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23]祭祷

“这时候,政府和军方已经通过所谓‘敌军情报’和来自广岛的报告,得知了‘新型炸弹’其实是原子弹的事实,但是陆军参谋本部以‘对战争指导不利’为由,隐而未报。盖上白布能反射辐射、茶和柿子很有疗效、核爆中心地的植物生长很好、核爆能治愈顽固脚癣的说法在受灾者中间流传。直到投降前夕,政府才公布了‘新型炸弹’是原子弹的声明,说决定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是出现了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了‘维护国体’,不得已而为之。原子弹成为政府和军部掩饰战败事实最后的借口,没人在乎广岛遭遇了什么。”

“可是,从1945年到1954年,十年不到,众议院居然通过了《核能预算》,要在各地建核反应堆。核能委员会的每一个人,都从这件事情里面赚钱。月岛警官,你想过没有,为什么要在福岛建核电站?因为地方自治体穷啊,财政赤字,财源短缺,他们把这些土地划出来,就能利用电源三法领取税额和补助。这个钱,当然是东京电力给,但东电也没亏,他们可以涨价啊!最后,我们付了电费,我们失去了土地,我们得到了一个神话,叫做绝对安全。搞笑,切尔诺贝利发生过的事情,福岛就不会发生?难道日本的管理比苏联更高效?在东海村和美滨核电站都出过事之后,他们居然还相信这是安全的。他们把责任推给海啸,说高度超过预测范围,他们怎么不想想,海啸来之前,四个堆芯就全部融毁,有一个还是1971年的!足足转了40年!”

“我们也不知道海啸会来。”博世停下来,喘了一口气,“我们也不知道海啸会导致反应堆爆炸。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建造核电站,你知道吗?那么松软的土壤,那么靠海的位置,那么老旧的设备,如果真的安全,为什么不建在东京都厅正对面?”

“我没有参与宫城的诉讼。人死了就是死了,没有用。况且东北人太保守,打个官司都要磨一年,又嫌丢脸,又担心给人看笑话。不是有这么一句吗?说北方为东京提供了‘三宝’,大米、战士和妓女。除此之外,我们无人关心、无人在意。”

“地震受害者是什么人?”他注视着月岛,目光如炬,“你说,地震受害者是什么人?”

月岛深呼吸:“这里不是听证会。你不用这么……长篇大论。”

博世说你不知道,那我告诉你吧。2011年我在东京,半工半读,因为手头紧,又因为面目可憎,只能去打零工,干体力活。我的同事,很多来自东北,没有家,也没有钱,租那种上下铺的小房间。我说我是宫城的,他们都很羡慕我。我说我眼睁睁看着自己家被压平,他们说那有什么,福岛地方的人,就算房子完完整整,也回不去啊。

“有个老太太对我很好,她上了年纪,很多事情都记不清了。就记得自己在父母身边一直长到十七岁,快到嫁人的年纪。她们那个地方,夏天用水来占卜,冬天用烟来占卜,炊烟飘去的方向,就是你要嫁去的方向。可是突然有一天,他们告诉她,水井里的水不能喝了,炊烟也没有了,然后是穿着防护服的警察和军队,带着枪,让她们抓紧转移,砰砰砰,村里所有的动物都被打死了,一只也不放过……”

“受到辐射的人躺在病床上,溃疡逐渐蔓延,粘液层层结痂,身上没有一块完整的皮肤。牺牲的消防员,死的时候,脚涨得那么大,没有一双鞋子还能套下。石棺入土,包裹铅片,加盖水泥板,迅速掩埋,亲人不得靠近。活下来的人,肺部被热粒子灼伤,全息造影像是星斗满天的天空。热粒子是铅原子、沙子和石墨的结合体,被爆炸抛到空中,然后散布到很远的地方,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在X光片上形成两点。人被它烧伤,甚至死去。人死了,千年后变成尘土,但是热粒子还活着……”

了解并经历屈辱的人通常相互逃避,但总有一些契机,拉近彼此的距离。后来,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份工作,是去实验室做助手。地点在滨海废弃工厂,穿过数个车间,踏平挡路的塑料布,推门就看见数个蒸馏瓶躺在桌上,浓郁的气味扑面而来,他的心脏几乎停跳,瞬间意识到这是何种“实验”。穿白大褂的老板转了身,问他,能干不能干?他咽了口唾沫,走到通风口前,开始刷管子。

“你想说什么?”博世停下来,多少有点挑衅地望着他,“给你一分钟。”

“我没什么想说的,”月岛答,“这事情来钱快。理解。”

他中学时就喜欢独自捣鼓试剂,大学读了化工专业,虽然因忙于兼职,成绩并不出色,但给人打打下手也足够了。“入行”一年,他不听不看不问,终于得到老板信任,开始涉足研发。他们干的事情,主要是把国外的样品拿过来,解析、仿制,纯度不算高,也能应付外行。博世科班出身,几番改良折腾,顺利降下成本,提升市场份额,老板大悦,干脆把一条供应链交给他,说你是大学生,你来管。

他用的都是地震受害人,没身份,没负担。很多人无处可去,且时日无多,便与他交心,为他卖命。短短两年,昔日酒吧后巷挨打的兼职生,已是前呼后拥的小头目了。又碰上警方拔钉子,东京形势骤变,昔日叱诧风云的头面人物,多元气大伤,其实也包括他的老板。工厂的研究基地被端了,老板到关西躲风,他以学生身份为挡箭牌,不但平安无事,而是找到了工作。这份正经工作,是在公立学校做实验室管理员,设备的使用和检查都归他,这就为继续制毒大开方便之门。毕竟警方再怎么多心,也怀疑不到学校头上。

“未成年人保护,是吧?”博世声音一沉,“那怎么没见他们保护我们的未成年人?”

