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
在暨艳弹劾百官的事情进展的如火如荼时,蜀国有了动作。
“使者?”朝旭从韦曜交给她检查的公文书中抬起头,“我怎么没听说这件事?”
“臣也是刚经过守卫时才听说,还以为殿下这边会有口风。”暨艳将这一个月来考核不合格、惨遭弹劾的官吏名单放在朝旭面前的书案上,“那微臣就先退下了,有劳殿下在空余时间复核名单。”
“放那边就行。”
说是复核,其实这两个月朝旭很少有看到“有可以功过相抵”的官吏,大部分最后都按照暨艳的意思进行。
只有唯一被孙权压下来的人,韩当之子韩综,孙权念在韩当为吴国立下汗马功劳,不同意将韩综贬职,暨艳试图说理,孙权都装聋,最后还是顺遂了孙权的意思,放了他一马(1)。
只是朝旭担心这种偏心,会留下口舌。
“夫人的好意我心领了,但这件事就当成他父亲的功劳,足以抵消他的罪孽吧。”
既然孙权都这么坚持,她也不好再说什么。
朝旭翻开这个月的名单,依然是一片惨不忍睹的“不合格”,被连降三级的不在少数,如果不是暨艳没有权利直接将他们降为平民,他应该真的很想这么做。
“这次还有‘经济问题’的官吏名单啊,说的这么好听,其实就是贪官污吏,拿钱办事,克扣手下薪酬。”朝旭自言自语道,“全部贬为‘军吏’,充当修筑武将府的人手,我觉得行。(3)”
本以为没有太多,没想到连续两个月都是把每月限定降职名额拉满,难怪孙权要暗中授予暨艳权限。
“师傅,主上通知我们去朝廷,循因已经在门口了。”
“这就来。”
朝旭给了韦曜自由进入别院的符牌,朝廷内有急事可以直接来找她,不需要再经过守卫的汇报。
“主上有说是什么事情吗?”
“蜀国使者突然来访,喊我们去做记录。”
果然是这件事。
朝旭了然地点头。
这次到访十分突然,朝旭带着两个徒弟赶到时,平常上朝的近臣都还没到齐,朝廷里每隔一会儿就有人进入。
孙权已经在案上盯着手中的信笺,时不时以余光确定到场人数。
“蜀国来使是什么事情啊?”
“我也不知道。”
“连朝旭也不知道?”
阚泽与刘基面面相觑,韦曜在旁边整理衣摆,孙果不时地望着后方、似乎有些期待。
朝旭抬起头扫过群臣,孙登和他的朋友们似乎也是临时过来,他们平常都以平民的姿态相处,就算那四个人被任命为中庶子,孙登也没有要求他们每次见他都要全套朝服出现,所以现在那几个人在角落里,以柱子遮挡,手忙脚乱地把头发用发冠重新整理,张温在旁边念叨着什么。令她意外的是,刚把名单交给她的暨艳,此时也在那些人之中,不时抬手帮陈表固定头发的位置。
“好了,既然人差不多都到齐了。”孙权发话,群臣迅速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站定,“事发突然,有劳诸位今日临时赶来朝廷。蜀国突然派来使者,我本不想接见,但这位使者上表求见,信中说,他这次来,也是为了吴国,不只是为了蜀。所以我才临时将诸位招来,一同渐渐这位‘非但为蜀也’的蜀国使者。敬文,让谒者把人请过来吧。”
谒者仆射,就是负责管理传达通报一事的仆人的长官,薛综立刻行礼退下,没一会儿,蜀国的使者就在带领下,来到朝廷之中。(4)
“邓芝,对吧。”
“正是在下。”
“我读完你的奏疏了。”孙权把手中的奏疏放到一边,“你这次到访的突然,也没什么准备,各位大臣也都是放下手头的事情,紧急赶到这里。希望你真的能带来对得起诸位这份期待的事情。”
“那是自然。”
邓芝正准备开口,孙权又谈起了几个月前的事情:“我原本诚心想与蜀国和亲,但恐怕蜀主年幼,在大事上无法做主,被权臣架空帝位,国小而大势困顿。如果曹魏乘虚进攻,不能保全自己,既然如此又要如何与我们联盟?不过现在既然你突然出现,还带着丞相诸葛亮的旨意,一定是有了什么准备吧。丞相诸葛亮,对呀,不应该是汉帝吗?你敢说现在蜀国还姓‘刘’,而不姓‘诸葛’吗?”
“吴、蜀两国结合拥有四州的地方,大王您是有名于世的英杰,诸葛亮亦是当代特别杰出的人才。”邓芝首先回复孙权的最后一个问题,“蜀主年幼,诸葛亮身为托孤大臣,自然是尽心竭力,绝无二心。”
“诸葛亮估计也想不到,刘备请他出山,结果就是要他帮忙收拾益州的烂摊子吧。”孙权的笑声里带了些嘲讽,“好了,我姑且信了,继续吧。你想提什么建议给我们?”
“蜀有重险可固守,吴有三江可阻隔,结合这两个长处,成为唇齿之邦,进可并力夺取天下,退可鼎足而立,这是自然的常理。”
“看来你们是想和我们议和,当初把你们的先主烧到仅以身免,诸葛亮还愿意放下成见,相信我们。不担心我们现在再去和曹丕称臣,联手把你们先打下来?”
孙权才不会这么做。
别说朝旭,在场的近臣都知道,孙权这番话多半就是在逗那个使者。
“大王现在若想委身向魏,魏必定要大王您入朝朝拜,最少也要求太子前往为质子,若不遵从命令,就有理由讨伐。吴这一次能挡住魏的进攻,与魏自己大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大王难道认为他们下一次还会如此草率进攻,留下笑话吗?而我国只要见到机会,必定会顺流进发。如此,江南之地便不再是大王所有了。”
孙权沉默了。
群臣也沉默了。
朝旭看见韦曜不时地用余光看向她,那眼神里蕴含了太多的情绪。
“你是觉得,我们现在不能直接把你们攻下是吗?”
“眼下大吴刚与魏交战,需要时间修生养息,而先主离世前,特地要求我们加固城墙的防御工事,自古攻城就难于防守,况且,如果大王现在进攻蜀,北方的魏不可能没有行动,届时,江南一样不会再属于您。”
果然当初就不该让刘备进蜀。
朝旭想起这件事就烦,不过当年的她和孙权也都还年轻,不带着现在的记忆回去,重选一次应该也会做出相同的选择。
孙权又沉默了许久,才缓慢地吐出一句话:“你说的有道理,那就这样吧。”(5)
(注释1,参考文献:《三国志 卷五十五 吴书十 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第十》:而综□□不轨。权虽以父故不问,综内怀惧。)
(注释2,参考文献:《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
(注释3,参考文献:《三国志卷五十七·吴书十二·虞陆张骆陆吾朱传第十二》弹射百僚,核选三署,率皆贬高就下,降损数等,其守故者,十未能一,其居位贪鄙、志节汗卑者,皆以为军吏,置营府以处之)
(注释4,参考文献:《三国志·卷五十三·吴书八·张严程阚薛传第八》:综与俱行,越海南征,及到九真。事毕还都,守谒者仆射。)
(注释5,参考文献:
《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二·吴主传第二》冬十一月,蜀使中郎将邓芝来聘。
《三国志·卷四十五·蜀书十五·邓张宗杨传第十五》:权果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权曰:“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愿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芝对曰:“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不从命,则未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权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遂自绝魏,与蜀连和,)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66章 第二十二回:蜀国来使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