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徒?”
“是的,第一年每周29.5镑津贴,第二年每周35镑,尽管非常微薄,但是勉强可以糊口了。前提条件是你有便宜地方住。”
乔琳好奇地问:“只要注册那个计划就有工作了吗?为什么诺埃尔他们还经常有人失业?他们除了帮他爸爸干些水泥工或者跑些杂活,总是抱怨没有收入。”
“甜心,当然不是了,注册青年计划不代表你就有工作了,你得等待。”
“但等待期间的钱从哪里来呢?不是每个人都有父母帮忙。而且还不能领社会救济金!”
“到就业中心注册,领取一种叫过渡金的补贴,每周15英镑,最多能领8周。”
“哦不!这也太少了!”乔琳惊讶地说。
“是的,亲爱的,”约瑟夫耸耸肩回答道,“但对于主持福利改革的保守党议员们来说,让未成年人生存似乎是父母而非福利系统的责任。尽管我认为福利系统存在的目的是让人们过得更好而非评估一个人是否值得这种福利,要知道,不是每个人都很幸运地拥有一个友爱的家庭。”
“是的,爸爸,”乔琳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是的。”
“所以,亲爱的,”玛丽亚微笑着问道,“你觉得我们下周末去考察其他第六学级学院怎么样?我们在伦敦看中了一家,当然,曼彻斯特的也很好。”
“伦敦?!”乔琳惊讶地睁大了眼睛。这是父母从未提及过的选项,尽管玛丽亚和约瑟夫的一大半事业与伦敦有关,但是他们从来没说过要送女儿去伦敦读书。
说到底,伦敦太远了!伦敦就像是另一个国家的事,人们当然知道很多有关伦敦的事——新闻上整天都在说那些大人物的事,但说到底,伦敦距离曼彻斯特大约300公里,是一个神秘的南方大城市。尽管乔琳对伦敦并不陌生,但是她从未想过要这么早就去那里生活,她在那儿几乎没有任何朋友!
“是的,伦敦!”玛丽亚点点头说,“过几天他们会寄给我们一个宣传小册子,我们可以在他们的开放日去参观那里。我知道这很突然,但是你知道这几年我和你爸爸去伦敦越来越频繁了,我是说,宝贝,曼彻斯特很不错,我喜欢这个城市,但是,也许你需要更多的成长空间。”
事实上,曼彻斯特新闻上越来越频繁的暴力犯罪让玛丽亚开始担心孩子的安全了。她喜欢曼彻斯特,这里是个大城市却又有着小镇才有的亲密氛围,本地人虽然口音很难懂,但是从不吝啬帮助。她喜欢在阳光明媚的日子时到山顶俯瞰曼彻斯特,那简直美极了。当然,下雨天也不错,她总是不会拒绝沿着红砖路在细雨中安静漫步,这种氛围是她灵感的来源。他们一家住在曼彻斯特的城郊,既可以享受典型英格兰小镇的感觉,又能随时亲近城市。而且这里还比伦敦更便宜,不过这不是她关心的重点。更重要的是,这里有开放的文化社群,尽管它不算大,但是她和约瑟夫在这里交到了朋友,得到了帮助,并进一步在整个英国扩展了事业。
但是……
就像是所有的“但是”那样,她和约瑟夫的事业在移居英国的这近十年间已经发展到了新阶段,他们在业内小有名气,收入大涨,逐渐将生活的重心转移到伦敦似乎是个合理的决策。
更何况,养育一个孩子的重中之重,莫过于他们的安全,曼彻斯特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暴力……
可乔琳所有的朋友都在这里,玛丽亚了解自己的女儿,她会很抵触这个决定,她喜欢伦敦这一点并不会改变这件事。
“亲爱的,我知道这很突然,但我希望你抱着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它。这只是个选项,好吗?”玛丽亚温柔却不容拒绝地看向乔琳道。
乔琳甚至没有仔细看一眼父亲脸上的表情,她不准备白费这力气,她的父母向来在教育她这件事上站在统一战线里,他们从来没在她面前就这种事争执过!她甚至怀疑爸爸是不是会同意所有妈妈的主意,但后来她发现他们只是背着她吵架,直到达成一个可以在她面前说出来的主意罢了!
“好吧,”乔琳轻轻地点了下头,“如果它不适合我……我可以说不,对吧?”她挑了下眉,看向妈妈道。
“当然!”
————
“所以,你可能会去伦敦?”西尔维娅一脸平静地听完了这个消息。
乔琳坐在西尔维娅的课桌旁边,不满地抱怨道:“为什么你这么平静?那可是伦敦欸!你知道吗?伦敦?那个坐火车都要三个小时的地方?这还是你幸运的时候,说不定你那趟火车就延误或者取消了!”