没等月岛回答,他又笑了:“但是保护不保护,不重要。”

“我不想报复东京人,也轮不着我来报复东京人。污染物顺风顺水,早就把东京包围了。”博世微笑道,“我只是想要告诉东京人,我们所经历的,他们总会经历,并且已然经历了。面对灾难,我们全都不设防。因为那不仅是天灾,那是**。”

月岛皱起眉:“你想做什么?”

“我想做我认为正确的事情。”博世朝他眨眨眼睛,“你觉得是什么?”

*

仿佛中场休息,博世站起身,给他倒了一杯水。保暖瓶上有职工号,艳红的数字一闪而过,月岛记住了。那纸杯很讲究,印着星巴克Logo,仿佛察觉到他的疑惑,博世解释道:“学校搞活动剩下的,人家喝内容,你喝形式吧。星巴克的杯子,实验室的开水,挺好。”

地下湿气重,纸杯软软的,贴着掌心。月岛一字一句,咂摸着他说过的话:“总会经历,已然经历……2023年是关东地震一百周年,你想借这个做文章?”

“聪明。”博世打了个响指,“关东大地震,东京几乎烧完。百年不到,就被忘干净了。”

“不过没关系,总有一天,东京会迎来一场真正的地震。和关东大地震一样的地震。你和我,我们所有人,都会在地震中葬身火海。”他把玩着自己的纸杯,然后仰头饮尽,“我要做的,不过是把未来搬到现在,让它提前上演。”

“你要在公共场合纵火?”

“没那么简单。”

“这不公平,”月岛放慢了声音,“你想报复的是权贵,可是你针对的却是普通市民。”

“我说了,这不叫报复,而且世界上的事情,有什么公平不公平?”博世喝了水,又仿佛喝了酒,眯着眼睛微笑看他,“同样是地震,有人失去了一个孩子,但至少保存了完整的家。糟糕一点的,没失去所有孩子,却失去了整个家;更糟糕的,失去了自己的家和所有家人。这种情况还可以往下分。我认识一位母亲,她的儿子和女儿死了,不过尸体很快被找到。还有一个母亲,至今仍在寻找女儿的尸体。前者攻击市教育委员会的官僚主义,要和他们打官司;后者则需要他们的支持,以挖掘自己下落不明的孩子……的尸体。你跟我谈公平?”

“我们也不说别人,我们就说你。你哥哥被公平对待过吗?你那个前辈,他不是卧底吗,他卧底的组织背后靠着警视厅高层,自己人抓自己人,做做样子的呀,差不多么好了,能任他折腾下去?再加上他那个师傅,一把年纪了发挥余热,非要掺合特搜科的事。人家当然要警告一下,拿了他的枪,意思就是我们盯着你,不要乱来。谁知道那天有风,弹道偏转,直接把老头子打死了。你说,这公平吗?”

“我前辈的事情,”月岛注视着水杯,“你怎么知道?”

“要不怎么说我神通广大呢。”博世一偏头,把问题晃过去了,“怎么样,跟我合作吗?”

平静的水面倒映出他的面孔,随波纹荡开,又融为一体。然而月岛知道,这拼成的,已不是原来的。说“我前辈”的时候,他突然想起黑尾,想起他按着自己的手,声音像一块铁,往下沉,到底。他说不许喝了,你会醉的。

“可是你这样做,帮不了任何人。”

“你这样做,又能帮谁?”博世反问,“你前辈连自己都救不了。日本公安是情报机构,日本警察只是想破大案。□□毒气事件又不是没有预兆,他们一个宁可监视左翼党魁也不愿意处理奥姆真理教,一个有心无力,甚至做不到跨县办案。现代法治,你听好了,本质上是一种用权利话语重写历史、以程序技术掩饰实质矛盾的社会控制策略——”

“月岛警官,我好奇问一句,你加入机搜,到底想干什么?你真的没有一点怨气?为山口、为你哥哥、为你自己、为你前辈?”

“的确有。”月岛闻声将目光从水面移开。是时候了,他望着博世因激动而微微涨红的脸,点头。如预期所料,那张脸绽放出巨大的笑容。瘦骨嶙峋的手伸过来,和他紧紧相握。他也举起水杯,和博世碰了碰,仰头一饮而尽。

“合作愉快。”

液体滚过喉咙,博世的回答落入耳中,尾音飘忽,像小时候吃过的麦芽糖,拉出长长的丝线。他突然意识到不对劲,舌尖卷过口腔角落,后知后觉,品出一丝甜。那味道混在满室潮腻的腥甜里,若有似无,竟要费力才辨得出。

他稳住声,向博世亮一亮见底的纸杯,心中隐约有了答案:“里面放了什么?”

“没什么,”博世笑,“一点新产品,见面礼而已。月岛君先睡一觉,等醒了,我们再聊具体的合作内容。”

“什么新产品,”指尖沉沉的,直向下坠,“你不怕我醒不过来?”

“怎么会,你可是警察啊,”博世走过来,阖上他的眼,“不过呢,过了今晚就不是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小船三年又三年

第八年新婚

错号后

北岛长夜

狩心游戏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排球/黑月]视差之见 The para
连载中有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