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以纲吉的视角写一下。但是排期不定喔~这篇文在我这里现在是完全不想再动一下的状态
其实还有很多没有讲清楚的事情,比如里伯恩其实只是失踪了但是并没有死,看看番外的时候能不能把这些没写清楚的事情讲完吧、哈哈
[注]
*Turkish Delight土耳其软糖,直译叫土耳其快乐糖,通常以玫瑰香水,**树脂与柠檬调味,软糖里面有坚果用来中和甜味。在土耳其当地叫Lokum,意思是“给喉咙的安慰”,KOSKA是土耳其软糖的牌子 。
*在古时候贵族之间喜欢用精美的蕾丝手帕把土耳其软糖包裹起来,作为相互赠送的礼品,是用于赠送心上人表达爱慕的方式之一,象征着幸福的甜蜜。
*在《纳尼亚传奇》中白女巫贾迪思用土耳其软糖来诱惑小男孩爱德蒙叛变。
*耶和华:上帝
*《失乐园》作者约翰·米尔顿(英)
第一次在文学史上把反面人物撒旦作为主人公来塑造,颠覆了文学史上描绘正面形象的传统风格。
讲述了叛逆之神撒旦因为反抗上帝的权威被打入地狱Abyss深渊当中,为复仇而变成黑蛇寻至伊甸园劝诱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最终偷食禁果的亚当和夏娃被上帝驱逐出伊甸园的史诗
*“创造比生来就是毁灭更加伟大。”(《失乐园》第七卷);
*“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罗马书》12章21节)
*当你在注视着深渊的时候,深渊同时也在注视着你。
这句话出自于弗里德里希·尼采的代表作品《善恶的彼岸》,该句的原文为:
He who fights with monsters should look to it that he himself does not become a monster, when you gaze long into the abyss, the abyss also gazes into you.”
对应的中文译文为:“与恶魔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恶魔。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一般而言恶往往被视为欲除之而后快的东西,但尼采认为恶的存在是有价值的,它有刺激人类的功效:“所谓善就是能保护人类的,所谓恶就是不利于人类的。但事实上,恶的刺激所带给人类相当程度之事当且不可或缺的保存维护上,其影响是和善一样的——只是它们的作用不同罢了。”尼采在道德批判上另一项成就即是提出了主人-奴隶道德说,以心理的角度剖析道德中奴隶道德的成分。
尼采认为道德的起源是当弱者被强者欺凌时,便运用他们的精神力量,制造出良心谴责、善恶等来抵制强者的进犯。奴隶道德通常带着怨恨及衍生而来的反动心态。
例如企图将具有创造力量的强者的价值拉平,而将他们的特性,转换为成具伦理意义的“恶”;自己身上软弱的性质,转换成“善”等。尼采因为根本不相信有先于人存在的道德来源,所以以奴隶道德来质疑传统道德(尤指基督教道德)来源的正当性。
*0.2℃:“我和你的感觉刚刚好,不会太浓烈,也不会太冷淡,你就是合适我的人,也是让我心动的人。”
出自法国电影《巴黎野玫瑰》,我遇到过很多人。有人让我发烧,我以为那是爱情,结果烧坏了所有。有人让我发冷,从此消失在生命里。有人让我觉得温暖,但仅仅是温暖而已。只有你,让我的体温上升了0.2℃。
*北欧地区常见的瑞典系热香酒格拉格(Glogg),在寒冷的冬季,这款热香酒常被当做是治疗感冒的偏方来使用。
*Michelle (米歇尔,女名)源自希伯来语,有像神的人的含义,也有美丽的意思。为热爱神的人。
*Elpis(厄尔庇斯),希腊语。常见的翻译是“Hope”,希望的意思。
*潘多拉魔盒:潘多拉打开魔盒,释放出人世间的所有邪恶——贪婪、虚伪、诽谤、嫉妒、痛苦等等,但潘多拉却照众神之王宙斯的旨意趁希望没有来得及释放时,又盖上了盒盖,最后把它永远锁在盒内。
但其实在一些版本的神话中,盒子是雅典娜出于善意而悄悄关上的。
因为希腊语的Elpis并非英语Hope所能够表达的,它的含义要大得多,其中包含着“不切实际的愿望”。
Elpis之所以被放进盒子,恰恰是因为对人类而言,Elpis的这部份含义是远比任何实质的灾难更可怕的惩罚。
“通往地狱的道路是由美好的愿望铺成的”
对乌托邦的警惕,带有鲜明的不列颠经验主义色彩。荷尔德林所云“人想把国家变成天堂时,总是把它变成了地狱”,堪称对这种思维模式的经典概括。“良好的愿望换来糟糕的结果”几乎是英伦观念史的母题。稍早于荷尔德林时代,就有人说过类似的话,而且更具有格言的味道,言说者是十八世纪英国文坛的“大独裁者”塞缪尔·约翰逊。约翰逊的版本是:到地狱去的道路是由好意铺成的(Hell is paved with good intentions)。
*玛丽亚:基督宗教《圣经》新约和□□教《古兰经》里耶稣(尔萨)的生母,玛丽亚,她的名字在亚兰文就是“苦涩”的意思,而中文的《古兰经》中翻译为“麦尔彦”。大多数基督徒和□□认为,新约称玛利亚还是处女时受圣神感召而怀孕。圣经总共有三位玛利亚,除了圣母玛利亚,还有玛利亚玛达肋纳(抹大拉的玛利亚)和贝瑟尼的玛利亚,也有人认为后两者是同一个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