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安定今日行径,你可听说了吗?如今传得沸沸扬扬,还有大臣告到朕面前了!”李治虎着脸,一把握住武皇后的手,看着一派恬静的武皇后,沉声说道。
武皇后闻言,立刻一脸惊慌,“陛下,臣妾也是刚得知此事!哎……安定的名声……哎……这可如何是好啊!”
李治仍然虎着脸,沉声说道,“大臣们说你教养不利,安定才会如此暴虐!皇后对此言辞有何看法?你让朕如何是好啊!”
武皇后神色悲切,“陛下……臣妾如何是好?”
两人执手相对,一时沉默无言。半响,李治率先没憋住,哈哈大笑起来。
武皇后莞尔一笑,“陛下虎着脸进来,臣妾还真是被吓到了呢。”
李治语气中仍然带着笑意,“媚娘真的有被吓到吗?朕怎么没看出呢?”
武皇后含笑看着李治,“陛下觉得呢?”
在武皇后面前,李治总会习惯性地放松下来。他看着武皇后如水般温柔的眼眸,心里感觉无比踏实。他柔声说道,“朕可骗不过媚娘。”
武皇后同样柔声说道,“这是因为臣妾知道,无论外人如何说,陛下都不会被他们蒙骗而伤害妻女。臣妾相信陛下,所以臣妾不会害怕。”
李治本来想的是两人都是老夫老妻了,孩子都生了好几个了,彼此已经亲密无间,当然能看破彼此的佯装。他没想到武皇后会这样说。他看着武皇后那盛满眼睛的信任和依赖,内心一片柔软和感动。他动情地将武皇后拥入怀中,“媚娘啊媚娘,全天下也只有你会满心满情地信任朕了。”
武皇后笑着回应,“因为陛下同样信任臣妾啊,臣妾能感受到陛下的信任和爱重。我们是全天下最亲密的人,当然会最信任彼此了。”
李治内心温暖异常。他心想,什么称孤道寡,朕有媚娘,就不会是孤家寡人。
两人感受着彼此的温暖,一时沉浸其中,放松无言。
就是这样,武皇后像往常一样,潜移默化地浸润李治的心,告诉李治,她是李治最亲密的人,是李治永远可以信任的人。她十年如一日地在李治耳边说着,在他开心时、愤怒时、虚弱时、疲惫时的时时刻刻这样说着。
水滴石穿,铁杵成针,同行十年,她不仅是李治孩子的母亲,更是永远站在李治身边的伙伴,是李治明媚热烈却又温柔似水的姐姐。时间和经历早已将武皇后刻入李治的灵魂,成为他的安全港湾。
片刻温存后,武皇后笑着提议,“臣妾已经命人去找安定了,一会儿她来了,咱们要不要吓唬吓唬她?”
坑小孩儿是父母的一大乐趣。李治一听武皇后这样说,立刻也来了兴趣,“这孩子向来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朕还真没见过她害怕的样子。”
不过李治转念一想,又有些犹豫,“话是这么说,但是安定到底是个7岁小孩儿,恐怕经受不住被这样尖锐的流言攻击。咱们就别火上浇油了,也命人处理掉这些流言。恶语伤人无形,无论事实如何,要不要罚她,安定的名声都不应该被这样恶意毁坏。”
武皇后静静地听完李治的慈父发言,不禁感叹,“怪不得臣妾每次严格教育安定,不答应她天马行空的请求,她不乐意就要嘟嘟囔囔地找她的父皇。你们父女连心,倒是显得我这个做娘的不够慈爱了。”
李治哈哈大笑,“世人都说严父慈母,看到咱们家却是严母慈父了。”
武皇后撇撇嘴,“陛下说安定天不怕地不怕,现在可算知道是谁宠得了。”
李治内心膨胀得像是一朵轻盈的棉花糖,“是朕宠的,朕承认。大唐盛世,诸国来贺,安定是大唐公主,就该勇敢无惧,仪态大方。”
武皇后一脸妥协模样,“是是是,你女儿是有大唐风范的公主。”
李治笑得开心,正要再说些什么,就看见安定公主龙行虎步地走了进来。
安定公主先是端庄行礼,随后眼睛亮晶晶地看着武皇后和李治,“母后,父皇,安定正想找你们呢,你们就找安定了。安定中午吃了好吃的烤羊腿,母后和父皇用膳了吗?安定知道母后和父皇有很多公务要处理,但是不管多忙,都要记得用膳和休息啊。不然,安定会担心的。”
李治看着安定公主这副快乐的模样,想来还不知道她的行径已经引风招雨,被告到自己面前了。他现在正是父爱膨胀的时候,只觉得女儿活泼可爱又孝顺天然,看不出丝毫所谓暴虐,想来不过是那些惯会添油加醋的朝臣矫言。一时间,他只觉心里对那些朝臣更添嫌恶,认为他们为达目的连个7岁孩子都要攻击。
武皇后看李治神情变化却沉默不语,便先开口问安定公主,“你找母后和父皇有何事呢?”
杨春花已经教过安定公主,尽管她们行事有理有据,但是也要记得向安排自己事务的人详细、及时汇报工作。尤其是出现了争执后,更要详细、及时汇报所发生的一切。切不可等着对方来问,那就说明对方已经从其他地方听到了此事,甚至已经对此事形成了初始印象。如果初始印象对自己不利,那么如果还要等着对方来问,就会加重对方的初始印象。
虽然安定公主觉得武皇后和李治是她的母后和父皇,不管旁人如何说,肯定都会站在自己这一边,但是她本来就喜欢什么都和母后说道说道,尤其是又遇到这种一开始生气后来又解气的事儿,更要好好和母后说说,顺便展示一下自己的反击能力,得到母后的赞赏。
于是,一听到武皇后问自己,安定公主立刻学着杨春花平日里向武皇后禀告事务那般,像模像样地向武皇后和李治行了个礼,然后才说道,“回禀母后、父皇,安定今日代表母后和父皇,督办并州郡君志修撰一事。然而与杨尚宫听诏后去衙署,见了分派而来的采风使和本地官吏,便被其中一人给了个下马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2章 内外有别,润物无声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