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日,天过四鼓,林府门外已备好轿马,贾敏方要从床上起身,被林如海伸臂揽住了。
贾敏轻轻推了推他,道:“今天有正事。”
林如海明知故问道:“什么正事?”
贾敏不假思索道:“带着玉儿上战场打仗。”
这话没错,她可不就是为了林贾两家,去跟王薛家两家打仗么。
然而,这一说,林如海反把她抱的更紧了。
“睡下,不急。”
贾敏挣脱不开,无奈道:“再误下去,敌人就杀到门口了。”
林如海笑道:“你现在去,就中了人家的疲兵之计。”
现在,贾家都在严阵以待,贾赦领着族中子弟在西街,贾母领着合族女眷在荣府门外。
敌人能来攻打才怪呢?
必得等她们人困马乏,再趁夜偷袭,才是上策。
贾敏闻言,便躺下来,和他面对着面,不和他打哑谜了,问:“你是听到什么消息了?对不对?”
林如海笑道:“皇上不愿意省亲,选元宵节,就是要趁着节日事多,好拖一拖时间,哪能真让元妃在贾家待一整天?即便她来,至少得等晚上了。”
正说着,丫头来报,时已五鼓。
贾敏默了默道:“那就多睡一会儿吧。”
反正她和玉儿是外亲,只用在侧殿处等候召见,到点出现就行了。
既已知道贵妃晚上才来,这大早上的,确实没有必要折腾。
一时,天已大白,林如海换了一品蟒服进宫参加朝宴去了,贾敏起身,教黛玉弹琴,直到午正,二人用了膳,方更衣大妆,坐轿往荣府而来。
此时贾母等俱得到消息,知贵妃銮驾还早,便先回府休息。
贾敏说明情况,陪着坐了会儿,至酉初,她带着黛玉,领着贾家一干外亲旁系女眷、以及薛姨妈等无职奉诏女眷朝行宫西侧殿而来。
黛玉便知,东侧殿是给贾家一众男眷准备的。
算算时间,宝玉这会儿应该也在。
等候觐见的功夫实在太长太枯燥,黛玉不知喝了几盏茶,更了几次衣,终于,天色暗下来,一个礼仪太监进来,贾敏便带她起身,来至正殿门外等候。
不到一会儿,就听到里面宣旨。
黛玉暗提了一口气,垂眸跟在母亲身后,进了殿,规规矩矩的行了礼。
母亲和贾母、邢、王夫人等站在东列,她便和迎春、探春、惜春等站在西列。
元妃又宣薛姨妈、宝钗来见,女眷皆归列后,殿中放下了一层珍珠帘子。
然后是贾政来见,絮了一番话,贾政提及宝玉,元妃便宣宝玉,行了礼,元妃命他近前,携手揽在怀里,抚着他头颈,笑说:“比先长了好些。”
一语未了,泪如雨下。
宝玉悄声唤道:“姐姐。”
元妃便破涕而笑,拉着他的手,让他坐在身旁。
未及说上两句话,李纨、凤姐已上来启奏,请贵妃游幸行宫。
时宝玉做导引,贾母跟在贵妃身侧,诸人皆跟在身后。
虽是晚上,但园中各处灯火辉煌,极尽繁华,阶前山石挂着风灯,树枝上黏着各色绢纸做的花儿。
纵是正月天,却有四季之景。
黛玉顿时来了精神,比起方才,连大声喘气都不能,这会儿逛园子总算松快了一些。
她和迎春、探春、惜春三人在后排,看到壮景奇景,皆用手指暗暗戳一戳旁边人,示意对方去看。
虽不能说话,但几个眼神,大家都能心领神会。
唯有宝钗,双手交握在腹前,规规矩矩地跟在邢夫人之后,从始至终,眼也不往别处瞅一下。
大家见状,自然也不会去闹她。
比起黛玉,贾敏心已沉了下去。
除开正殿,凡园中重要景点,匾额对联都是宝玉当日所题。
元春别处的匾额皆不改,唯将“红香绿玉”的匾额要改做“怡红快绿”。
这明显就是在针对黛玉。
黛玉一生下来,身上就带着奇香,夫君如海便给她取了个小字,叫做香囡。
囡,是江南地区方言,指对女孩的昵称,意思是宝贝。
等黛玉满了三岁,闹着说别人会笑话她,再不让叫她香囡,他们才改口,改叫她玉儿。
香玉就是黛玉,元春在匾额中,去掉“香”“玉”,改做“怡”“快”,意思不就是说:没了黛玉,她的心情就怡然快乐了吗?
这不是暗戳戳的恶心人?关键没法和她对嘴。
贾敏姑且暂忍这一口气,等游玩园子,到了正殿,筵席已经摆下了,元春坐在上首,为省亲别院赐名大观园,趁机提出要试宝玉和诸姐妹之才。
要求是:让姐妹们各人题一匾一诗,让宝玉写四首五言律。
贾敏听完,更恶心了。
殿中四面,太上皇、皇上的人都有。
她这是明知黛玉诗文出众,怕黛玉写的诗一多,把宝钗、宝玉等远远甩在后头。
可是,凭什么呢?
写诗就写诗,还姐妹们一首,宝玉做四首,搞这种区别对待。
当宝玉是七步成诗的曹植了?
宝玉一会儿要是写不出四首来,看她怎么下的来台。
贾敏这会儿,连带着生起宝玉的气。
当然,生气归生气,她却早已想好了破解之法,恭恭敬敬的出了队列,以探春还要写诗,不方便誊抄为由,愿意主动承担给众人誊抄诗作一职。
元春眼皮一跳,很想直接拒绝。
但她是贤德妃,众目睽睽之下,她又怎好表露出与亲姑妈不睦?
而且,贾敏的才女之名,京都人人尽知的,写的一手好字,自然没得说。
她就是拒绝,也找不出理由来。
想了想,只是誊抄的话,似乎也没什么,她也不可能当众张冠李戴,把姐妹们的诗作混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