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记载,他的岳父倒是一个识大体之人,曾经告诫他,缓称王,广积粮,招贤纳士等。
陈胜给了他岳父一个蔑视的眼神。
“老家伙知道什么,也配谈国事?”
糟糠之妻和一帮穷亲戚,从乡下来投靠,陈胜高高在上把他们当奴仆使唤。
并且动不动就家暴,把糟糠之妻打得鼻青脸肿。
岳父长叹一声:“怙强而傲者,不能久矣!”
岳父带着一帮穷亲戚,回老家种地去了。
陈胜对亲人如此,对其他人可见一斑。
离心离德,众叛亲离,失败是迟早的事。
“禀大王!代郡信使到!”
左拥右抱,喝着美酒的陈胜,一听代郡信使到,立马就不耐烦了。
“怎么又是代郡的信使?叫他滚回去!”
“大王,这次似有重大军情!还是让他进来禀奏吧!”
连身边的一个佣人,觉悟都比陈胜高。
“好吧!叫他进来!”
随即,信使走到陈胜面前先行大礼,然后禀奏道:“章邯率领二十万骊山军,已经兵临代郡城下。”
“还有,代郡粮草已尽,周将军再次恳请大王补给粮草!”
陈胜不耐烦地言道:“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周文十五万大军是干啥的?怎么又来要粮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周文不会抢粮食吗?”
身边人道:“大王,如今兵荒马乱,到哪里抢粮食?再说章邯大军兵临城下,周将军他们也出不去啊!”
“叫他们自己想办法,孤这里也没余粮了!”
身边的人言道:“大王,城中粮库不是满的吗?能否拨个两万石,以解周将军燃眉之急?”
陈胜言道:“那些粮食不能动,孤还要留着过年呢!”
身边的人哭笑不得,假如周文守不住代郡,你陈胜还能在这里安心过年吗?
“大王,代郡乃最后屏障,请大王三思!”
“再说就砍了你!”
身边的摇头长叹而退。
代郡。
章邯的骊山军团,已经连续攻城十五天了,周文在城中断粮的情况下,顽强守住城池半个月。
城楼下的尸体,已经堆成小山一样高。
在烈日暴晒下,散发着恶臭。
今日,周文和守城将士又打退了骊山军团的两次进攻。
这半个月,周文的守兵死伤两万,而攻城一方的骊山军团,则损失高达五万之众。
“把城中所有的石头,都搬到城楼上来!架上大锅,烧满开水!”
箭弩已经全部用光,只能用石头砸,再烧大锅开水,往城下倾倒。
章邯大营。
中军帐。
“将军,我军伤亡高达五万,如强攻下去,势必造成更大的的伤亡!”
章邯心情沉重,脸色十分的难看。
骊山军团是他的家底,他所向披靡,没想到在此地遇到硬骨头。
“周文确实是个守城良将啊!”
章邯也忍不住赞叹。
“诸位说的没错,强攻下去伤亡太惨重,想破代郡得另谋他法啊!”
一人上前言道:“内线传出消息,代郡城内粮草已尽,我大军只要切断代郡粮道,不出十天,代郡必破!”
“好,就依你之言,派兵马切断粮道,大军围而不攻,等城中粮尽,代郡不攻自破!”
章邯哪里知道,代郡在半个月前已经无粮了。
天府之国的巴蜀。
刘邦来到这里半年多了,与巴皇姑相安无事。
巴清只是一个商人,她并没有占地为王的野心,对刘邦的到来不闻不问,只要不损害她的利益,刘邦在巴蜀安家都可以。
这半年来,刘邦也过得有滋有味的。
这里远离中原,远离战火。
刘邦可以过几天悠闲的日子,他是一个好色之人,家中已经有了吕雉、曹氏、郑氏和戚夫人,但还是不满足。
这天,他和樊哙在街上闲逛看美女。
巴蜀的美女有股泼辣劲,刘邦很喜欢。
两人正走着,忽听得前面一阵喧闹声,于是两人便过去看热闹。
“给爷跪下!从爷的□□爬过去,爷就饶了你!”
原来,是一个外地来的汉子,与当地的一个地头蛇起了纷争。
地头蛇喊来一帮人,将那汉子毒打了一顿,打得那汉子连连求饶。
“以多欺少,以强凌弱,算什么好汉!”
好打抱不平的刘邦有点看不下去了,正要上前干预,被樊哙一手拉住。
“主公不要去管这些街头斗殴,让他们去打好了!”
樊哙觉得,刘邦去管街头小瘪三的闲事,会拉低刘邦的身份。
刘邦对樊哙是言听计从,于是也就没有过去,站在一边看着。
“这汉子八尺之躯,相貌堂堂,竟然向一个小瘪三求饶,这也太没骨气了吧!”
