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的思想是强调「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识是创造生命的主要因缘,但是天台宗所指的心识是什么?是「真如」—「真如受熏」,真如清净本然,而受我们的熏习;唯识的思想是「阿赖耶受熏」。这两种思想,乍看之下不同,但是蕅益大师认为这两种思想可以融通,所以进入本文,你就会发觉蕅祖的注解,处处把唯识跟天台的思想加以融通,我们引用他的注解,将来学习天台教义就没有障碍,这就是蕅益大师最大的特色——「性相圆融」的思想。
「性相圆融」蕅祖举出一个譬喻说:就像「画龙点睛」;唯识如画龙,把龙的头、身体、脚、尾巴画出来;唯识学所诠释的是一种行布分明,把整个心念杂染的相貌跟清净的相貌,很明确的分析:什么是烦恼?什么是菩提?都有很清楚的界限。烦恼里面就有贪烦恼、瞋烦恼、痴烦恼,每一种烦恼都有一个简明、易懂的定义和相貌,所以唯识学就是把龙画出来。天台如「点睛」,眼是龙的精髓,龙没有眼则无神,眼睛一点之后,龙就有神,就可乘云而飞。
所以唯识学最后的归处,还是会归到真如。从「画龙点睛」譬喻当中,我们就能够了解「唯识」与「天台」之间的关系了。
贰、经文大义
将释此论,大科分四
我们分成四大科,来解释这部论:
甲一、论主略史。首先介绍天亲菩萨简略的历史。
甲二、解释题目。
甲三、随文释义。随顺论文解释其中的义理。
甲四、结示劝修。
甲一、论主略史
首先看第一科「论主略史」,本论的造论者是「天亲菩萨」。这里分成三大段,第一段先介绍「无著菩萨」的历史,因为天亲菩萨的历史跟无著菩萨有关系,所以先介绍无著菩萨:
[佛灭度九百年顷,婆薮盘豆菩萨,初于萨婆多部出家,修习禅定而得离欲,思惟空义不能悟入,欲自杀身。时宾头卢尊者,于东毘提诃观见此事,从彼方来,为说小乘空义,闻已即悟意犹未尽。因乘神通往兜率天咨问弥勒菩萨,弥勒菩萨为说大乘空义,还阎浮提,如说思惟即得悟入,时大地六种震动,因此更名「阿僧伽」,此云「无著」。]
「无著菩萨」的简要历史:
这个历史时代,是在佛陀灭度大概九百年左右,当时印度的小乘部派佛教中,有两个部派最为兴盛:一个是「萨婆多部」就是「有部」—「根本说一切有部」;另外一个是「经部」。为什么取为『经』呢?因为「有部」是着重「论」,「经部」是着重「经典」,所以取名为「经部」。这两个都是属于小乘的部派佛教。「有部」传承小乘的原始佛教,完全是小乘的思想;「经部」就有一点大乘的思想,它是介于小乘跟大乘之间的思想。
「婆薮盘豆菩萨」(无著菩萨本名)他最初是在萨婆多部出家,也就是在「有部」出家,『婆薮盘豆』翻译成中文叫『天亲』,有的是翻译成「世亲」。这里我再解释一下:
当时在北印度有一富娄沙国,国王是信婆罗门教,他有一位国师,生了三个儿子。因为国师非常忙碌,整天为了帮助国王处理国事,又要到处宣讲婆罗门教法,所以没时间替儿子立名,因此就把他三个儿子全部立名为「婆薮盘豆」,有次第的分别…第一儿子名「第一天亲」(无著菩萨),第二儿子名「第二天亲」(本论作者),第三儿子名「第三天亲」(师子觉)。因为父亲是当时婆罗门教的有名领袖,对婆罗门教法非常有研究,但是一向很忙,主要是教导大儿子,他的大儿子慢慢对婆罗门教法也有很深入的研究,而且受到当时富娄沙国很大的重视;当时整个国家除了他父亲,就是他最有名了。因为第一个天亲跟第二、第三天亲年龄相差二十岁,所以他的父亲就把教育弟弟的责任,全交给他负责,由他为他们上课、传授婆罗门的教法。
上课一段时间之后,发生了一件事,「第三天亲」就是最小的弟弟,生了一场重病,当时病得很严重,国家的医师没有一个人能够治好他。母亲就很着急,经常去寺庙礼拜祷告。有一天她做了一个梦:梦到她到一深山里,树木很高大,树林当中有一座古剎,这间寺庙盖得很特别,是一座很古老的寺庙,她就顺着寺庙进去……大殿前有一棵树,树下有一块大石头,有一位老和尚在石头上打坐。
老和尚对她说:「妳今生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子都会出家,其中前面两个儿子,都是不可多得的菩萨,而第三个儿子会证得阿罗汉。」听到这些话之后,她就醒过来了,心想:「不可能呀!我们是婆罗门世家!一直受婆罗门教法的熏陶,我的丈夫还是婆罗门国师,怎么可能去出家做佛弟子呢?」但是梦境这么地清楚,她也很疑惑,第二天就带着生病的小儿子,循着梦境去寻找这间寺庙。果然找到这位老和尚,老和尚就为小儿子说佛教的小乘教法,「第三天亲」听了之后,全身出了大汗,病就好了。病好以后,小儿子就很喜欢到寺里去找老和尚,因为母亲特别宠爱这小儿子,就常带他去。
「第三天亲」接受佛教的思想后,慢慢了解佛教,他的大哥为他上课,他就跟大哥辩论,一辩就胜,婆罗门教法当然辩不过佛法,狮子一吼,百兽都要称臣。第一天亲觉得这个小弟最近变聪明了,怎么回事呢?以前我上课,他都完全能接受教导,现在思想比他更高明。心里想:弟弟到底去哪里学习这些教法?当她的母亲又带着小儿子去找老和尚时,他也跟去了;他一听闻佛法,也起欢喜心。后来,第一天亲、第二天亲、第三天亲,三兄弟果真都出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