钥匙插进锁扣,轻轻一转,“咔嗒”一声,锁开了。林晓晓迫不及待地掀开盖子,里面铺着一层油纸,油纸下面放着一叠书信,还有一个小小的樟叶标本册,封面是用硬纸板做的,上面贴着一片干枯的樟叶,用红绳系着。
“先看标本册!”林晓晓小心翼翼地把标本册拿出来,翻开第一页,上面用铅笔写着“1993年6月12日,和阿柚一起捡的樟叶”,字迹娟秀,旁边画着两个小女孩的简笔画。往后翻,每一页都夹着一片樟叶,标注着捡叶子的日期和地点,最后一页夹着一张黑白照片,照片里两个小女孩站在老樟树下,手里举着樟叶,笑得特别灿烂。
“阿柚……”李婷突然轻声说,她从画本里掏出爷爷的旧照片,照片里爷爷身边站着一个小女孩,爷爷的手搭在她肩上,背景也是这棵老樟树,“这是我爷爷的妹妹,小名叫阿柚,三十年前跟着家人去了外地,再也没回来过。”
所有人都愣住了,沈清浅把照片和标本册里的照片对比,两个小女孩的眉眼确实很像。陈默拿起一叠书信,最上面的一封写着“致未来的‘樟叶守护者’”,收信人那里空着,寄信人写着“小棠”。
“小棠应该是标本册的主人。”苏野轻声说,他小心地拆开信封,信纸已经泛黄,字迹却很清晰:“我不知道未来是谁会打开这个盒子,但我知道,能找到这里的人,一定和我们一样喜欢樟树林。我和阿柚约定,等我们长大,要一起回来种更多的樟树,可阿柚下周就要走了,我把我们一起捡的樟叶做成标本,希望未来的人能帮我们看看,这棵老樟树还在不在,樟树林是不是还像以前一样热闹。”
信里还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小棠和阿柚的联系方式,只是号码已经模糊不清,地址也写着“XX街樟树林旁”,没有具体门牌号。李婷拿着信纸,眼眶有点红:“我爷爷说,他妹妹走的时候,哭着要带一片樟叶,说以后回来要凭着叶子找回家的路,可这么多年,一直没消息。”
林晓晓递过一张纸巾,轻声说:“说不定我们能找到她们呢?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我们可以把标本册和书信的照片发到网上,说不定有人认识她们。”
陈默立刻点头:“对!我可以找我爸帮忙,他在社区工作,认识很多老住户,说不定有人记得小棠和阿柚。”
沈清浅看着标本册里的樟叶,每一片都保存得很完好,虽然过了三十年,依然能看出当时整理得很用心。她突然想起自己的标本册,里面夹着他们五个一起捡的樟叶,有冬天的厚叶,有春天的新叶,还有刚收集的夏樟叶——说不定再过三十年,他们的标本册也会成为别人眼中的“时光盒”。
苏野把书信和标本册小心地放回铁盒子里,盖上盖子:“我们先把盒子埋回去吧,等找到小棠和阿柚,再一起把它打开。现在,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什么事?”林晓晓好奇地问。
苏野指着老樟树周围的空地:“小棠和阿柚约定要种更多的樟树,我们可以帮她们实现这个约定。明天我们去买樟树苗,在樟树林里种上,就当是给她们的‘回信’。”
所有人都赞成,李婷擦了擦眼泪,笑着说:“我要把这件事画下来,做成新的画本,以后和小棠的标本册放在一起,都是樟树林的故事。”
陈默拍了拍手上的泥土:“我去联系苗圃,看看有没有适合的樟树苗,再找张奶奶问问,当年小棠和阿柚住的地方在哪,说不定能找到更多线索。”
沈清浅把钥匙小心地收进标本册里,和那张陌生的纸条放在一起:“我们还要给小棠写一封回信,告诉她老樟树还在,樟树林很热闹,我们会帮她和阿柚守护这片树林,种更多的樟树。”
阳光已经升到头顶,水洼里的水完全干了,樟树叶上的水珠也消失了,树林里变得暖洋洋的。五个人一起动手,把铁盒子埋回原来的地方,然后用落叶和泥土盖好,看不出任何痕迹。林晓晓还在旁边插了一根小树枝,树枝上系着她的蓝色发带,作为标记。
“走吧,我们去张奶奶家,跟她说这件事。”苏野率先站起来,拍了拍裤子上的泥土。陈默和李婷跟在后面,一边走一边讨论怎么找小棠和阿柚,沈清浅和林晓晓则走在最后,手里拿着标本册,小声说着明天种树苗的事。
风穿过樟树林,叶子“沙沙”作响,像是在回应他们的约定。沈清浅低头看着标本册里的樟叶,突然觉得,这些小小的叶子不仅是植物的一部分,更是时光的载体,是友谊的见证——三十年前,小棠和阿柚用樟叶记录约定;三十年后,他们用樟叶延续约定,而未来,还会有更多人因为樟叶相遇,因为樟叶守护这片树林。
走到樟树林入口时,沈清浅回头看了一眼老樟树,阳光透过枝叶洒在树干上,那个小小的樟叶符号在光影里若隐若现。她握紧手里的标本册,心里忽然有了一个想法:等明天种完樟树苗,他们可以做一个“新时光盒”,里面放着他们的樟叶标本、书信和照片,再写下对未来的约定,埋在新种的樟树下,等几十年后,再让新的“樟叶守护者”来打开。
