
“郭大人,时辰已到,要是误了时辰,使侯爷魂不能安,你我可担待不起。”
郭松烦躁望着街口,他左顾右盼硬是盼不到来人,如今能做主的只有他。
他摆摆手,“封棺,封棺。”
许直骑马从西街出来时,主街上已经挤满了前往南街口送棺的人。
人群熙熙攘攘,马被人群包裹,无法行进一步,他干脆下马,握着缰绳往外挤,可人群向南窜动,也带着他一步步向前走。
他被人群裹挟着一路来到南街口,街口还如往常那样平静,并没有异常,郭松更是被其他事宜忙得晕头转向,无瑕顾忌其他。
他也放下心来,只是他向后看去,街口占满了人,他还要回去交差,耽误不得。
他拨开左右拥挤的人试图向外走。
“拜——”
随着一声高调的声音响起,在场的百姓全部跪地行礼,许直眼前的路突然明晰起来,他趁此机会牵马从人群中走出。
到了开阔地带后迅速上马出城。
昨夜公子犯病出城,应该是去了凌西山的玄云观。
此次来北境也是因为玄云观的清泉有清心去浊的功效,昨夜他本应陪公子一同前去,只是公子并不放心林韵做事,便派他来查看情况。
如今计划如常并无差错,他也应尽快交差。
玄云观在凌西山顶,云溪道长看出宋执墨心事,便邀他去顶峰打坐。
“避尘应无心,你心中不静,如何能入定。”
宋执墨静坐在山顶,听风声呼啸,看云卷云舒。
“既不能入定,观景也好。”
云溪道长叹道:“你这是心病,心结不能解开,就算你修的再好,心不治则身不全”
宋执墨眼眺远方,他的心思好像被远处山峦吸引,再也挪不开眼。
云溪见他这副样子不免心中惋惜。
自师兄下山他便守着师傅留下的观,每日修行,三个月后师兄来信,说他遇到了一个修道的好苗子。
师兄对他一见如故,但宋执墨对这位道长并不感兴趣,只是那年医官断他活不到不惑之年,道长却信誓旦旦保证,只要入他坐下,可活百年。
彼时宋执墨只有一个念头:他要活,要活着。即使再不愿他依旧这样做了。
云溪知师兄是随性的人,每次下山都是数年才归,中途并不通书信,但收了徒弟后,只一个月就来了三封信。
信中多是夸赞这位小徒弟,天赋异禀,不过几日便学会了入定。
如今一见确如师兄说的那般,即使不着道袍,周身的灵气便已溢出。
他身形似鹤般轻盈,衣袖垂落更像踏云而来的仙人。
他虽身形俱佳,只是五根不全,眼神浑浊,心中不静。
这样的人入定被会被外事侵扰,不多时便来了一位小童禀报。
“师父,门外有一人求见,静心师叔。”
静心是宋执墨的道号,也因他无法忘却往尘,便取了这样的道号。
云溪看向宋执墨,心中了然,“把他带到这来吧。”
“公子”许直向前行礼。
云溪亦不好打扰,便起身离开。
“林韵已把人带到,郭松并未察觉。”
“好”
“不过……”
许直总觉得自己好像漏了什么关键信息,他仔细回想只有林韵那句议论公子的话,不再多言。
徐照野贴在棺壁上,通过凿开的小洞,看见几个匠人手持铁钉,向这边走来。
棺盖被合严实,那些细碎的微光在铁锤砸下的声响中渐渐消散,她听着铁锤向下砸的声响,铁钉被一寸寸钉入木棺。
如今她只能从这小小的洞中探寻一丝光亮,和外面清新的气息。
她藏在棺中被人抬起,随着送葬的队伍穿过商铺林列的街,走过严守的城门,来到被白雪覆盖的荒郊,一路向山上走去。
抬棺的速度慢了下来,徐照野推断他们大概是到了山顶处,依宋执墨所说,棺椁会在望山停灵七日,告于徐家先祖。
只是棺已封,她又该如何出去。
等到外面彻底没了动静,她从小洞中再也看不到任何一个人后,她推了推上方的棺盖。
棺盖被钉的很严实,靠她一人根本无法撼动被铁钉封住的棺材。
