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新年前后

年前,大雪纷飞,宫中张灯结彩,宫人准备着年夜大宴,今年宴会照例由长公主操持办理。暖阁内,地龙烧得正旺,萧明昭抱着只肥嘟嘟的兔子,有一搭没一搭地抚摸着。

“陛下,”宫女轻声入内禀报,“摄政王请您去文华殿一趟。”

萧明昭有些意外。课业早已因年节停了,这个时候叫她去做什么?她将兔子递给宫人,问道:“可说何事?”

“未曾。”

萧明昭心下狐疑,但还是起身穿戴整齐,裹了一件厚厚的红色斗篷,乘坐暖轿前往文华殿。

殿内也烧着炭盆,谢珩坐在平日授课的书案后,正执笔写着什么。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

萧明昭走到他面前,因他坐着,她倒是难得有了“居高临下”的感觉,这让她心中的不快稍微缓解,语气却仍带着点抱怨:“摄政王今日请朕来,有何要事?课业不是早已停了吗?”

谢珩放下笔,指了指自己案上的奏折,语气平淡:“年关将至,各地奏报、请安、总结的折子比平日多了不少。陛下既已歇了多日,也该活动活动筋骨,为臣等分担一二了。”

萧明昭闻言,心中的不快瞬间被惊讶和疑虑取代。她看向那摞奏折,又看向谢珩,面上努力维持镇静:“摄政王……不怕朕批不好,误了国事?”

“无妨。”

萧明昭按捺住心中的激动,在她平日听课的位置上坐下。一名小太监立刻上前,将谢珩案上右边一摞显然已分拣过的奏折抱到了她的案上。

她拿起最上面一本,打开一看,是某地巡抚写来的新年请安折子,通篇辞藻华丽,歌功颂德。

萧明昭撇撇嘴,提起朱笔,漫不经心地批了句:朕安,卿亦保重。

连续翻了几本,大抵都是类似的内容,不是请安就是报告些“祥瑞”,什么冬日开花、天降甘霖之类的。萧明昭在心里冷哼一声,怪不得今日这么“好心”,原来是嫌这些废话折子浪费时间。

谢珩仿佛能看透她的心思,头未抬,一边批阅着自己手中涉及钱粮、军务的奏章,一边开口:“过了年,陛下就满十五,快到及笄之龄了。按祖制,也该逐步亲政,学习处理真正的政务了。”

萧明昭心中猛地一惊,笔尖一顿,一滴朱墨差点滴落在奏章上。她强压下悸动,用略带惶恐和试探的语气问道:“亲政?朕……朕可以吗?朕还什么都不懂……”

“当然可以。”谢珩批完一本奏折,放到一边,拿起另一本,语气平淡,“太傅们都说,陛下近来的课业进益很大。前番臣前往江南督办水患时,陛下不是也能独立批阅奏折吗?您实在不必妄自菲薄。”

萧明昭听得心头一紧,这话听起来像是肯定,但她总觉得他是在提醒和警告她那次越权的行为。她垂下眼睫,轻声道:“朕那是碰巧而已……若是亲政后做得不好,惹得朝臣非议,尤其是崔太师他们……”

“陛下是天子,”谢珩终于抬起头,瞥了她一眼,唇角微微上扬,“天子没有做不好的事。若有臣工非议,自有国法朝纲处置。臣……也会在一旁协助。”

“那说好了,要是崔太师他们骂朕,摄政王你可要帮朕。”萧明昭立刻顺着杆子往上爬,带着点少女的娇嗔语气,仿佛是依赖长辈的孩子。

“自然。”谢珩应道,重新低下头去。

批完了那堆“废话”折子,萧明昭刚想松口气,却见谢珩竟示意太监,又从他左手边那摞明显更重要的奏章里,分了几本放到她的案上。这一次,不再是无关重要的折子,而是涉及一些地方官员调动建议、小型水利工程拨款请示等实实在在的政务。

萧明昭惊讶万分,随即心中满是忐忑。她翻开奏折,仔细思考,每落一笔都再三斟酌。遇到实在不会处理的,她拿着奏折走到摄政王身边,轻声询问:“摄政王,关于这个县令的考评……”

谢珩抬起头看了看,沉思片刻,“此人政绩中平,但无大过,可平调。”

“这笔修渠的款项,数额是否需再核验?”

“准其半数,余下令其自筹。”

奏折一摞摞被搬来,又一批批被批阅后搬走。萧明昭起初的新奇和兴奋渐渐被疲惫取代,只觉得手腕发酸,腰背也坐得僵直。

她终于忍不住放下笔,揉了揉手腕,看向对面那个仿佛不知疲倦的男人,开口道:“摄政王,你饿了吗?”

