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联合国席位

春风里的联合国席位

1979年的北京,春风已吹遍街巷,长安街上的落叶松抽出新绿,与外交部大楼前飘扬的五星红旗相映。瓷站在办公室窗前,手中捏着一份联合国大会的议程草案,指尖划过“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的议题,眼底满是期待——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首次以更主动的姿态参与联合国专项议题磋商,意义非凡。

“代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专员已抵达北京,希望就技术援助项目进行会谈。”秘书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瓷转过身,将草案轻轻放在桌上:“请他们到会客室,我们不仅要接受援助,更要和他们谈合作——把中国的农业技术、小型工业经验,也纳入发展中国家互助的清单里。”

一周后,瓷登上了飞往纽约的航班。舷窗外的云层如棉,他翻看着手中的资料: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亟需先进技术和资金,而联合国正是重要的合作平台;同时,亚非拉众多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相似困境,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理应扛起责任。

抵达联合国总部时,大厅里的各国代表纷纷与瓷打招呼。来自坦桑尼亚的代表走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瓷,我们盼着你呢!你们的水稻种植技术,要是能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推广,能救不少非洲兄弟的命!”瓷笑着点头:“这正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发展中国家互帮互助,才是对抗贫困的出路。”

在联合国大会的发言席上,瓷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仅是为了自身发展,更是为了与世界各国共同繁荣。我们愿以联合国为桥梁,分享发展经验,参与维和行动,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台下掌声雷动,不少发展中国家代表频频点头,而欧美代表也露出了关注的神色——他们能感受到,这个东方大国正以全新的姿态,融入世界舞台。

会议间隙,联合国秘书长找到瓷,谈及中国参与维和行动的事宜。瓷毫不犹豫地回应:“中国支持联合国维和事业,我们已组建维和部队,随时准备奔赴任务区。但我们有个原则:维和不是干涉他国内政,而是为了维护和平与稳定。”秘书长对此深表赞同,当即敲定了中国维和部队参与中东某国维和任务的初步方案。

回国后,瓷马不停蹄地推进各项合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为中国的沿海经济特区提供了技术支持,帮助建设基础设施;而中国则派遣农业专家,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前往非洲多国指导水稻种植。在联合国的框架下,中国既吸收着世界的先进经验,也在为全球发展贡献着“中国智慧”。

1981年,中国首次当选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理事国。瓷在理事国会议上提出“南南合作优先”的倡议,得到众多国家响应。会议结束后,他站在联合国总部的走廊里,望着墙上悬挂的世界地图,地图上中国的轮廓愈发清晰。他知道,改革开放让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愈发紧密,而联合国这个平台,正让中国的声音传得更远、更有力。

此刻,联合国总部大厅的时钟滴答作响,与北京的晨钟暮鼓遥相呼应。春风拂过太平洋,将中国的发展气息吹向世界,也让联合国的舞台上,多了一抹来自东方的、充满活力的色彩——这抹色彩,不仅见证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更书写着发展中国家携手共进的新篇章。

需要我为你具体梳理“改革开放后中国在联合国的3个关键行动及影响”吗?这样能更清晰地展现二者的互动关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宁得岁岁吵

不小心与嫡姐换亲后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道姑小王妃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国拟】旧事重提
连载中岳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