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谶语

万章问孟子:“舜是否知道象要杀他?”

孟子说:“怎么会不知道?不过,象忧愁,他也忧愁;象高兴,他也高兴。”

宝玉必是看出家族内部矛盾,姐姐元妃、母亲王夫人和老太太作对,赵姨娘贾环一房恨不得他死,父亲贾政亦对他不喜。

所以才阐述这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大道理。

他的道理总是对的,但现实却并不如人意。

论起来,他这个位置真够难的。

祖母和母亲斗法,两边都是血缘至亲,无论站哪一方,都是注定的不肖。

只有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为,当个无能之人,才能摆脱这些苦恼。

但他偏生又是个犟种,不甘心屈从命运。

看见不对的东西,无论有没有用,他都要振聋发聩的喊出来,比湘云还湘云。

黛玉道:“你那些心眼子,我早都知道了。”

宝玉笑问道:“那你喜欢吗?”

黛玉道:“什么?”

宝玉道:“我制的灯谜。”

黛玉点点头,她确实喜欢。

镜中的纯真无偏和心灵虚静她喜欢;舜的君子作风她也喜欢;不屈于命运,敢于选择自己人生的勇气她更喜欢。

两人私语了几句,贾政已走到了贾敏所制灯谜前:

缘起大荒山,百鸟皆戴瞂。

旧分唯三径,新交只九筠。

灵威昭日月,飞魄震古今。

仇池十九泉,但饮一柸新。

大意是:这样东西从大荒山而来,那里的凤皇、鸾鸟头上都戴着盾。这样东西以前尺寸不过三径,现在可以用竹子的青皮来代替。这样东西可以与日月同辉,它的魂魄震贯古今。仇池天水有十九泉,但是只能用它取来一杯引尽。

宝玉因小声向黛玉道:“《山海经·大荒内经》有云,‘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长生木,凤皇、鸾鸟皆戴瞂。’姑妈谜底物件,必是由其中一样木头制的。”

又道:“第三句说震贯古今,那必是长生木了。”

湘云凑过来道:“第四句,这样东西用来盛天水,可见是一样器皿。”

黛玉道:“是长生木做的水瓢。”

宝玉颔首道:“果然,杜工部有一首心忧天下的诗云,‘长生木瓢示真率,更调鞍马狂欢赏’,可见此物是源自该句诗了。”

长生木,又名不死树、龙血树,是《山海经》中一种神树,食之可使死者复生,亦可使人长生不死。

之前元妃送了一个灯谜,诅咒贾母赶紧去死,贾敏便做一个灯谜,祝福贾母长寿,林家绵延永存。

其中,“三径”是“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指陶渊明的气节,不愿与浊臭之辈同流合污,“九筠”指的是清正廉洁的栋梁之材,自然都说的是林如海。

另外,长生木瓢化用杜甫颂圣的典故,和皇上紧紧挂钩,贾敏便借此表明他们林家的政治立场,拥戴皇上,同时祝愿皇上国祚绵延。

最后一句则源于佛经,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劝宫里的贤德妃不要所求甚多,知足吧。

贾敏一个灯谜下来,众人方才的悲感不由被一扫而空,细细琢磨,愈发觉得有力量。

贾政赞叹的点点头,又去看后面宝钗所做灯谜。

“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

这就是明晃晃在诅咒宝黛二人了。

谜底是竹夫人,大意是说:贾宝玉有眼无珠,腹内草莽,虽然现在跟林黛玉这朵荷花和和美美的,但等到秋天莲枯藕败,梧桐叶落,你们就该分别了,过不了冬天的。”

不过因为她说的是“夫妻”,黛玉丝毫没往自己身上想,贾宝玉也不认为自己有眼无珠,当然也不会多想。

所以这个灯谜注定白诅咒了。

一、贾敏的灯谜我写的,大家将就看吧。

[1]谜底:长生木的水瓢。出自杜甫的陪宴颂圣诗《乐游园歌》中的一句:“长生木瓢示真率”,意思是,用长生木的水瓢劝客显示出主人的真率。

[2]缘起大荒山,百鸟皆戴瞂。

《红楼梦》是从大荒山无稽崖下的一块石头开始讲起的,所以说缘起大荒山,而《山海经·大荒内经》中有一句:“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长生木,凤皇、鸾鸟皆戴瞂。”

