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流瑾比送信的探子先一步进宫。
齐平县的折子也是最近才被送到温昀景的几案上,但又因为对方实在是过于偏远,暂时还未来得及在一众更重要的折子之中排上号,让温昀景浏览到其中信息。
而苏流瑾的到来,则加快了这个步伐。
“臣夜观天象,见西南有异,恐西南处有旱魃将生,特来为皇上呈报。”
苏流瑾这话说得恭恭敬敬。
她依旧是那副不卑不亢的模样,好像她依旧还是最开始那个因为流川郡之事被提拔上来的神女国师一般。这段时间也真的在府中闭门谢客,全然未曾参与到恒思的一干事务之中。
苏流瑾这话倒是提醒了温昀景。
他还记得近几日上朝之时,似乎有人顺口提了一嘴齐平县的事。
但因为齐平县的事情似有蹊跷,他并未立马在朝堂之上给那些大臣们回复,反而是让他们等着,等他派人调查清楚里面的弯弯绕绕之后再行决策。
孰料。
这几日其他干扰他的事情太多,倒是让他一时将此事忘在脑后。
若非苏流瑾今日提起此事,他还不知道要等多久之后才能想起来被搁置起来的折子。
温昀景并未立马给苏流瑾回应。
他先是将压在一众折子地下的上疏找出,大略浏览了其中的内容之后,这才重新将目光落在苏流瑾身上,开始权衡苏流瑾在这次事件之中的作用。
正如苏流瑾所说。
递到他面前的折子就是在说齐平县的旱灾。
常言道“一?二月十三晴相连,天旱春耕难种田。[1]”,现如今齐平县的情况就是如此。
正是春耕的时候,但接连而来的晴天却丝毫没有下雨的趋势,只怕今年齐平县的农收要出现岔子。齐平县的县令早在旱情发生的时候就开始往朝廷递折子,希望朝廷可以看在今年天干地旱的情况下,减少当地百姓的赋税。
折子乍一看没什么问题。
但齐平县的旱灾并非只一年。
去年此时,齐平县同样用这个理由要求朝廷降低赋税,以便度过灾年。
当时温昀景就批了。
但先前又有其他渠道的消息传到温昀景面前。
尽管温昀景先前已经为齐平县降低赋税,齐平县的难民却依旧四散到了周边各处,以至于其他各郡县困扰不堪,在齐平县上疏的同时,也递上了自己的折子。
若只有齐平县的折子,或许还有可能确实是连年灾害。
但如今有了其他郡县的折子叠加在一起,这其中的问题就显得耐人寻味了。
恰值此时。
跟着苏流瑾前后脚来的青云楼探子也将调查完的结果递了上来。
青云楼的消息向来都是机要。
在温昀景身边伺候的文公公一点都不敢耽搁,在青云楼的消息送来的那一刻,就已经小心翼翼地敲开了御书房的房门,将青云楼密信递到温昀景的几案上。
齐平县的事情,温昀景暂时并未想到什么解决方法。
正好青云楼的密信传来,温昀景索性先看一看青云楼密信之中的内容,打算让苏流瑾先行回去,等他想好了解决方案之后,再参考苏流瑾提供的信息派人前去处理。
他挥挥手,示意苏流瑾先行退下。
然而,苏流瑾还没来得及走到御书房大门口,就已经重新被召了回去。
已经展开的密信上,国师的字眼大剌剌地摆在上面。似乎生怕温昀景看不到一样,制作密信的人还特意花了不少篇幅去描绘莫思程去国师府的过程。
尤其是。
莫思程前脚去了国师府,后脚浪子轩就出现了问题。
这其中的关联,莫不让人浮想联翩。
“国师且慢,皇上还有话要与你说。”
听到文公公传话的那一刻,苏流瑾掩在薄纱下方的唇角不由得浮现出些许笑容。
她还怕温昀景也随着这一世的细小改变发生变化,无法再顺着他先前对温昀景的了解拿捏对方的行事风格,需要想想要用什么别的方法去达成自己的目的。
但现在看来,一切尚且还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正如苏流瑾所想的那样。
在两边都有疑点的情况下,温昀景更乐于将两个同样有疑点的东西放在一起。等它们自相残杀,一死一残之后,他自己再站在背后渔翁得利。
“正如国师所言,西南方齐平县上疏说地方有旱灾将至。国师既然已经预言出了当地的灾害,那如同当初在流川郡时一样,相信国师也可以给朕一个满意的交代。朕派国师去处理此事,国师可愿?”
