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句是:“但有时对于胡人来说,也不可得。”
阿秋便知他必然亦遭遇过伤心之事。
因为草原民族,彼此攻杀征服也是常态,从无一日和平。对于喜好和平与安静生活的人来说,战争永远都是灾难。
而当他这般回答她们的时候,公仪休和萧长安见机早已半软半硬地押着斛律光转身离开。
而那十多名北羌军也已被五花大绑着推离这个院子。
剩余的神獒营军士和中州军开始动手清理战场,搬运尸体,清洗地面血迹。
上官祐对符宁深深一躬,以微不可闻的声音道:“今夜之事,若非郡守虽素不相识,却肯仗义出手,我这支使团万难幸免。”
以他江左上官门阀掌门人,大衍右相之尊,这般对着一位胡人老者、地方郡守行礼,若在从前,亦是难以想象之事。
符宁亦还以礼,微声道:“此去道途虽长,跋涉亦重,但前面应该再不会有事。唯到了洛阳那一刻,入宫之前,必要当心!”
阿秋心知,那是因为洛阳王都如今是北羌人的天下,也是斛律光的地盘所在。真正在洛阳,连根深蒂固的萧家亦不得不小心应付五胡势力。斛律光若要反扑报复,便必然在那时。
上官祐颔首,伸手与符宁一握相交,而后分开,却是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意味。
符宁穿着北羌官服的身形离开,隐入院门处的黑暗时,有东西在他腰上一闪。
而借着微弱的光线,阿秋已经看清了其上的图纹。
那是一块精铜令牌,寥寥几笔刻出山影飞鹤,及虚悬于空中的月轮。
阿秋之所以一眼便能识出,那是因为她自己有一块一模一样的。
令牌系顾逸所赠,当时说她持此令可以通行宫中无阻。
这便是顾逸驰行天下,由少师御者所持的信物“少师令”。
自中州之变后,这一路跋涉虽然依旧辛苦,舞伎们却再不复先前的恐惧压抑。
赶路时她们虽然仍分坐车中,每到下车休息时亦可自由走动,散步,甚至有乐工亦会拿出琵琶之类的乐器来弹奏两段,以解旅途无聊。
她们仍然十分谨慎,赶路时在车中不会轻易抛头露面,停下来时更绝不会孤身远离使团行动。但比之前精神每一刻均悬着的状况,少女们的心情已然活泼开朗不少。
斛律光余下的那十几个亲卫,已被神獒营严密地看管起来,视同俘虏,休说接近她们,便连吃饭喝水也不得自主自专。他们终于尝到了舞伎们之前的境况。
而斛律光本人很是识趣,除了吃饭时偶有露面,这一路几乎都在自己车中,除了公仪休偶尔进去与他交谈,其余人一概不见不闻。
阿秋暗道这才是懂得识相的聪明人。他目前的地位等同于俘虏,一个不好,萧长安要他人头落地,他该上哪里说理去。
但阿秋也很清楚,一旦到达洛阳城,情势便会倒转过来。
在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州县,哪怕一个羯族郡守符宁,都能做得了斛律光的主。
但斛律光北羌第二人的称号不是白叫的,更不是凭外交口才和风度翩翩得来。
洛阳都城有隶属于他,只忠于他的数万王军。这才是斛律金器重他,以及他的地位远高于其他五胡部族首领的原因。
一旦入城后,自己这支使团若被挟入他的王府或军营,便会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结局,怕连皇帝斛律金亦很难将人平安要出来。
这大概也是这一路,斛律光懒得再争执的原因。
只要目的地是中都洛阳,这支使团便飞不上天去,他不愁没有报复的机会。
越往北行,沿途所见的风物人情便越是凋敝,很多村落都荒无人烟,田地里也是稀疏生草。
而过的城池州县,也大多只有稀稀落落的几家店面,不要说不如南朝都城建章,据上官祐他们说,甚至也远不如广陵、吴县那般人口密集,风物繁盛,交易兴旺。
越往北行见得一路民生凋蔽景象,作为主使臣的上官祐的眉头是颦得越紧,言谈之中亦带出重重隐忧。
阿秋料想是如今南朝归降,名义上将迎来天下一统,但南北既为一国之疆域,凡事则必定平均。可以如今北方之凋敝破败,要与南朝的繁盛富裕相平均,暴虐的北羌人会怎样去平均呢?
以往日的经验,自然是以鞭笞、重税、近乎抢掠荼毒、竭泽而渔的方式去平均。
最可恨者,是原本中原的富庶远胜南方。数代帝都,无数王朝经营,其经济发达,文明繁盛,曾是天下各国向往的文明中心。
犹记得最初江左避难政权建立时,上官家的先祖作为辅弼重臣,渡江而来,到得建章这座江南小城时,人人不免唏嘘,觉此地临水,瘴厉湿气甚重,屋子又矮小局促,何曾比得过洛阳、长安二都万国来朝、万厦千门鳞次栉比的天子之城、帝王气象。
可彼一时此一时,经历五胡乱华的战乱,数度血洗,中原已渐成不毛之地,“十室九空”、“千里无鸡鸣”的惨状近在眼前,原本千里沃野的农耕文明几乎破坏殆尽。
上官家世代乃国之栋梁,中流砥柱,见得此景,想到南朝臣民即将面临的命运,又怎能不忧心!
