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午后,盛阳比预定时间早了半小时到达琴行。他手中小心地捧着折得整整齐齐的围巾,那上面还留着他特意熏上的淡淡雪松香——与方沐常用的那款一样。
琴行今日与往常不同,几把椅子被摆成了半圆形,中央空出一片区域。空气中漂浮着咖啡的香气,混合着乐器特有的木香。
“你来得真早。”方沐从里间走出。他今日穿着一件深蓝色的衬衫,领口随意地解开一颗扣子,比平日少了几分严谨,多了几分随性。
盛阳将围巾递过去。“谢谢您的围巾。”
方沐接过,指尖不经意地擦过盛阳的手心。“叫我方沐就好,不必总是用敬语。”
这个轻微的触碰和亲昵的提议让盛阳耳根微热。“好...方沐。”
陆续有客人到来,大多是音乐学院的学生和老师。他们亲切地与方沐打招呼,称他为“方老师”或“方教授”,目光却都不约而同地在盛阳身上停留片刻,带着善意的探究。
沙龙开始了。第一个表演的是方沐的一位女学生,她演奏了一首肖邦的夜曲。盛阳坐在角落,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追随着在一旁静静聆听的方沐。当乐曲进入**部分时,他看见方沐轻轻闭上了眼睛,手指在膝盖上无声地打着拍子,整个人沉浸在音乐中。
那一刻,盛阳忽然很想将这一幕画下来——闭目倾听的方沐,他微仰的脖颈线条,轻颤的睫毛,还有那专注而温柔的神情。
表演间隙,一位年长的教授走到方沐身边。“这位是?”他看向盛阳,目光中带着好奇。
“盛阳,一位很有才华的设计师。”方沐介绍道,语气自然得像是在介绍一位相识已久的朋友。
盛阳起身与教授握手,感受到对方审视的目光。他忽然意识到,在这个充满音乐家的空间里,自己像个闯入者,与这里格格不入。
“不懂音乐也没关系,”方沐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在他耳边低语,“音乐欢迎所有的倾听者。”
这句话像一阵暖流,抚平了盛阳心中细微的不安。
沙龙的压轴表演是方沐的钢琴独奏。他走到钢琴前,目光在人群中找到盛阳,微微颔首。
他演奏的是德彪西的《月光》。
当第一个音符响起,盛阳就明白为什么方沐选择这首曲子。那清澈而朦胧的旋律,与他设计稿中试图捕捉的感觉如此相似。方沐的手指在琴键上轻柔地移动,像是真的在抚摸月光,每一个音符都饱含情感,细腻而克制。
盛阳注视着那双在琴键上舞动的手,想起它们调试琴弦时的专注,递来围巾时的温柔,还有偶尔擦过他手背时的温度。在这一刻,他忽然明白,自己对这双手,对这个人,已经产生了超越敬仰的情感。
演奏结束时,掌声久久不息。方沐起身致意,目光再次投向盛阳,眼中带着只有他们才懂的默契。
沙龙结束后,人群渐渐散去。盛阳帮忙整理椅子,而方沐则在检查钢琴。
“今天谢谢你过来。”方沐说,声音因长时间的交谈而略显沙哑。
“谢谢您的邀请。”盛阳回应,随即意识到自己又用了敬语,但方沐只是微微一笑。
夜幕降临,琴行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方沐泡了一壶茶,邀请盛阳再坐一会儿。
“你对今天的音乐有什么感受?”方沐递过一杯茶,热气袅袅上升。
盛阳思考片刻。“就像看得见的光和影。特别是您演奏的《月光》,让我想起我设计中的那些线条——柔软,但有着明确的方向。”
方沐的眼中闪过惊喜。“你很敏锐。德彪西的作品确实与视觉艺术有着深刻的联系。”
他们聊到很晚,从印象派音乐到现代设计,从艺术教育到创作中的困惑。盛阳发现自己从未与任何人有过如此深入的交流,每一个想法都能得到理解,每一个观点都能获得回应。
“你知道吗,”方沐在谈话间隙轻声说,“我很久没有遇到像你这样懂得倾听的人了。”
盛阳抬头,对上那双深邃的眼睛。在柔和的灯光下,他们之间的距离不知何时变得如此之近,近得能看清对方眼中的自己。
“方沐,我...”盛阳欲言又止,心跳如鼓。
方沐静静地等待着,没有催促,只是用目光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然而,最终盛阳只是低下头,轻声道:“时间不早了,我该回去了。”
一丝几不可察的失望掠过方沐的眼睛,但他很快恢复如常。“我送你到路口。”
夜空清澈,星光稀疏。秋夜的凉风拂过,却吹不散两人之间那种微妙的温度。
在路口分别时,方沐轻轻按住盛阳的肩膀。“下周三,音乐学院有一场正式的音乐会,我有两张票。你愿意来吗?”
这个邀请明显超出了普通朋友的范围。盛阳看着方沐在夜色中格外明亮的眼睛,点了点头。
“我很愿意。”
走在回家的路上,盛阳回味着这个夜晚的每一个细节。当他闭上眼睛,方沐演奏《月光》的身影就清晰地浮现在眼前,那不仅仅是一场表演,更像是一种无声的告白。
而此刻的方沐,站在琴行的窗前,目送那个远去的背影,手中无意识地抚摸着那条已经归还的围巾。上面残留的雪松香气,与他常用的一模一样。这个发现让他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在这个普通的秋夜,某些情感已如音符般悄然落下,等待着在合适的时刻,编织成完整的旋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