新学期一开学,乔琳一见到好朋友西尔维娅,她就迫不及待在一早的班级登记集会上告诉了她这个“噩耗”。结果西尔维娅的反应出乎她的意料。
“我知道——我爸爸在伦敦工作,记得吗?我妈妈一直在念叨‘伦敦’,她想回去,曼彻斯特对她来说太无聊了。如果不是为了我,她一定一晚上都不想在这里待。”
“你为什么要在这里念书来着?”乔琳皱起了眉头。
“他当初来这里任职,他没想到自己能这么快就调回总部——你知道的,那些大人的事。我猜他可能最终还是亲对了某个大人物的屁股。”西尔维娅毫不留情地吐槽起了她的父亲,他对曼彻斯特的金融界来说是个大人物,但总有些伦敦大人物的屁股还压在他头上。
乔琳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她不该笑的。“抱歉。”她下意识道。
“别担心,我先吐槽他们的。”西尔维娅耸了下肩道。“不管怎么说,伦敦不是个问题。如果你去伦敦,我就跟着你去。斯宾塞夫人一定会欣喜若狂。”
好吧,不愧是西尔维娅,吐槽起亲妈斯宾塞夫人来毫不嘴软。
乔琳一边想,一边说:“你是认真的吗?”
“当然,”西尔维娅翻了个白眼道,“不然我爸爸的那些钱应该花在什么地方?当然要花在我昂贵的教育上了。”
这下乔琳可是真的绷不住笑出了声!讲台上正在认真点名的老师皱眉看向了她。
“阿普尔比小姐!我做了什么惹你笑的事了吗?”
“对不起,潘布鲁克先生!”乔琳正襟危坐道,“我只是……很兴奋见到我所有的同学们,还有我亲爱的老师们。”
教拉丁语的潘布鲁克先生透过眼镜打量了一下这个本年级名人、优等生兼刺头,叹了口气说:“好吧,阿普尔比小姐,我希望你在拉丁语课上也有这劲头。而且我很确信今年院长女士希望你的名字能够少出现在她的办公室,至少不是出自某个老师的抱怨里。”
“当然,先生。”乔琳乖巧地点了下头。
西尔维娅悄悄在桌下对着她比了个中指,这丫头总是装乖弄巧,就好像她不是那个在学校能违反一百条校规的人似的。
但多数老师仍然非常喜欢她,她真的太聪明了!就连潘布鲁克先生都不得不承认,她虽然在他的课上打瞌睡,但却能随口背出《埃涅阿斯纪》,随手引用西塞罗和奥维德,让他又爱又无奈。
而且乔琳身上有种招人喜欢的调皮气质,她确实有的时候会跨过一些规矩,但她总是让你能笑出来,知道她是无害的小调皮。
眼下彭布鲁克先生显然放过了乔琳,他转而向所有学生宣布:“我们本学期跟曼彻斯特文法学校、洛雷托女子文法学校、奥尔特灵厄姆男女文法学校联合举办拉丁语文学比赛,我希望你们所有人都积极参与,特别对11年级的同学来说,这是最后一次赢得100英镑的机会了……有可能我们会邀请一些曼彻斯特以外的学校参与,但目前名单待定……”
乔琳扭头冲着西尔维娅得意地眨了眨眼。
瞧,这个狡猾的得意鬼,说不定现在就觉得那100镑是她的囊中之物了!
好吧,这可能也是西尔维娅喜欢她的原因。
管他呢,反正乔琳去哪里上学,她会跟着去。
第六学级其实对应到我国的教育体制,就是高中阶段(高等教育前的非义务教育阶段),只不过很多第六学级学院的管理方式已经非常接近大学了。即使是同一所中学里的初中和第六学级,后者的管理也会放松很多,往往不需要穿校服,学习科目也更强调学生自主,目标都是两年后的大学申请。粗略地说,英格兰这种学制可以简单理解为初中四年,高中两年,一部分人义务教育毕业后就走去职业教育了。
对乔琳这种中上层、文化精英家庭出身的女孩而言,不继续升学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相比之下,一个工人家庭出身的女孩选择工艺专科学院(Polytechnic)的可能性更高。不过,在1992年高等教育改革后,这些Polytechnic工艺学院也都被赋予了大学地位,改名为大学。
好了,让我们记住,目前是1988年秋天,乔琳15岁,刚上初四,即将面对命运的岔路口[让我康康]
修改:Anais的i本来是有注音符号的,显示不出来,还是改成i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8章 伦敦?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