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大唐朝廷就肃清了黄巢的残余势力,天下重新恢复平静。
李烨和杨复恭的关系似乎也得到了缓和,杨复光因为李烨的介入,并没有英年早逝。那些效忠于杨复光的将领也因为杨复光的缘故,开始接受朝廷的调遣。大唐朝廷上下一片欢声笑语,大有中兴的感觉。
李烨趁着长安一片太平祥和的时机,带领何玉娇,陈薇儿,可欣儿和德拉去了南诏。因为可欣儿和德拉为李烨分别诞下一位小王子和小公主。隆舜和德钦听闻自己的妹妹诞下王子,都迫不及待想要亲近一番。
南诏。大理城。
“欣儿,我的乖宝宝,让本宫好好看看咱家的乖孙子。”隆裕太后早已经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自从宝贝女儿远嫁大唐,她的心就跟着去了成都。
后来听说大唐在自己的驸马,大唐寿王的指挥下,打败了祸乱天下的黄巢叛逆,她也是打内心的高兴。
在她的圣谕下,隆舜的南诏也给大唐朝廷有力的支持。南诏的粮食通过新修筑的驿道,源源不断送到成都。再由大唐朝廷派遣人力送到唐军各部。所以,李烨的大唐朝廷能够迅速平定黄巢叛乱与南诏的大力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看着容光焕发的可欣儿,隆裕太后内心还是满意的。她虽然早年丧夫,但是能和自己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哪怕是一天,也是此生无憾的事情。可欣儿身上焕发的光彩让人不得不相信爱情的魔力。
“母后,夫君忙于平定黄巢叛乱,无暇带领女儿回来探望母后和哥哥,还请母后和哥哥多多担待。”可欣儿自然是要把自己的心上人说在前面。毕竟大唐还需要南诏粮草物资的不停援助,才能尽快恢复生产。
“欣儿,你既然嫁给了大唐王爷,我南诏和大唐就是一家人,只要殿下对欣儿好,我南诏就是大唐永远的好兄弟。”隆舜突然发觉有一个大唐王爷妹夫也算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南诏缺乏的物资,通过给妹妹的书信就能解决,这比战争掠夺方便,文明多了。安居乐业,恬淡悠闲的生活才应该是人生的追求。
七天后,李烨一行继续向西南方行进,到达瞟国。
德钦自从妹妹德拉和南诏公主可欣儿一起嫁给大唐寿王后,就得到了南诏源源不断的支持,很快就统一了伊洛瓦底江流域,逐步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
热带国家的高热量作物红薯也因为良好的国家关系,传到了中原。这也是中原农作物种植的一大进步。此后,唐军粮食供应更加充分起来。
“好漂亮的小公主。”拉着自己外甥女胖乎乎的小手,德钦感慨万千。膘国差点灭国,万分紧急的关头,兄妹二人遇到大唐王子李杰,一番机缘巧合后,居然让自己的大对头南诏成为自己有力的支持者。可以说,没有南诏的大力支持,膘国要想统一
伊洛瓦底江流域就是空中楼阁。
“哥哥,你受苦了!”德拉双眼红红的。她和可欣儿一样,对李烨充满了全部的爱才远嫁大唐。把原本兄妹一起复国的重担放到哥哥一人的肩膀上。
趁着德拉和哥哥德钦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李烨带着何玉娇、陈薇儿等人沿着伊洛瓦底江而下,前去安南达寺拜访隆印法师。毕竟上次自己是受伤昏迷,为隆印法师所救。李烨自然不是知恩不报的人。
“施主自何处来,又去往何处?”没有想到,这一次却被小沙弥拦住了上山的道路。
“小师父,这是大唐寿王殿下,因之前和隆印法师有颇有渊源,故而特地前来拜访。”陈薇儿赶紧解释道。
“施主勿怪,只因隆印法师前一个月已经云游在外,只能说时机不够凑巧,还请施主早日返回大唐。”小沙弥双手合十,轻声说道。
“返回大唐?我等是专程前来拜访大师的啊。”李烨也颇为惊讶,自己一行断然不会对安南达寺带来伤害的啊。
“施主不要误会,师祖并非有意不接待殿下,而是有一件和殿下休且相关的事情亟待处理。”小沙弥知道隐瞒不过,赶紧和盘托出道。
“哦,大师远行,居然和殿下有关,那我们就更得知道个中缘由了。”何玉娇朗声说道。
“实不相瞒,师父此行是去了契丹找寻圣女去了。”小沙弥思虑片刻,还是告知了李烨诸人真相。
“圣女,你说是郭姝予?”李烨一把拉过小沙弥的手道。由于太过于激动,小沙弥觉得左手疼痛厉害。