樊哙言道:“强龙斗不过地头蛇,好汉不吃眼前亏!”
刘邦道:“士可杀不可辱,我要是那汉子,就和他拼了!”
接下来的一幕,让刘邦大感意外,并且嗤之以鼻。
只见那汉子在十几个人的淫威下,他真的噗通一声跪在地上,从哪个小瘪三的□□钻了过去。
看热闹的人,也唏嘘不已,嘲笑那汉子太没骨气。
“走了,看见此种可怜人就心烦!”
刘邦拉着樊哙离开了。
樊哙的战略,要刘邦在巴蜀招兵买马,壮大自己。
刘邦和樊哙走到设立在城里的征兵处,询问了一番之后,便亲自坐阵,招收乡勇。
忽然,从人群中走上来一个高个子汉子。
“大人!我要从军!”
刘邦抬头一看,原来是刚才从小瘪三□□爬过去的那个汉子。
刘邦打心里不喜欢这个人。
虽然长得很高大,但这种没有骨气的人,刘邦觉得是没用的是个窝囊废。
“我们这里不要你!”
那人诧异地问:“为何不要我?”
刘邦言道:“胯下之辱,这种奇耻大辱都能忍,有何出息?”
没想到那人却道:“小不忍则乱大谋!我岂能与一个无赖论输赢?”
这话有点意思。
刘邦又抬头看了他一眼,问:“壮士姓甚名谁?何方人氏?”
“在下叫韩信,泗水郡人氏!”
“中原人,那你何故到此?”
那人答道:“中原兵荒马乱,加上连年灾荒,过不下去了,就流落到此!”
刘邦又问:“你想从军,有何本事?”
“在下善骑、善射、会武功,而且力气大!”
“哦?”
此人的体型,确实适合当一名军士,而且他所说的几点本事,是一个合格军士具备的条件。
“那收下你了!”
韩信听了挺高兴,问道:“大人,那您给小人当何职?”
刘邦反问:“你想当何职?”
那人言道:“小人想当将军!”
“哈……”
刘邦和樊哙,以及在场的考官和军士听了,皆哈哈大笑。
“小子,胃口不小啊,张口就想当将军,你是那块料吗?”
那人瞥了众人一眼,不屑一顾,然后把目光落在站在刘邦身后的几位将领身上。
“你们几个是将军吧?请过来和小人比试一下,如是胜了,就说明小人也可以当将军。”
“这话有道理!”
刘邦回头看向身后的几位将领:“谁敢和这位兄弟比试一番?”
“主公!我来!”
“主公?”
那人听见几位将领叫刘邦主公,诧异地问道:“大人可是沛县刘亭长?”
“对,以前当过亭长,也当过无赖!不过,没钻过别人的□□!”
“哈哈哈!”
众人再次轰然大笑。
刘邦这人擅于自嘲,不管在什么人面前,都不摆架子。
就凭这一点,一下赢得大家的好感,这是刘邦的人格魅力所在。
从军士到将军,和刘邦相处,都觉得很舒服。
上行下效,刘邦军中的将领们,也都没有狂妄自大的,并且都效仿刘邦自嘲,将军和军士一团和气。
西子铭曾经对扶苏说,以后刘邦和江东项氏,将是扶苏最大的劲敌。
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
第一个出来和韩信比试的是刘邦帐下的偏将郑东原,此人善射,一张硬弓百步穿杨。
韩信问:“我俩比什么?”
“比射箭!射飞鸟,敢吗?”
“何惧之有!拿弓箭来!”
两个弓弩手把两把硬弓交到郑东原和韩信手中。
郑东原抬头仰望天空,正好天上有一排南归雁,只见他张弓搭箭,一箭射去!
弦声响后,一只大雁凄厉地惨叫一声,从天空中掉落。
“好箭法!”
掌声一片,众人赞叹不已。
“钻□□的,到你了!”
众人大笑着把目光看向韩信。
韩信心想,奶奶的,老子从此混得一个江湖名号“钻□□”了。
这一箭可要射准了,要不然就真没面子了。
别说当将军,恐怕军士都当不成。
只见韩信屏住呼吸,瞄准天上大雁,也一箭射去。
弦响雁落。
“好箭法!”
同样赢得一片掌声,刘邦开始有几分敬佩。
“还要比什么?”
“比武功!”
又一个将领出来,手里拿着一把开山大斧,想和韩信比试武功。
韩信也不甘示弱,爽快地答应了。
两个军士牵来两匹战马,分别交给韩信和那个将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