虽说是询问的语气,但很明显,温昀景并没有给苏流瑾拒绝的权利。
若苏流瑾真的拒绝,只怕无法竖着走出御书房。
“臣自当尽力而为。”
苏流瑾恭恭敬敬地冲着温昀景行了一礼。
“只不过,齐平县偏远,圣上鞭长莫及,恐届时出现什么问题,来回送信耽搁时日。还望圣上可以给予臣便宜行事的权利,臣必然不会辜负圣上的期待。”
苏流瑾的要求并不过分。
若非齐平县偏远,恐怕温昀景也不会把相关的折子放在一众公文下方,须得苏流瑾提醒才突然想起。
偏远地区本就不好管理。
皇命下发下去,层层传递,最后都不一定会被执行成什么样。
这也正是齐平县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
京城中的这些人大多都有他们自己的事情需要处理,一时之间无法立马抽调出合适的人前往齐平县调查情况。而苏流瑾此时出现,提起此事,倒是正好让温昀景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允了。”
温昀景语调淡淡。
好像苏流瑾提出的只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问题罢了。
但当苏流瑾接收完了任务,转身离开御书房后,温昀景却又将文公公唤了进来。
“派人跟着国师一起,如果国师有什么问题,那她便不必回京,在齐平县内被山匪截杀即可。”
与方才答应苏流瑾那些要求时候的语调一样。
就连在说起这些足以决定苏流瑾生死之事的时候,温昀景的语调也丝毫没有波澜变动。就好像刚刚被他决定了生死的并非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一个不足以让人入眼的蝼蚁一般。
负责办事的文公公倒是未觉得温昀景这一番话有什么问题。
温昀景向来都是用这种方式去对待身边的人。
就连文公公自己,也逃不过这样的待遇。
或许文公公一开始跟在温昀景身边的时候,尚且还会因为温昀景这种动不动就要人命的作风胆战心惊。
但时间长了,总要麻木。
如若他一直都提心吊胆地在温昀景身边伺候,过分紧张的情绪自然会影响到他的办事效率,也会逐渐将他推向温昀景控制着的那把闸刀。
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文公公不得不麻木。
而在麻木一段时间之后,他甚至还在帮温昀景做事的过程中获得了些许快意,仿佛他自己成了那个手中握的有生杀大权的人,可以掌控下面这些人的生死一般。
苏流瑾回到青云楼的时候,张畔早就已经安排好了前去齐平县的行程。
为防刺杀,张畔特意准备了一队人马走管道前往。
国师平日里本就有不露脸的权限,藏匿在帷幕下方的那张脸谁也不知道长什么样。
只需要挑选一名身量与苏流瑾差不多的女子一同随行,便足以掩盖那些图谋不轨之人的目光。
而至于他们自己,则假扮成上京寻亲失败不得不回乡苟且偷生的夫妇,随着离京商队一起,乘坐商队的顺路车一路风餐露宿前往齐平县。
旱灾关系到农耕,更关系到这一年的收成。
事态紧急。
温昀景在确定了前往齐平县的名单之后,就立马下令让苏流瑾尽快前往齐平县处理此事。
引人注目的仪仗跟不起眼的商队一同离开京城。
甚至在仪仗离开城门的时候,苏流瑾还假装不懂发生了什么事,特意问了问旁边跟他们商队一起退避开来,为仪仗队让路的路人,假装要从这些路人口中探知情况。
听说这仪仗队是要去齐平县之后,苏流瑾还特意做出一副惊喜的神色。
就好像她真的是齐平县逃出来进京投奔亲戚的难民一般。
她虽两世都不曾见过齐平县的难民是何模样。
但上一世,她作为跟在温昀景身边以示他礼贤下士的象征,隐隐约约还是听说过些许齐平县的情况——上一世,那封折子被压在下方之后,并未及时被温昀景取出处理。
也正因如此。
本就深受旱灾侵扰的齐平县百姓,在齐平县连根杂草都不会长,入目全是龟裂的黄泥地的情况下,终于还是大批量远途迁徙,希望可以去周围其他郡县讨点生活。
缺粮少水的情况下,迁徙路上饿殍遍地。
及到周围各郡县的折子终于通过层层筛选递到温昀景面前,原本仅仅只是一个县里的旱灾,早已蔓延到周围各处。
人相食啖,白骨委积。
后又因旱而起疫,起疫而尸横遍野。
被波及到的郡县不止知何,天下户口减半,恒思怨民载道。
[1].是一句农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5章 鹬蚌相争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