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城、镇、环

路熹茗不记得自己是怎么被带回风原谷的,她只记得宁舒眉和她父亲吵得很凶,而在她被拉着摔倒在地后,他们吵得更凶了。

这场争吵以宁舒眉胜利为终结,而路熹茗也因此被塞进了马车,她被一床不知从哪里找来的厚毛毯裹得严严实实,塞在车厢座位上。宁舒眉硬要和她挤在一边,手掌硬撑着坐垫边缘,在颠簸中咬牙维持着自身平衡。

有人试图拦下车,检查车内人数是否和通关文牒上写的一致,宁舒眉就把路熹茗的头一盖,轻轻坐在她的小腿上掩饰住她的存在,随后对检查之人露出甜甜的微笑。

半梦半醒间,路熹茗总能听到诸如“秦路,坚持住”,或是“我会把你带出来的,别怕”之类的话。不过,她根本没有在怕,只想睡觉。

过了大概二十分钟,她被送到了一个简易的诊疗室内。

为她诊治的大夫和她互相认识,因此他在刚见到路熹茗时差点叫出声来,好在路熹茗轻轻碰了一下他的胳膊,他才止住说“你怎么搞成这样”这句话的冲动。宁舒眉把她父亲赶出诊疗室,自己守在床边,等到路熹茗膝盖包扎好后,才一步三回头走了出去。

再次从风原谷醒来时,大夫也不见了踪迹,诊疗室里只有她一个人。兴许是知道路熹茗自己就会包扎,那大夫给她留了一大卷纱布,和一些创伤药及火酒。

她扯了块床头柜上留下的纱布,罩住了眼睛以下的半张脸,生怕被人再次认出来。上一次塔国人没找她麻烦,不代表这一次不会找她麻烦,若是被抓住,怕是不仅会连累宁舒眉,连风原谷百姓的安宁说不定都会被扰乱。

她吃力地下了床,膝盖都破了,此时用厚重的纱布包裹着,烧也退不下去,因此只能拄着一根放在床边的拐杖慢慢走着——即使怕被抓住,她依旧想要看看她离开的一个多月,这里有了怎样的变化。

谷里的雪早在一个月前就彻底停了,此刻到处都是萌芽的新叶。虽然是阳光较为灿烂的下午,这里的温度却还是很低,风一吹过来,路熹茗就被冻得打了个寒颤。

东部、南部和中部营地此时已不分彼此,成为一个统一的、以山谷中心平原为圆心的圈。靠进圆心的被称为“城”,再靠外一些的称为“镇”。

扎着帐篷的营地早就被简易的木屋取代,而木屋最外延也渐渐开始砌起了砖瓦房。人们依旧喜欢和熟悉的人住在一起,屋与屋之间自然地形成了聚落。每个聚落有其不同的特长,靠进山林的镇里有手艺高超的匠人,靠进圆心的则以手工和饮食销售维生。此时,最富的人和最贫穷的人之间,也不过是差了一小栋木屋的财富而已。

而圆的最外围是“环”,不仅负责开采冶炼,也是去往环亚或塔国的必经之路。三四个月前,人们仅仅是用“环”来指代“环亚”,很快,环亚和塔国对他们来说便再没多大区别,“环”就成了远郊的通称。

“环”里还有塔国的军营驻守,一开始他们还会颁布严苛的律法规训这些谷里的百姓,比如晚上八时后不得外出,但在路熹茗水淹塔**营后,他们也稍微乖巧了些。至少目前看来,除了发生什么紧急的事故或者是不可调解的冲突,他们一般不插手风原谷的生活。不过,这种表面上的宁静能维持多久,大家心里都没底。

地下城一如既往地隐匿在人们的认知之外。他们互相抱怨地下总传来些微震动,令人担惊受怕,却无人能对震动来源达成共识。

风原谷的部分居民们休息的时候,脑海中总会时不时浮现出模糊的人影,但他们说不上来那是谁,只记得那些人从未出现在自己的生命中,但却像鬼魅一样成群结队缠着自己,让人无法安眠。

“城”中有人发明了一种吃食,叫“解芋儿”,据说能宁神静心,吃了之后脑袋里的鬼魅都会消散得无影无踪。路熹茗从“环”里的诊疗室一路挪到了“城”里的小贩聚集地,肚子也饿了,闻到那扑面而来的香气,便想要尝尝大排长龙的解芋儿。

等了大概十多分钟,终于排到了她。

“要几个?”老板眼睛都不抬,手里拿着铲子准备铲动大锅里煎得金黄酥脆、撒着红糖粉的食物。

路熹茗咽了口唾沫,伸出食指比了个“一”。

老板娴熟地用纸袋包了一个巴掌大的三角形解芋儿,递到她面前,说:“五块。”

路熹茗贝吉刚掏出了一半,老板就拒绝道:“不收那玩意。”

路熹茗纳闷地看了一眼贝吉,又抬头迷茫地看了一眼老板,老板却收回纸袋,直接吆喝起来:“下一位!”路熹茗只好悻悻地拄着拐杖走到一边去了。

排在她后面的是一位大婶,一口气买了五个。路熹茗走得慢,她很快追了上来,拦住了路熹茗。路熹茗见她递上来一块解芋儿,连连摆手谢绝她的好意,大婶却说:“这里早就不用贝吉了,现在用的都是石令,但我可以收贝吉,你给我吧,三个贝吉就够。小姑娘,你刚来是吧,东边城镇交界处有换钱的,你去那里换吧。”

