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taire……”
朱诺安跟读这个名字。伏尔泰,伏尔泰!启蒙三巨头之一!
“所以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是……伏尔泰。”朱诺安有点晕乎乎,仿佛第一次知道:哦!原来周树人就是鲁迅。
“你是中国人不知道他很正常。他是一个大诗人、大作家……”主教对伏尔泰爱恨交加,但毫无疑问,他是个伟大的人,法兰西千百年只有这样一个人。
她怎么会不知道伏尔泰?!这个改变了欧洲甚至改变了世界的人!她光是念出这个名字都感觉大脑要宕机。
天赋人权!
天不生他伏尔泰,欧洲万古如长夜。
朱诺安已经被这个名字镇住了。冬斋里一时无人说话。
米里哀不知道该如何跟一个外国人介绍伏尔泰。
如果他只是主教,站在教会的立场,他会说:伏尔泰是一个破口大骂“教皇是两脚禽兽、教士是文明恶棍”的混蛋,一个邪恶的叛教者。
但他还是查理·米里哀,一个敬仰过巨星的人。
伏尔泰在活着时就极尽荣耀,“法兰西最优秀诗人”的桂冠戴在头上。年轻时,米里哀对那些深奥晦涩的思辨思想和慷慨激昂的政治见解根本不感兴趣,他喜欢伏尔泰的戏剧,《俄狄浦斯王》经久不衰,他在巴黎看过好多遍。他也读过伏尔泰写的书,比如《查第格》。
然而米里哀是一个贵族,还是一位天主教信徒。旧世界哺育了他滋养了他,他就是一个旧世界的人。革命无情地摧毁了他的生存根基和信仰体系,加上流亡中个人遭遇的迫害和妻子的死亡……对他来说,革命是一场横祸。
毫无疑问革命风暴从伏尔泰和卢梭的思想里孕育而生,因为有“天赋人权”的呐喊,才有了《人权宣言》的诞生。革命中,群众抬着伏尔泰的棺材进入了先贤祠,他们称呼他为“革命领袖”。
那是全然带着无理愤怒的风暴,唯一的使命就是毁灭,除了留给法兰西几代人长久的伤痕还留下了什么?因此他恨着革命,连带也审视起造就革命的思想……
即便现在他的心温和宽厚,只愿探索上帝所处的永恒,也不代表他摆脱了旧日爱恨的阴影。卞福汝主教只是一颗被滴水洞穿的顽石,他还不是无欲无恨的天使。
当主教认出那些信件封面的寄信人“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就是伏尔泰时,他本来准备按照朱和仪的嘱托烧毁它们,但是他停住了。
有一股力量阻止他那样做,冥冥之中有个声音说:“别烧!”
于是米里哀把燃起的火盆又扑熄了。他也从未打开过那些折叠的信件。
伏尔泰终究是一个名留史册的伟人,他的东西轮不到一个小小的教士决定去留。
米里哀不得不承认他的思想是有魔力的,即便他后来已经对伏尔泰有近乎反感的偏见,但还是偷偷再次阅读了那些**,也第一次认真探索思想风暴的源头……
然后他在不知不觉中认同他。
伏尔泰并非无神论者,他无情抨击教会却热情赞美上帝的仁德。这让米里哀内心舒服了许多,原来自己没有堕落。
“人们能认识到存在一个创造万物、赏善罚恶的神,这是理性发达的结果。如果放弃这种上帝的观念,我们将会陷于绝望的灾难中、沉溺于不知悔过的罪行中。”米里哀阅读着《哲学辞典》不住地点头。
革命的暴烈已经证明了,人类的进步不能交到无神论者手里,不信仰上帝就是不信仰善,人没有敬畏就会犯下累累罪行。
当米里哀阅读到《论宽容》时,却忍不住哭了。这是伏尔泰呼吁宗教宽容和政治宽容的册子,他想到了更宽大的宽容,对人性的宽容。宽容什么呢?他想起在流亡生涯里看到的被打得头破血流的教士,被驱赶出修院的修女,甚至,被暴民强·暴的贵族女性……
他又看到了妻子身下的血,他要宽容那些暴行吗?他也相信“人人生而平等”,因为每个人都是上帝的造物。他只是愤恨:那些革命党宣称他们所做的为的是法兰西的进步乃至人类的进步,进步必须通过这样的暴力实现么?
……
“……所以……伏尔泰曾经和德鲁热女士频繁联系过?”甚至是情侣?!
朱诺安的声音唤醒了主教。
她感觉很不真实,那块怀表上刻着“您的挚爱……”
一个是南明遗孤,一个是欧洲启蒙者。一个代表东方的封建王朝,一个代表西方的近代思潮……却在一起过?关公战秦琼,火星撞地球!朱诺安感觉左右两瓣大脑都搅一起了。
主教一开始也惊讶朱和仪和伏尔泰的关系,只不过他的那种惊讶是:一个他很熟悉的长辈跟一个离他很遥远的巨星有过那样的联系。但他转瞬就接受了,因为德鲁热是凡尔赛的贵族,一个外省的小贵族能认识朱和仪这种级别的贵族完全凭借运气。
但最令他不解的是,朱和仪晚年明显是一个非常虔诚的天主教徒,而伏尔泰对天主教的看法几乎全欧洲人都知道。他骂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
他又回忆那场蓬帕杜夫人的沙龙,伏尔泰和朱和仪分别处在房间的两端,他们连一句交谈也没有,形同陌路。不知情的人都会认为这两人不相熟。如果有过交往,显然那时已经分手,因为道不同么?
可是她还保留着那些信件,从法国到意大利,一路颠沛流离也没有丢弃。明白之后,米里哀再回想16岁那年巴黎爆火的戏剧《中国孤儿》……这些爱恨情仇,主教暗自摇头。
不过米里哀奇怪的是,他在社交界从未听闻关于他们的闲言碎语。原谅他成年时,伏尔泰都63岁了,而朱和仪也60岁了。他们两个人是米里哀爷爷奶奶级别的大长辈,可能大多数知情人早已死去。而巴黎这个地方,从来都是喜新厌旧的,每天都有新故事新八卦,伏尔泰再出名,也没人愿意嚼他的芝麻烂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