她确实靠着这具棺材出了城,可若无人开棺,她也将死在为她打造的棺材里,被埋入土地。
她开始敲棺壁,希望有人能听到动静把她放出来,至少那位御史应该派人把自己接出去。
沉闷的砸棺声一声声从忠勇祠的正堂传出,一声声回响都消散在寂静无人的大殿上。
徐照野的手臂开始发酸,她不知已将敲了多久,无人回应,她才意识到没有人会把她放出去。
想要从这具棺材里出去她只能靠自己。
她拔出拐杖中藏着的断刃,刺入小洞中,一点点向外凿。
木屑在她眼前飞舞,她被呛得直咳,可她不能停,短刀在小洞处不断划着。
不知为何她越用力胸口处那块压着自己的石头就越沉重,她开始喘不上气。
如此情景下徐照野加快了加快了手中的速度,可那短刃无论如何都无法再进一步,木屑一层层掉落,但小洞却还如刚才那样并没有变化。
被扼住脖颈的窒息感慢慢涌上来,这方狭小的棺材,勉强能使她侧翻过来,这样的姿态她使不上力气,连内力都无法用出。
她的耐心也被这样没有希望的结果渐渐被磨没,在最后一下刺入洞口后,她用手砸向洞口处,可带来的只有手掌的震动。
她绝望的扔下匕首,现在她除了能在洞口处划出几道刀痕什么也做不了。
这把短刃和她一样,太小太无力,曾经的她高傲着望向这天地,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旷野肆意狂奔,可如今却被一口小小的棺材困住。
却也只能叹一句:时也命也。
如今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眼前的黑暗想象成是无星的夜空,她还是那个她,骑在高头大马上,扬起马鞭,肆意奔跑。
胸口处的石头越来越沉,无尽的困意涌上来。
她好累……好累……
玄云观的泉水确实有清心凝神的作用,宋执墨打算在观中住几日。
这几日心疾愈发严重,他需要好好疗养,只是自己的这份呈奏要是交上去,恐怕又要掀起一场风波。
王焕虽畏罪自杀,但他还留了一份画押的口供。
王焕只是一个小小的知州,他哪里有这么大的胆子叛国,一件叛国案怎么能只死一个知州。
宋执墨提笔,在奏呈的卷疏上特意提及,当年王焕入翰林拜右相为师一事。
他已经向水里抛下了钩子,鱼儿到底咬不咬钩,还要看这水清不清。
“许直,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京城的水他也要搅一搅了。
许直走进来,手中端了一个食盒。
宋执墨道:“既入观,便应食观中餐,你难道又忘了。”
许直放下食盒,忙解释道:“这不是属下带来的,云溪道长下山去了,观中无人做饭,那小道士便让我将这食盒带来。”
“下山?”
“听道童说,是有户人家怨愤未消导致棺材裂了,请云溪道长去做场法事,驱恶鬼,镇奸邪。”
许直一边收拾餐桌一边道,他不是一个听墙角的人,只是那户人家声音太大,在练功的他也不得不听了一耳朵。
他忽然想起,棺椁下葬一般都会用铁钉封棺,棺材怎么能说咧就裂了呢。
许直小声嘀咕起来。
“有话就说。”宋执墨道。
“属下只是觉得有些奇怪,棺材在下葬前都会被钉死,怎么会裂开?”
“你说什么?”宋执墨愕然。
他确实不太懂丧事,便问道:“那街口的那口棺材是否封了。”
“封了,属下亲眼看到封的。”
宋执墨眼神瞬变,他放下筷子,急速向外走。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