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说到燕军进驻了馆陶,这一次大战失败后,燕军便一路北上回北平了。
期间燕军回北平的路上恰好遇见了真定兵团南下支援德州兵团,两相见面自然又是一战,但燕军遇上的是真定派出的一股前锋小骑兵,这股骑兵也就被燕军打败了。
当然真定兵团也没有多做纠缠,毕竟那也只是一股小骑兵而已,拿来试探燕军的,被打败了也就往回退去。
燕军真正与真定兵团的大战要等到在深州一带的时候才会展开,在这一路上燕军也就一边往北撤退,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追击着真定败军骑兵。
就这样燕军北上走着走着走到了深州一带,这里是真定兵团在得知燕军北上撤退时,预选的决战位置。在这里,朝廷军的平安、吴杰、陈辉等率领的三支边军骑兵精锐在这次以逸待劳。】
“以逸待劳?莫不是深州一战,老四你又要输了?”朱樉乐得看热闹,虽然他已经确定皇位与他无缘,但他老爹在,除了他老爹还有谁能拿他怎么办。
朱元璋闻声,呵斥了对方一顿,“怎么?你恨不得老四失败是吧?从前还在老子面前兄恭弟敬,现在怎么了?皮痒了,想挨揍了?”
朱樉吓得一噎,脸色难看。
朱棣冷冷笑了一声,继续看天上画幕。
【朝廷军以逸待劳,燕军却也不惧。我们不知道燕军到底是怎么收到这个消息的,按理说那个年代“望远镜”也还没出现,我们知道人类的肉眼其实看不到很远很具体的地方,但是望远镜可以啊!!
说起这个,诗诗便想到若是东昌之战,张玉能手持一个望远镜,他这么一看,哎呦,燕王居然被困在朝廷军后方了,也就不至于对战局发生严重的误判。】
朱元璋闻言,双眼瞬间眯成一条线,什么玩意?
望远镜?能看到很远的地方?
这玩意好啊!时时刻刻可以监测远处的敌情,这对打战来说,是多么有用的东西啊!
这东西,咱能造吗?
朱元璋募然与朱棣的眼神撞上,双方立刻心领神会,齐刷刷看向身后的文官们,一群事也不做,整天以笔为口,写的都是唧唧歪歪的事情,看着还是得给他们找些事做。
【说远了,望远镜这事儿要等到公元1608年的时候,由荷兰人发明呢。
我们说回深州之战。总之在朝廷军以逸待劳的时候,燕王朱棣派了一支精锐骑兵再一次使出了他本人的大招,又是一计纵深大迂回。
这一次,燕军绕到了深州的北面,真定兵团的背后,但这里值得一说的是,此时燕军离深州还是有很长的一段距离,且这段距离在朝廷的监控下,所以到底燕军的骑兵是如何绕过去的呢?
这里翻阅了史料也没有具体的记载,但有人猜测,在纵深迂回的这段距离里,很有可能燕军披了人家的一层皮,假冒了德州的朝廷军,还从德州绕过去的,因为此时盛庸、何福二人刚刚从东昌拨大军在回德州的路上。
深州在德州的上方,而此时盛庸、何福在赶回德州的路上,那么真定兵团的原意呢,是打算对行军在深州和德州之间的燕军来个南北夹击。
还是那句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我们知道燕军已经派出了骑兵绕到了深州的背后,所以,深州真定兵团被燕军主力和燕军骑兵反而给南北夹击了。
真定兵团扛不住燕军的南北夹击,被打得惨败,战马被夺取了3000多匹,骑兵被当众斩杀万余人,且真定兵团的都指挥、千户百户还有一大批的中低层武官都被俘虏。
经过这一战后,燕军轻松地回到了北平。以上便是建文二年的冬季,燕军与朝廷军之间的战役全过程。】
这一场战役讲下来,事实证明当燕军不再骄傲时,燕军的士兵立刻发挥了以往的水平,再一次战胜了朝廷军。
朱元璋看着看着,突然问道:“也不知那个与你一样使了一招深纵大迂回的将领是哪一个?倒是颇有你的风范。”
朱棣也点头,能孤军使出这一招的,确实是十分厉害了,比起他有过之而无不及。
朱标闻言,想起画幕说的武力值天花板,便猜测道:“想来应该是四弟的二儿子吧。画幕女子说过他比起四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朱棡幽幽道:“那干嘛没有提到他的名字,四弟都当永乐大帝了,怎么还不把自己家儿子的英雄事迹写到史书上。”
【哦,插播一句,在深州这里使出一招深纵大迂回的很可能是朱棣的二儿子朱高煦,至于刚刚诗诗我为什么没有提到这一点呢,是因为史书上确实没有记载。】
“哟~老四,你真的不行,自己家儿子的功劳你也不舍得记上去,该不会是想偷偷算在自己头上,然后被文官揭穿了吧?”朱樉不怕死地又道。
“你这永乐大帝的名头不会也是将很多人的功劳记在之间身上,后世人被你骗了,才稀里糊涂地给了你个“永乐大帝”的名号吧?”朱棡紧跟着说道。
不怪乎二人这般想,能够干扰文官的笔墨的只有当时的皇帝了。
朱棣脸色一拉,他的“永乐大帝”绝不容许被污蔑。
还未待他反驳回去时,画幕又道:【史书上为什么没有记载呢?很可能是被后来的明宣宗朱瞻基给抹去了。】
朱棣大笑一声,画幕为他正名了,可不是他搞的呢!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朱樉、朱棡:……
“等等,那个小崽子是第几代君王,他为什么抹去本王儿子的英勇事迹?”朱棣反应过来后发问。
大殿前的其他人自是不知,只能看向画幕。
【至于为什么抹去了,大概是因为汉王朱高煦像他老爹一样对朝廷造反了吧!】
这话一落,犹如闷雷滚滚,朱棣被砸得头晕眼花!