“施主,还请放手。”小沙弥小脸涨得通红,敢情刚才李烨力气太大,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
“施主,小僧乃佛中人,不敢直呼圣女大名。施主如果有缘,还请奔赴契丹,或许就会知道一些你想知道的事情。”小沙弥说完此话,居然转身进去,然后关闭了寺庙的大门,留给李烨诸人一脸的寂寞。
契丹。黑山。圣教总部。
“大师千里迢迢从膘国来到契丹,就是为了这事?”郭姝予十分的不解道。毕竟之前和殿下一同前往膘国,和这隆印法师还是颇有渊源的。
“不错,圣女不仅是契丹的圣女,更是我膘国所有子民的圣女。”隆印法师还是一脸的慈祥。
“什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郭姝予还是有些懵圈了。
“圣女有所不知,这圣教原本起源于吐蕃,严格意义上说,圣女应该是吐蕃的,不过,随着之前圣教在膘国,南诏的传播,信仰圣教的人就越多。”隆印法师似乎是在回忆往事一般,沉声说道。
“可以,我怎么成了契丹的圣女了呢?”郭姝予虽然和隆印法师才见第二次,但是已经把他当成了自己的长辈一般。
“这个也是源于之前吐蕃对于契丹诸部的进攻啊,吐蕃在一百年前的时候,也就是大唐安史之乱后不久,就曾经几次三番进攻大唐,最厉害的一次是攻占了大唐西京长安。对于契丹诸部来说,圣教就像雨后春笋一般,很快在契丹发扬光大起来,最终取代了契丹人自己的信仰。所以圣教实际上就是吐蕃佛教的升华。”隆印法师还是那么的耐心,那么的慈眉善目。
“圣女乃天命所归,隆印自然倍服。”隆印在讲透圣教起源后用圣教最高礼仪叩拜郭姝予道,“只是不知圣女对圣教参透如何?”
“隆印法师,如今我已经将佝偻神书参透了三层,一般祭祀自然不再话下。”面对隆印法师的垂询,郭姝予还是据实以告道。
“圣女果然天资聪颖,真乃我圣教之福。”隆印法师本来也是得道高僧,法力自然还是有的,听闻眼前这个年仅十七八岁的少女短短三个月就突破了佝偻神书三层,心底更是佩服得紧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二人就在黑山参悟起圣教的佝偻神书来。
佝偻神书本来是上古先贤遗留下来的奇书,前三层还好理解,主要是帮助修炼者进行圣教的基本祭祀日常工作,给本教信众治病,祛除鬼邪之类。
但是,进入第四层,则是一个自我保护的境界。参透第四层,修炼者就能运用足够自然界力量提升自身防护水平。纵然是千军万马,也能够安然脱身。
隆印法师本来就是得道高僧,但是,对于神书的魅力仍然倾慕不已。
且不说二人在圣教黑山参悟佝偻神书,单说李烨等人在膘国,南诏省亲盘桓数日后,在一个月后,返回了成都。这次,李烨是要将蜀中军政大事做好安顿。这一次,李烨把孟知祥放在了蜀中担任西川节度使。王建则担任了山南西道节度使。何玉娇的父亲,射洪县令何应元则担任了剑南东川节度使。
对于正史上孟知祥,王建在蜀中担任节度使都先后背叛朝廷,割据蜀中称帝一事,李烨自然是心底清楚的。不过,他早就计划好了在蜀中率先开始的军政改革。
大唐创立的节度使制度的初衷本身是为了有效调配军政资源以维护社会地方稳定,为大唐开疆扩土。同时,也是为了让节度使有足够的权力调配区域内的军政资源,以集中所有人力物力保证战争的胜利。可以说,在初唐和中唐时期,尤其是太宗到玄宗前期,节度使制度都保证了大唐强大的战斗力。让大唐成为世界的中心,周围小国都以获得大唐册封为荣耀。
但是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随着朝廷威望的降低,节度使制度带来的利益逐渐演变为节度使们的私利。老子死了就把节度使传给儿子。朝廷同意,则皆大欢喜,朝廷倘若不同意,那就刀兵相向。当朝廷出现强势的皇帝时,藩镇们就皈依伏法的,一旦朝中皇帝孱弱,藩镇们就为所欲为。而且,大家都是群起效仿。你的节度使位置传给儿子,朝廷无法镇压就是同意,这样类推下去,这些藩镇就变成了独立王国,天下必然分裂。
因此,李烨在蜀中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首先是将节度使权力从行政权力中剥离出来。行政权力交给各州县。层层级级对上一级官府,对皇帝负责。节度使除了指挥军队,对地方官员没有任命权。官员的任命由朝廷吏部全权负责。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