“石令是塔国的货币吗?”路熹茗问。

“不是,是咱们风原谷自己的,一个月前才开始用,但现在大部分人都在用石令。小姑娘,你还要不要解芋儿?我家小孩儿都等着我回去做饭呢。”

路熹茗确实饿得眼冒金星,听大婶这么说,便飞快地掏出三个贝吉给她,谢过大婶后便撕开纸袋一口咬了上去。那解芋儿口感层次分明,最外层是鸡蛋液,煎得外壳焦焦脆脆。

她本以为外壳上撒的撒红糖粉,入口之后才发现是某种酸甜的药材磨成的粉末,有着柠檬皮的气味,又像熟透了的菠萝。鸡蛋外皮下是蒸熟的米糕,松软又散发着米的清香,最里层则是和了松子粒和牛乳的甜芋头泥。

这解芋儿工序复杂,味道惊人,且食材多样,大多都非风原谷能买到的东西,卖五石令倒也值得。要知道,寻常百姓买一斤面粉也只要两石令而已。

这样的食物,对大部分人来说,吃在嘴里的滋味已经比水煮萝卜白菜好了千百倍,因此,至于它到底能不能真正地让人宁神静心,现在已经没人在意了。当然,吃了甜食能让人心情短暂好起来,倒是恒久不变的真理。

路熹茗边吃边想,很快,这卖解芋儿的老板,就会比现在最富的人,还要多拥有两三栋小木屋了。

吃完后,她又恢复了些精神,便按着来时的道路向环内的诊疗室走去。如果宁舒眉回来以后找不到她,说不定会把整个风原谷翻一遍,到时候就麻烦了。

过了午后四点,天色暗了下来,可离诊疗室还有一大段路程。她逐渐加快了步伐,全身都是使劲,费力到后背都粘了一层薄汗。她走了一个小时,终于走到了城和镇的交界处,而那里的人们已经吃完了晚饭,点起了今日的第一簇篝火。

她还在这里的时候,围着篝火舞蹈歌唱便成了人们的习惯。这个习惯依旧保留着,甚至因为参与到篝火舞会中的人越来越多,篝火也不得不从城中心迁移到地方更加开阔的镇里。

篝火刚被点燃,风吹过后,一阵木柴尚未充分燃烧的焦糊味钻入路熹茗纱布下的鼻孔里。气味调动着她的记忆,她瞬间又想起了一些关于“火”的痛苦的或者幸福的回忆,眼眶又酸又热。

一位年轻的舞者正在一边伸展着胳膊做热身,路熹茗很想停在一边等着她表演,却实在担心宁舒眉,只好扭过头去继续向目的地走着。谁料,宁舒眉就这样和她迎面而过,隔着面罩,宁舒眉并没有认出她来。

路熹茗又猛得扭头回去,“笃笃”敲着地面向宁舒眉追去。她实在追不上,越追膝盖越痛,痛到快走不动了,这才意识到自己还能说话,便喊了两声宁舒眉的名字。

人们开始结伴从镇里走到篝火边,环境也嘈杂了起来,宁舒眉自然没有听到她的呼喊。好在宁舒眉终于在篝火边停了下来,路熹茗才有机会追上她。

宁舒眉正背对着路熹茗,面朝着篝火的方向。

“舒眉,我叫了你好久。”路熹茗气喘吁吁地朝着她的背影说。

宁舒眉终于回过头来,吃惊地“啊”了一声,随后有些恼怒地嗔怪道:“真的是你!我还以为我听错了!你怎么不好好在屋里休息!伤成这样还走这么远!”

“我想看看这里的变化,”路熹茗知道自己行为确实不妥,有些惭愧,低声回道,“我一直很担心大家。在这里的时候,风原谷还没有这样的光景,看到大家都生活得还可以,才安心些。抱歉,我不会再乱跑了。”

宁舒眉“哼”了一声,双手抱臂,依旧气鼓鼓的。这时,路熹茗才看到她的面前原来还有一个姑娘,那人身材纤长,约莫二十五六岁。宁舒眉已经很瘦了,而她竟然能把那人完全挡住。

那姑娘盯着路熹茗的眼睛看了许久,才有些不确定地问:“是秦大夫吗?”

路熹茗还没回话,宁舒眉倒是来了兴致,放下胳膊,摇着那姑娘的手臂撒娇着问:“辰姐,你怎么知道她姓秦?”

路熹茗揉了揉眼睛,又仔细端详了那姑娘片刻,确定自己没见过她。不过,原来她就是宁舒眉心心念念的辰姐?

“那便是了,”辰姐笑了笑,“我叫秋辰,秦大夫你确实不认识我,但如果不是那日我偶然在帐篷外听到秦大夫和金司典的对话,我现在应该姓董,名月,住在镇里,专门为别人洗衣服。”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叶唯陆霆琛

我把反派崽崽养萌了

回到古代搞发明

铁骨铸钢魂

李嘉宁的奇妙之旅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穿越成紫微星但女主只想苟命
连载中茄汁番石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