谢珩正拧着眉审阅一份关于边境粮草调度的奏章,闻言抬起头,神情严肃。

萧明昭被他看得有点心虚,眨了眨眼:“朕饿了。”

谢珩盯着她看了片刻,神情微微缓和,似乎才意识到时辰,将笔搁下:“是臣疏忽了,竟忘了时辰。”

他扬声吩咐殿外候着的太监:“传膳。”

太监躬身回道:“启禀王爷,陛下,御膳房早已备好了,一直在暖笼里温着。”

谢珩站起身:“陛下,先用膳吧。”

萧明昭赶紧站起来活动了一下有些发麻的腿脚。两人并肩走出文华殿。室外寒气扑面而来,与殿内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萧明瑟缩了一下,将斗篷裹得更紧,兜帽也戴了起来。

天空不知何时又飘起了细密的雪花,无声地洒落。离用膳的偏殿不远,两人都没要宫人撑伞。萧明昭低着头,小心地看着脚下湿滑的路。谢珩则负手而行,任由雪花落在他玄色的朝服肩头,积下薄薄一层白。

午膳简单精致,两人稍事休息后,又回到了文华殿继续下午的批阅。

直到宫灯初上,今日的奏折才总算处理完毕。萧明昭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寝宫,沐浴更衣后躺在温暖的床上,却有些睡不着。她反复想着今天的一切——谢珩的反常行为,他关于亲政的话语……这背后是试探?还是某种她尚未看透的布局?

而此刻,摄政王府书房内,谢珩将白日里女帝批阅过的奏章,一一重新看过。

想法略显稚嫩,考虑问题有时不够周全,对官员的了解和地方实际情况的把握也有欠缺……但是,思路清晰,抓得住关键,未来可期。

烛火在谢珩的脸上投下明暗交织的阴影,他亲手带大的孩子,似乎正以超出他预期的速度成长着。

——

宫中年夜宴,长公主将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歌舞升平,觥筹交错。萧明昭身着明黄色龙纹礼服,头戴珠冠,端坐主位,接受百官朝拜和敬酒。与往年不同的是,许多人都意识到,御座上的女帝即将及笄,这意味着会有很多事情的发生改变。

精致的御膳如流水般呈上,丝竹管弦之声悠扬悦耳。百官携家眷按品级落座,言笑晏晏。

安阳长公主端着酒杯,笑吟吟地对身旁的永宁侯夫人低语:“夫人瞧瞧,陛下真是越发有气度了。”

永宁侯夫人笑着附和:“长公主说的是。陛下聪慧仁德,实乃万民之福。将来若能有一位知心体贴的君后相伴,才是真正的圆满。”她说着,目光状似无意地扫过席间几位年轻英俊的宗室子弟。

一位与长公主交好的郡王妃也凑过来,压低声音笑道:“可不是嘛。我看安国公家的三公子就不错,文武双全,模样也周正,今日还作了首不错的贺岁诗呢。”

长公主用团扇掩口,眼波流转:“哦?是吗?”

不远处的肃亲王则与几位宗室坐在一起,看似闲聊,言语间却是意味深长:“陛下年岁渐长,身边需得力之人辅佐。只是这人选,必得出身清白、德行高尚,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恪守本分,以陛下为重,以社稷为重啊。”

“没错。”

一些家中有适龄子弟的宗室和重臣,心思活络起来。萧明昭发现,今年宴会上,许多年轻的男子表现得格外热情,或吟诗,或作画,或舞剑……

太师崔琰坐在席间,眉头紧锁,忍不住对身旁的礼部尚书李崇海低声道:“成何体统!陛下尚未及笄,更何况……”眼神瞥向了摄政王的方向。

李崇海安抚道:“太师息怒。陛下聪慧,心中自由决断。”

萧明昭面上保持着得体的微笑,偶尔点头以示嘉许,内心毫无波澜。

谢珩坐在御座下首,慢条斯理地喝着酒,目光扫过那些花枝招展的年轻男子,眉头微微蹙起,眼神深处掠过一丝冷意。

宴会结束后,萧明昭按例赏赐群臣。她特意吩咐宫人,将两份稍厚一点的赏赐分别送去兵部侍郎府和礼部郎中府。收到陛下亲赐的年礼,王瀚和钱婉自然十分高兴。而他们的父母心中却是思量万千。

萧明昭被长公主、肃亲王以及几位宗室长辈围着说了好些“关怀备至”的话,好不容易才脱身。返回寝宫的路上,月华与雪光交映,将宫苑照得一片清冷澄澈。

太液池边,她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负手而立,望着冰封的湖面。

“摄政王?”萧明昭有些意外,“你怎么还没回府?”

谢珩闻声转过身,月光洒在他身上,更显得身姿挺拔:“宴上酒喝得多了些,在此醒醒神。”

就在这时,夜空中突然传来“咻——啪”的声响,大片绚烂的烟花腾空而起,璀璨夺目。

两人一时都未说话,并肩站着,仰头望着这转瞬即逝的繁华夜景。

寒风吹过,萧明昭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她收回目光,轻声道:“天色不早了,雪后路滑,摄政王还是早些回府休息吧。”

“嗯。”谢珩应了一声。

萧明昭从他身边走过。走出几步,她忽然停下脚步,转过身来。

“摄政王,新年平安。”

谢珩愣了一下,随即唇角缓缓向上勾起,颔首回应:“也祝陛下……新的一年,无病无灾,平安喜乐。”

萧明昭笑了笑,转身慢慢走远。

谢珩站在原地,目送着她的背影消失在宫殿的拐角处。脸上的笑意渐渐敛去,恢复了一贯的深沉。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宁得岁岁吵

不小心与嫡姐换亲后

道姑小王妃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GB)我对你一见钟情
连载中满江明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