啥?他儿子造反了,造谁的反?造他老爹的反?
朱元璋侧目,心里直呼好家伙,又冷冷哼了一声,让你也体会体会听到儿子造反的复杂心情。
众文官:这特么怎么都造反?难道又来一反贼当皇帝?呜呼~痛哉痛哉~祖宗之法不存啊……
朱樉哈哈大笑:“老四,你这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啊。”
朱棣这会儿可没有空搭理他,他紧张地期待画幕后世女子能给他解答。
【朱棣和朱元璋实在太像了,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早逝,没能当上皇帝,朱棣的儿子虽然死在朱棣后头,但也没多后,明仁宗朱高炽登基十个月后便去世了,继位的是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
这里很奇妙的便是,对于朱元璋、朱棣来说,都是他们各自的儿子攻打孙子。】
各自的儿子攻打孙子?也就是说朱高煦像他老爹朱棣一样骑兵造反,再搞出了一场靖难之役?
朱元璋勃然大怒,文官武将面前直接拖了鞋子,拿在手上,对着朱棣一阵狂殴。
“好你个小崽子,你搞出一场靖难之役,你儿子又搞出一场靖难之役,咱大明底子都给你们父子倆掏没了。老四,还有你那儿子可真是孝顺,孝死咱了。”
朱棣不敢跑,只能站在原地闪闪躲躲,企图让打在自己身上的那鞋子力道卸掉一些。
老爹,可真的太疼了。
他脑海里灵光一闪:“父皇!父皇!后世女子说朱瞻基是明宣宗,可见那次朝廷是胜了的。”
朱元璋一顿:“哦,朝廷胜了啊。”
他正准备把鞋子穿回来,募然又是一顿后继续狂殴:“好你个怂崽子,胜了又怎么样,胜了也损失我大明的将士。”
“咱老朱的命怎么那么苦,打下的江山,儿子孙子个个不孝。”朱元璋哭嚎再一顿:“当然咱的标儿除外。”
众人:……当皇帝命还苦??
“尽是天天打自己人,搞什么内耗,打打打,也不去打什么欧洲,晦气,晦气啊~”
众人:……这话怎么听着那么耳熟??
“爹!爹!亲爹~”朱樉飞扑过去跪在地上,一把抱住朱元璋的大腿。
朱樉嚎道:“爹,儿子悟了!”
朱元璋:?“悟?悟什么?”
“皇位啊!大哥死了,皇位您给了孙子坐,这不就儿子造反了吗?老四也是,老四死了,孙子坐皇位,他儿子也造反了啊。这都是不遵礼法,不遵宗法的原因啊。
兄终弟及,兄长死了,皇位给弟弟坐,不给孙子,不就没有靖难之役一代,靖难之役二代了吗?”
朱元璋低头看他:“所以呢?”
朱樉仿佛看到金光闪闪的皇位向他走来,他猛地拍了一下大腿,“所以这皇位给我坐啊!哦~等大哥死了,遵从礼法给我坐呀!”
大殿上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胆战心惊,这秦王真是个脑子不好的。
“去你的狗屁!给咱滚!来人呐,把秦王丢出去!”朱元璋狠狠踹了他一脚,怒吼道。
内侍上来对着秦王就是一顿围,众人七手八脚地架起秦王朱樉,连忙王宫外跑去。
朱棣慢幽幽道:“二哥是不记得自个死在咱父皇前头了吗?”
朱樉:!靠,他还真忘记了!那他哭嚎这一出干啥,为老四做嫁衣吗?
痛煞我也~
关于朱高煦有没有造反,是真的不好说,
只能说他到底还是起兵了,一起兵不是造反也只能是造反了。
另外还有朱高煦给朱瞻基一个扫堂腿,
总感觉怪怪的,他这么蠢的吗?
能扫到人家,干嘛不搞死人家?
像个小学鸡一样玩闹打架?
但史料就是这么记载的!
话说朱高煦要是成功了,那不变成朱世民了吗?
哈哈~
急击真定派出的一小部分骑兵:
《奉天靖难记》
三十四年辛巳 正月辛酉朔,大军回至威县,遇真定贼帅以马步二万来邀。上以精骑数千沿途按伏,率十余骑逼其阵诱之,谓曰:「我常获尔众即释之,我数骑暂容过,无相阨也。」贼曰:「放尔是纵蝎。」众即来追。上且斗且却,引入伏内,围而尽殪之。
攻打深州:
《奉天靖难记》
乙丑,至深州,复遇真定贼帅以马步三万来邀。以骑兵千余遥阨其归路,上率精骑百余先薄贼阵,贼势动,大军乘之,遂奔溃。皆望真定走,我骑兵要之,生擒监军内侍长寿,并指挥、千百户数十人,斩首万余级,获马三千余匹,众悉尽降,遣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第 22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