萧长安是见怪不怪,因他本就长于北朝,从小见惯了胡人暴政下的汉民生存处境。
上官祐唏嘘之际,公仪休在他身后,竟也一言不发,大违他平日作风。
萧长安年轻气盛,向来视权贵如无物,上官祐这些日子早已知悉。他不接话倒也正常。
但素来能言善辨、善于奉承上官的公仪休竟也不答腔,上官祐有些诧异,回身问道:“左相见中原如此惨淡情景,身为士族难道就不感到肩上千钧之重吗?这北羌人如此治国抚民,我国怎能融合进入他们的体系?”
公仪休默然片刻,而后道:“上官大人是第一次来到中原吧?”
上官祐始则哑然,而后醒悟,恍然道:“我记起来了,左相原本出身河间望族荀氏,是后来南渡的。因此此情此景并未首次见到。难怪!”
他的声音之中,竟然有了些歉意。
因比之生于北羌统治下的公仪休,上官世家自渡江后已然三世高门,并不知晓北方情形。
他们的对话,正被一旁舞伎大车中的阿秋尽收耳中。
阿秋亦是不无惘然地想到,若上官祐得知,公仪休并不仅是出身北羌,本姓段氏的他更是举家毁于洛阳被征服的那场几近屠城之战,不知他会作何感想。
萧长安冷哼一声,嘲弄道:“右相想必养尊处优的日子太长了,见不得民间疾苦,真是善心!”
上官祐被萧长安顶撞亦不着恼,只是叹道:“见国家如此,我只觉自己老朽无用而已!”
三人正在议论,阿秋已悄悄掀开车帘,察看附近地理形势,来时路径。这是她多年作刺者的习惯,每到一地必然注意勘察地形。
就在此时,她眼角余光瞥到远处一只白鹰展翅自空中掠过,盘旋一周后,径向这边而来,最终落在最前方的第二辆车辕上。
看车前符节旌旗,那正是斛律光所乘坐的马车。
这一异况,立即引得了上官祐三人注意。
上官祐和公仪休尚未反应,萧长安已经举步向斛律光的马车走去,要看看斛律光究竟弄什么名堂。
未等他过去盘问,斛律光已经满脸欢容地自车内下来,手中举着一封刚才开启的书信。
这是自中州之后,这一路以来,阿秋首次得见斛律光首度露出舒畅开怀的笑容。
但那笑容瞧在阿秋眼中,心头却只生出极不舒服之感。
斛律光笑容可掬地道:“这是小王府中的猎鹰,鄙管家用它传书过来,是告知小王,他们已经收到南朝贵使抵达洛阳附近的消息,已经派出一支军队前来迎接我们入城,不出意外,明日小王一支名为‘狼卫’的卫队便会到达此处。”
阿秋的心瞬间沉了下来,一路少许的自由畅意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斛律光看似是不设防地分享书信内容,实则是敲打。
他的军队明日便到,看南朝使节是否还敢继续地这般,将他和他的卫队当作软禁的俘虏?
而面对凶神恶煞的整支北羌军队,这三百余人的神獒营,以及上官祐,公仪休,萧长安三人,又怎样能保住这支舞伎乐团?
这实为一路北行迄今为止,最大的考验。连阿秋心中,亦情不自禁捏了把冷汗。
萧长安本已走向他的脚步顿住,回身看了上官祐和公仪休一眼。
三人面面相觑,交换了个眼色。
公仪休先接口笑道:“如此甚好,恭喜王爷即将重获自由,且立下出使南朝,不费一兵一卒便劝降成功的大功。也望王爷勿要忘记了答应我们汉人的事。”
他是指斛律光在中州驿馆,因迫于形势而对天发誓,有生之年绝不与汉人为难,且会视汉人为最重要的政治盟友的事。
胜利在望,斛律光此刻心情极好,加之公仪休言辞得体,亦令他几乎忘却了这一路所受之辱,欣然道:“这个自然。”又志得意满地道:“如今进城在即,可否先将小王那些手下人先放开,以免届时狼卫见他们兄弟被缚情形,一怒之下生出些误会,那便不好了。”
他这话既是暗地的敲打,也是明着的威胁。
他刚说完,却觉肩头忽然搭上一只手掌,直将他惊出一身冷汗。
萧长安皮笑肉不笑地道:“胜利再近,也要王爷您有命看得到,您且先稍安勿躁。”
他这句说完,搭在斛律光肩头的那掌重重一按,险将斛律光直按趴了下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