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香灰燃 白莲现

县衙后宅内,那熟悉的带着些许陈旧木料和书卷气息的环境,让魏有之一直紧绷的心神稍稍松弛下来。

这次,只有自己先回来了,她去请辞时,黄老爷说自己的母亲可以在黄府多住些时日,她毕竟年纪上去了,此次又惊吓过度,需要一个好的环境来静养身子,黄府中有杏林圣手,魏母在那边也方便养病,待到她这边案子的事了解再去接魏母也不迟。

对于黄老爷的这个提议,魏有之心下感动,百善孝为先,若是自家母亲能将身子调理好,她心中担子也会少很多,于是便再三谢过了黄老爷。

将自己从黄府带回的物什一应交给丹菊,自己则和张诚回到衙门公事房,一进门,魏有之便吩咐张诚去将县丞及他的孙子请过来。

倚靠在自己熟悉的官帽椅中,身体逐渐放松下来,脑海中却不断思索着,她深知,京官抵达,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涟漪必将扩散至每一个角落,她必须尽快处理完手头最紧要的事务——仙女镇民田侵占案的最终审理。

眼见马上就到了“耤田”仪式了,仙女镇的事情必须在“耕田”仪式前了解,否则仙女镇的春耕就误了,此时御史就在扬州城中,若自己真误了春耕,那都不用再来一次刺杀,御史手中的铡刀就能将自己斩了!

仲春时节(农历二月初,惊蛰至春分前后),此时气温回升,是播种的关键时节。知县需在仲春主持本县的“耤田”仪式 ,率众祭农神、亲耕示范,并宣读《劝农文》,正式拉开春耕序幕。仪式后,立即向贫户贷放种子与口粮,并将春耕准备情况首次上报朝廷。

县丞陆元维来了,带来了自己的孙子陆良平,几人见过礼后便依次落座。

“仙女镇的事情也到了要收尾的时候了,今岁开年便遇上了这么一桩案子,本官被迫在鬼门关里走了一遭,今日叫良平过来是想说一说春耕的事的,这事是关乎国本的大事,本官现下腾不出手来,今年的放种之事就得劳烦良平费心了。”

魏有之先开了口,目光看向坐在自己爷爷身边的陆良平。

早在之前黄府养伤时间里,陆元维就带着陆良平去探视过魏有之也定下了钱粮师爷的身份,但今日还是他第一次来衙门点卯,也是第一次有了差事。

听着魏有之的话,陆良平当即起身拱手。

“定不负令君所托。”

“仙女镇那边,还得劳县丞亲自走一趟,那边的田亩,人口都需重新造册,袁主簿下了狱,这事只能落在县丞头上了,咱们这衙门可用之人还是太少了。”

这话落在再做其余几人耳中,心中都是同样的感慨,这次的案子牵扯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就说衙门,几乎一半人都进了锦衣卫的大牢,本来这事该是魏有之来审的,可是她刚遇刺,于是审案的事就被朱宁玉强行压给了锦衣卫。

不过这事对于锦衣卫来说倒是不觉得有什么,案子牵连越广,人越多,那就意味着功劳越大,这都是实打实的政绩!他们自然乐得做这事!

“待到春耕过后,县里再招些人吧,要家世清白的。”

说着,魏有之目光扫过众人。

“今年的行春下官带着良平一起去吧,令君的身子还得好生将养。”

陆元维开口了,原本他是真准备致士回乡了,可如今孙子已经进了官场,那他便再带孙子一带吧。

农历二月中至三月底,‘耕田’仪式结束之后,每个县的官员须频繁 “行春”下乡 ,深入田间巡视播种进度,即时裁决因土地、水源引发的纠纷,确保不误农时。同时,严厉打击豪强胥吏盘剥农民、垄断资源等行为,维持生产秩序,并持续上报雨水、苗情。

春耕的事情商议完毕,陆元维就带着陆良平去忙了,公事房中只剩下魏有之和张诚两人。

“诚师,这次来扬州除了御史,还有御马监的采买和东厂的掌班,你说扬州是不是要变天了。”

魏有之靠在官帽椅背上,说这话时她的目光并未落在张诚身上,而是偏过头看向了窗外那一团逐渐聚起的灰色云朵——雨要来了!

有这个想法的不止魏有之一人。

随着去岁张太皇太后去世,朝中的局势也越来越乱,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振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几乎将外廷架空,据京中传来的消息,杨溥杨阁老早已有了致士的念头,如今刚开春,御马监和东厂就来人了,扬州官场人心动荡。

就在公事房中的两人望着窗外的乌云出神时,一个快班的衙役匆匆跑了进来,一张口就是一个惊人的消息:原本被软禁在盐课司后衙,等待进一步调查的李崇文,昨夜竟离奇失踪了!今日接风宴过后监察御史周廉要亲自去看看,然后这事才被捅了出来!