林晓晓好像看穿了她的心思,轻轻碰了碰她的胳膊:“你是不是想做一个新的‘时光盒’?我觉得可以!我们还可以在盒子里放一张地图,标注老时光盒和新时光盒的位置,让未来的人知道,樟树林里藏着两代人的约定。”
沈清浅笑着点头,眼里闪着光:“对,还要放我们的联系方式,说不定几十年后,我们还能收到未来的人的‘回信’。”
前面的陈默和李婷听到了,也回过头来:“算我们一个!我要在书信里写,希望未来的人能看到更多的樟树,吃到我煮的糯米饭。”李婷则说:“我要画一幅樟树林的全景图,放在盒子里,让未来的人知道,现在的樟树林有多美。”
苏野放慢脚步,等她们跟上,嘴角带着温柔的笑:“那我们明天就一起准备,种完树苗就埋‘新时光盒’,让这片樟树林,成为永远的‘时光守护者’。”
五个人的脚步声在樟树林外的小路上回荡,阳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叠在一起,像一片紧紧相依的樟叶。没有人知道,三十年前的小棠和阿柚是否能收到他们的“回信”,但他们知道,只要樟树林还在,只要樟叶还在,这些关于约定、关于友谊、关于时光的故事,就会一直延续下去,在每一个清晨和傍晚,在每一阵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里,静静诉说着属于樟树林的温暖记忆。
当天下午,陈默就跟着爸爸去了社区居委会,找到了三十年前的住户登记册。在1993年的记录里,果然有“小棠”的名字,住址是樟树林旁的23号院,而李婷爷爷的旧住址,也是23号院——小棠和阿柚,竟然是邻居。
“我爷爷说,他妹妹走后,邻居家的小女孩还来家里哭过好几次,说等阿柚回来要一起种樟树。”李婷拿着登记册,眼泪又掉了下来,“原来那个小女孩就是小棠。”
苏野则联系了苗圃,订了五棵樟树苗,都是适合本地气候的品种,苗圃的人说,只要好好照顾,几年就能长成小树。林晓晓则开始画“新时光盒”的设计图,她想把盒子做成樟叶的形状,外面刻上他们五个的名字缩写和相遇的日期。
沈清浅则在标本册里加了新的一页,上面写着“2024年6月15日,我们找到的‘老时光盒’,和即将实现的约定”,旁边贴了一张他们五个在老樟树下的合照,照片里每个人都笑得很灿烂,背景里的老樟树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机。
傍晚的时候,五个人又来到樟树林,坐在石凳上,看着夕阳慢慢落下,把樟树叶染成温暖的金黄色。陈默从家里带来了煮好的糯米饭,装在保温盒里,打开盖子就飘出淡淡的桂花香气。林晓晓则带来了妈妈做的饼干,形状都是小小的樟叶。
“来,为了小棠和阿柚的约定,也为了我们的约定,干杯!”苏野举起装着果汁的杯子,其他四个人也跟着举起杯子,杯子碰撞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
糯米饭甜得恰到好处,桂花蜜的香气在嘴里散开,饼干的酥脆和樟叶的清香混在一起,让人忍不住想多吃几口。李婷一边吃,一边画速写,把夕阳下的樟树林、石凳上的食物、还有笑着的四个人,都画进了画本里。
“我明天要早点来,给樟树苗挖好坑。”陈默拍了拍肚子,满足地说,“我爸说,种树要选在早上,土壤湿润,树苗容易活。”
“我明天带相机来,把种树苗的过程拍下来,放在‘新时光盒’里。”沈清浅说,她已经把相机充好了电,还准备了备用电池。
林晓晓则晃了晃手里的设计图:“我的‘樟叶盒’明天就能做好,我让爸爸帮忙用木头雕刻,外面还会刷一层防水漆,保证几十年都不会坏。”
李婷收起画本,看着渐渐暗下来的樟树林:“我爷爷说,他明天也要来,帮我们一起种树,他还说要给我们讲更多关于阿柚和小棠的故事。”
苏野抬头看着天上的星星,星星渐渐亮起来,在樟树叶的缝隙里闪着光:“等我们种完树,埋好‘新时光盒’,就把小棠的标本册和书信拍成照片,发到网上,说不定很快就能找到她们。”
夜色慢慢笼罩下来,樟树林里安静下来,只有偶尔传来的虫鸣和风吹树叶的声音。五个人收拾好东西,慢慢往家走,路上还在讨论着明天的计划,笑声在安静的小路上回荡,像一首温暖的歌。
沈清浅走在最后,回头看了一眼樟树林,老樟树的影子在夜色里显得格外高大。她想起小棠信里写的“能找到这里的人,一定和我们一样喜欢樟树林”,心里忽然觉得,这不是巧合,而是时光的馈赠——让他们在这个夏天,因为一本旧标本册、一张陌生的纸条,走进了三十年前的约定,也让他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友谊,更加期待未来的约定。
回到家,沈清浅把标本册放在书桌前,翻开那页夹着钥匙和纸条的纸,轻轻摸了摸上面的樟叶符号。她拿出信纸,开始写“给未来的‘樟叶守护者’”的信,笔尖在纸上轻轻滑动,写下他们的故事,写下对未来的期待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