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结释:
『今直云心不相应行者,虽依三法假立,而色是心及心所之所现影,心所又即与心相应,故但言心,明其总不离心也。』
前面说过,以下这二十四种法,不跟心法相应,也不跟心所法、色法相应,三个都不相应;那为什么只安立「心」不相应呢?以下解释︰『虽依三法假立』,虽然心不相应行法是依三法的差别情况所安立的,但是『色是心及心所之所现影』,色法是心、心所法,所现的影像,实际上色法并没有自性,它自己也不能自主;比如说你想现出天人的色法,色法不能做主,必须要具备天人内心的德行,才能够现出天人的色法,所以「色法」是由我们的心王跟心所有法─善恶业力表现出来的现象,是含摄在心、心所法中。
再看「心所」─『又即与心相应』;而「心所」又不能独立生起活动,必须与心王相应而起,它隶属于心王,所以『故但言心,明其总不离心也。』虽然它藉「心、心所、色」这三个法来假立,但是八识心王,一切最胜故,它的功能最殊胜、最强大、最有主宰性,所以就以心王做代表,简单明了的安立作「心不相应行法」。就不用复杂说是「心、心所、色法不相应行法」,因为色法跟心所法,都含摄在心王当中,只要我们心一活动,就会带动心所法、色法的变化。这是解释安立为「心不相应行法」的过程。
以上大致解释了名词的安立,下一段看它的总类差别。
[一、得。二、命根。三、众同分。四、异生性。五、无想定。六、灭尽定。七、无想报。八、名身。九、句身。十、文身。十一、生。十二、住。十三、老。十四、无常。十五、流转。十六、定异。十七、相应。十八、势速。十九、次第。二十、时。二十一、方。二十二、数。二十三、和合性。二十四、不和合性。]
在百法当中,天亲菩萨用比较特别的专有名词,一共有二十四个,来解释有情众生色心的状态。先看第一个「得」,什么叫「得」呢?
[一、得者,依一切法造作成就假立。]
所谓「得」,就是依止一切法的造作;当然一切法的造作,主要是以心王为主─八识心王。八识心王起善心,即成就善业;八识心王起恶心,那当然是成就恶业。但不管是善业的造作,或是恶业的造作,因缘成熟,自然就会成就可乐、或是不可乐的果报。而这个果报一出现的那一刹那,即安立做「得」。
比方像佛经上说︰「富贵从布施中来」,你现在行布施,钱财依你的施心,透过身、口、意的种种造作,把它表现出来;但这时候富贵的果报还没有出现,所以不能讲「得」。等到下一期生命,你得到富贵了,那时候才叫「得」。又好比说︰「尊贵从持戒中来」,虽然你现在持戒,但是你的色身还是人的果报体,还不是很尊贵,等下辈子得到天人的果报,就叫「得」;「庄严从忍辱中来」,你今生修忍辱波罗蜜,你现在还是很丑陋,等下辈子得到庄严的果报,也叫「得」。总之,就是依你的--善业、恶业之造作,当这些可乐、不可乐果报出现时,即安立作「得」。
关于这个「得」,在《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解释凡夫成就果报,有各式各样的差别,我们简单分成两种来说明:
第一个是「顺利」跟「不顺利」的差别。
有些人一出生,啥事都没做,生长在大富长者的家里,又是独生子,什么事都没做,就继承所有的家产,得来既轻松、又愉快。有些人想得到可乐果报,就不是很顺利,白天工作八个小时、晚上还要加班,必须劳心又劳力,才能获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两个人同样得到可乐果报,都有钱了,但是他那么轻松、你却这么辛苦啊?其实这跟「因地」有关。
也就是︰因地修福时,有些人心甘情愿,起欢喜心。修习福报,一定会牺牲自己的精神、体力、睡眠,还要牺牲很多的权利;假设我们修福的时候,内心从头到尾都起欢喜心──这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既得到人的果报、又有机会为三宝做事,这件事情实在太殊胜了!别人不要做,我来做!你起欢喜心去做,以后得果报,就很自然。反之,有些人去造善业,他是心不甘、情也不愿,反正这件事情不做也不行,只好去做;以后得果报会有障碍。就是因地心态不同,所以得果报有顺利、不顺利的差别。
第二个是「坚固」跟「不坚固」的差别。
有些人有钱,是小时候很有钱、长大的时候很有钱、死掉的时候还是很有钱,他这一生的财富──水不能淹,这八七水灾,别人的财产都破坏了,他的财产不被破坏;火不能烧;地震不能破坏,九二一大地震,旁边的房子都倒了,他的房子不能倒;盗贼不能抢,果报特别坚固,别人倒会,倒不到他的钱。有些人有钱是有钱,却是很脆弱,水灾一来,全完了,被水冲走了;今晚睡觉前,他的产业是十层楼高的屋主,晚上一地震,整个十层楼全毁了,他这个果报怎么样?很脆弱。
为什么呢?就是有些人造善业的时候内心很坚定,绝对不后悔。修善的时候,「方便时」─还没有修善之前,内心充满着期待──啊呀,我这一千块要布施三宝,实在太好!期待那一天的来临;就是要造作善法之前,念念期待、起欢喜,希望善业的因缘能赶快成熟。第二「根本时」─正在造善业,把钱施给对方时,也起欢喜心。「成已时」─当这个布施完成之后,在回家的路程中,还是很欢喜,今天做的实在太好了。「方便时」、「根本时」、「成已时」,这三个阶段都起大欢喜心,没有一念的后悔,以后得果报就特别的坚固,不可破坏。相反,如果在造善业的时候后悔,不管是造业之前、正造业时,或是造业之后,生起一念的悔心,以后得可乐果报就不坚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