“瞂”就是盾牌,形容里头那几个裙钗女子,皆不是一般人,这里也指长生木产生的地点。

[3]旧分唯三径,新交只九筠。

“三径”是隐士隐居之地,大荒山不用说了,那么远的地方,一个人也没有,长生木自然就隐居了。

“九筠”,筠为竹子的青皮,竹子是清正廉洁的代表,九指代栋梁之才,竹子和长生木都是木材,自然能成为朋友。

[4]灵威昭日月,飞魄震古今。

“灵威”即威灵,威势,“昭日月”化用原著“座上珠玑昭日月”一句,“飞魄”即精魄,“震古今”指事业功绩非常伟大,一为夸赞《红楼梦》此书,二为长生木,能长生不老,自然日月同寿,古今不老。

[5]仇池十九泉,但引一柸新。

出自黄彦平《弱水》一诗,“弱水三千里,仇池十九泉”,仇池为天水所出之地,即弱水的源泉,用长生木的水瓢,凭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自然指的是宝黛爱情。

二、三春的灯谜,反应的性格,及人物命运。

[1]迎春:道家思想中一大弊端“无为”。

贾家一大问题是阴阳不平衡,男人不争气,她找出来了,然后就没了,她只是阐述了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事实,没什么用,她不认为自己能做什么,所以是“只为阴阳数不通”,一个“只”字把所有问题都推到男人身上了。

所以,她薄命在自己的“无为”上。

[2]探春:儒家思想,成也礼制,败也礼制。

探春顾念骨肉亲情,认为家族是个人的依靠,她劝元妃所说,贾家是风筝线,风筝断了,元妃也飞不高。

但实际上,儒家礼制的一大问题,其实是个人为宗族牺牲,而不是宗族护佑个人。

所以,她薄命在自己的“天真”上。

[3]惜春:佛家思想的弊端,出世逃避现实。

惜春不用说了,做灯谜就为了告诉元妃,你是贵妃又怎样,我只求自己清白,别的和我无关。

但怎么可能无关呢?家国天下,如果人人都选择出世,那必然是家之不家,国之不国,一定是个悲剧。

所以,她的薄命在于“自欺”。

三、宝玉的灯谜,是真的好。

[1]谜底为镜子,出自《旧唐书》:“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里每一个做灯谜的人,元迎探惜,都应该由灯谜本身,审视自己,而不是单想着示威夺权,分析问题,劝诫别人,表达志向。

[2]“象喜则喜,象忧则忧”,出自《孟子译注》万章上篇,里面有三个故事,是宝玉思想的核心。

①不告而娶。尧嫁女儿给舜,没给舜父母打招呼,舜也没给自己父母说,因为直说就娶不成。

而他为了保全黛玉的名声,亦不能出口言娶,但他从头到尾用尽法子,一直在表达他只要黛玉为妻。

②象喜则喜,象忧则忧。赵姨娘、贾环几次害他,贾政明知却未阻止,他心里一清二楚,但大房和二房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他更是清楚。

从维护贾母和王夫人之间的和睦,到维护大房和二房之间的和睦,宝玉一直在努力。

③君子可欺于方,不可欺于术。有人给子产送了鱼,子产让在水里养,下人却把鱼吃了,骗子产说鱼放入水里,活蹦乱跳起来,就游走了,子产因合乎情理,就信了。

所以,告诉宝玉说,黛玉是绛珠仙子还泪而来,他会相信,而且会深信不疑。并且还把这个论断当成真事,写进了《石头记》的开头。

后文自贾雨村出现后,就有许多假语,但唯独甄士隐识通灵,绛珠仙子还泪这一回,没有贾雨村,也没有假语,是作者拍板定性未隐去的真事。

至于红楼作者是贾宝玉,这个论断的线索证据就更多了,后面提到再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7章 谶语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宁得岁岁吵

不小心与嫡姐换亲后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在全A男团中假装Alpha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红楼]贾敏有了随身空间
连载中是正经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