“据看守的兵丁李十四称,昨夜子时左右,似乎闻到一股异香,随后他便昏睡过去,醒来时李崇文已不见踪影。现场没有打斗痕迹,只在墙角发现了一小撮灰白色的香灰。”

“他醒来之后就立即禀报了上官,可是大家都在渡口那边迎接御史,所以……”

衙役一口气说到这顿住了,不用想后面的事情就是周廉到盐课司的事了。

“异香?昏睡?”

魏有之蹙眉,心中疑窦丛生。

从案子的卷宗来看,李崇文明显就是上面人的弃子,毕竟所有的线索到他这就断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谁会冒这么大风险救他?

而且事情怎的这么巧,监察御史,御马监,东厂的人一来,这事就发生了!

一股不安的预感萦绕上魏有之的心头。

——————

深夜,仙女镇中一处破庙中,此时却是放满了供果食物,放眼看去,甚至还有二斤肥瘦相间的猪肉!

两个和尚被一众乡民簇拥在正中,只见那两和尚一胖一瘦,此时双手合十在胸前,双目紧闭,端的倒是一副宝相庄严。

“阿弥陀佛。”

那胖和尚口中先宣了一声佛号,在一众吵嚷的乡民安静之后,站在他身边的瘦和尚也开了口。

“众位善友,红阳劫尽,白阳当兴,善友们只要诚心吃斋念佛,修来世福报即可得救。”

“阿弥陀佛,弥勒佛保佑!”

随着瘦和尚的话一出,一众乡民双手合十整齐的唱着佛号。

紧接着,两位和尚开始当众表演一些佛家神迹,引得一众乡民虔诚跪拜,。

天将明时,两位和尚将一碗碗化符水分给乡民后,这一夜的讲经才算结束,在和尚们的注释下,众人才留下自己身上最珍贵的财物缴纳‘奉献金’依依不舍的与和尚告别后离开了破庙。

人群一走,瘦和尚脸上庄严宝象瞬间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轻蔑与不屑,他将众人留下的那些铜板和几粮碎银收好,转头又把那二斤的猪肉切了一半,准备将这猪肉热一下,就着一个乡民送来的馍馍吃了。

他一边收拾着猪肉,一边同那胖和尚说着话。

“师兄,你说香主他什么时候回来?”

“香主的行踪哪里是我们应该知道的,我们只要听香主的,将这边的信众笼络起来就行。”

胖和尚摸了摸自己的光头,看向瘦和尚正在处理的猪肉忍不住吞了吞口水,说真的他已经很久没沾过荤腥了!

他们一路自大同而来,路上可谓波折不断,差点饿死在路上,更何况是吃肉了!

若是周廉在此,他一定能认出眼前这两和尚是什么人——白莲教!

太祖皇帝朱元璋本人就与白莲教有着极深的渊源,早年太祖皇帝参加的红巾军起义,其核心意识形态正是白莲教信仰,红巾军领袖韩山童、刘福通等人自称“弥勒佛下生”、“明王出世”。

然而,太祖在夺取天下后,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从草根起家的他深知这种民间宗教的强大动员能力对政权的威胁,因此登基后,太祖在《大明律》中明确将白莲教(以及弥勒教、明尊教等)定为“左道乱正之术”,凡“为首者绞,为从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

他定国号为“明”,自称源自儒家经典的“大明”(《诗经·大雅》),试图切断与白莲教“明王”出世信仰的关联,并垄断这一象征符号的合法性。

从此,白莲教在整个明代都处于被严厉打压的地下秘密状态。

永乐年间(1420年),山东女唐赛儿自称“佛母”,能剪纸为人马作战,利用白莲教组织发动起义,震动朝廷。起义失败后,唐赛儿神秘失踪,明成祖朱棣为了搜捕她,甚至下令逮捕了全国数万名尼姑和女道士,成为历史奇闻。

周廉是山东人,正是因为当年的唐赛儿之事,山东地区对白莲教的盘查甚严,他为官后,也收集过关于白莲教的消息,是以若他在场,听到那句‘红阳劫尽,白阳当兴’时便能认出这两和尚。

只是此刻的周廉却在扬州盐课司中板着脸等待此案的主理官魏有之到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我寄长风

狩心游戏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大明县令:我是公主的攻略对象
连载中清轻一叶舟 /